浮世繁华终将散场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诗句:“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人生是一个从绚烂归于平淡的过程。生,便如夏花,极尽绽放。死,便如秋叶,退掉了浓郁的色彩,安安静静,寂然飘落。浮世繁华终究有落幕的刹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短暂的数字,所以明白一切都不过是空,还不如远离了喧嚣,尽归于平淡之中。
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对繁华的虚无便看得很透。她的小说总是以繁华开场,却以苍凉收尾,正如她自己所说:“小时候,因为新年早晨醒晚了,鞭炮已经放过了,就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过去,我没份了,就哭了又哭,不肯起来。”
其实,纸醉金迷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别墅豪车只是虚荣心的外貌,在珠光宝气的背后通常是无止尽的辛苦和劳累。沉迷于荣华富贵的人通常没能好好享受人生,不停追求的结果是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在繁华落尽时终究会备受煎熬。
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一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世间的事情有一些是可以掌控的,预料的,就像秋鸿,季候到了应该应约而来;而另一类事物,犹似春梦,梦醒了也跟着忘了,只是留下朦胧美意,了无痕迹。春梦了无痕,一切皆是“无常”,何必为一些人、事、物所烦心,忧扰。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问孔子,诗经中这三句话到底说些什么。孔子告诉他“绘事后素”,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等生命走到尽头转头再看,尘世的繁华享受也都不过是虚无一场,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有舍必有得。世间繁华就像童话里的红舞鞋,漂亮、妖艳而充满诱惑,一旦穿上,便再也舍不得脱下来,只能疯狂地转动舞步,即使内心充满疲惫和厌倦。当生命的舞会到达终点,脱下红舞鞋时赫然发现,一路的风光和掌声结束后,留下的只有说不出的空虚和疲惫,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繁荣过后终究要散场,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一切皆无痕迹般地溜走。只有内心清净如水,淡然若菊,才能得到幸福。
追求内心的一份平静
奥修说:如果没有静心,所有的关系都将是一场灾难。
是的,女人在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比较、妄想、欲望、贪婪、诱惑……若一个女人失去了平静的姿态,那么要承受多少难过、痛苦、彷徨、失望……唯有静心,才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真实、更平淡、更温暖。追求内心的一份平静,永远是女人要学习的课题。
妙峰善禅师曾说:“来也如是,去也如是,来去一如,清风万里。”这种来去自由,不会骚动我们内心的平静的人生状态是每个女人都想得到的。可是往往求而不得,只因我们在面对世间万物时起心动念。今天我看见一件漂亮的衣服,若不买下它,我便夜不能安眠;今天,同事居然在洗手间和别人背后谈论我,等找机会我一定要质问她;今天,老公没收拾房间,回去看见房间一团糟,脾气马上就要爆发了;今天……要知道,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现代人都被生活中的紧张与焦灼所困扰,渐渐浮躁起来,尤其是女人。她们每天工作与家庭,忙里忙外,每天被琐碎的事情围绕着,心情难免浮躁不安,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但是浮躁往往更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只会加快坏情绪的爆发,促使事情恶性循环。今天我想要漂亮衣服,明天我就想要漂亮鞋子;今天我质问这个同事,明天我可能就会和另一个同事发生口角争执;今天看见老公没收拾房间就火气爆发,明天看见他没叠被子就会大吵一架……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情绪,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安静地品尝生活的原味。唯有心灵宁静,才不会生气于小事、不稀罕成堆的金银、不乞求一切安稳、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计较、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最终与豁达康乐的心境失之交臂。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到底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女人,一定要学会抛却心中的“妄念”,安静地生活,这样才能够使自己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人生常在静中,纷扰红尘,才能活得自在和洒脱。
乱绪纷纷,只不过是庸人自扰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可谓一语道破了世间人生的真谛。世界上的女人,每天都会乱绪纷纷,在不安和烦恼中度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了,每天每夜,从未停息过自己的忧愁。今日愁工作,明日有了工作开始愁财富,后日又开始愁子女,有时候甚至顾影自怜……女人还有一个怪癖,一旦将自己沉浸在烦闷和忧愁中,就不愿意自拔,那些多愁善感的女人更甚。如,梨花带雨般的林妹妹般整日沉浸于愁闷之中,自得其乐,仿佛这个世界一草一物都会引起她愁闷一般。但人文大师柏杨先生也曾说:“过度发愁也难以安枕。有句俗话说‘愁闷瞌睡多’,似乎只是相对的真理,小愁小闷可能把人搞得昏昏沉沉,但大愁大闷恐怕严重万分。”单看林妹妹的结局便可知每天愁闷对身心的坏处。
其实生活是一件艺术品,角度不同,心态不同,看到的就不同。每个人都有认为最美的一笔,每个人也都有认为不尽如人意的一笔,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世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家庭与工作,各种担忧与恐惧的事情不尽其数,若每一件事我们都去烦恼,那么生活便也无法进行下去了。因为即便其他琐事解决了,你自己都会想到遥远的死亡来为自己增忧。其实那些生活中所谓的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它们都如浮云一般,终究会在时间的消磨下散去的。与其整日被烦恼所困扰,不如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看淡世间一切,就像延参法师在《宽怀人生》中说的一样:“从容地活着,淡定地活着。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都要从容地去面对!不要埋怨生活的苦,天上掉馅饼的几率很小。不论卑微或是伟大,无论贫穷或是富有,都要从容地活着,从容来去,坦然今生。”
《古尊宿语录》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
寒山问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拾得两人不为世事烦恼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筹。
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做到不庸人自扰,把那些纷繁琐事看淡、看清,那么你又怎能够不得到幸福?即便是每日乞讨饭菜的乞丐,若能拥有这般不庸人自扰的淡定内心,他也会活得比住豪宅每日却忧愁不安的人们过得幸福和快乐。幸福就在心间,在自我豪放洒脱的自在中,就在怡然自得的闲情中,只有内心淡定,女人的幸福才能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被释放。
内心淡然,风吹身摇而心不乱
禅宗有一个著名典故,此典故由唐代六祖慧能大师而来。五色幢幡升空时迎风飘动,一僧说是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六祖慧能大师从旁边经过,笑谈,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乃二僧心动。
“风动、幡动、心动”,引发了后世对于修禅的种种理解,也引出了世人对定心的思考。“风吹云动心不动,见到境界不动心。”这句偈子也是阐明了人生的一种高境界——心无外物,内心淡然,风吹身摇而心不乱。一个女人,这一生要有很多爱,为了情人的爱,她们奋不顾身、身嘶力竭,但也难免经受被抛弃和背叛;为了丈夫的爱,她们拼尽全力,努力改变自己,但也难免遭受与小三的斗争;为了孩子的爱,她们勤劳辛苦,却也难免听到孩子调皮惹事的消息;为了朋友的爱,她们掏心掏肺,但也难念经历分离和吵闹;为了工作的爱,她们尽职尽责,但也难免被领导训斥被同事排斥……女人一生不容易,为了周全所有爱的人,她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委屈、难过和伤心。都说内心淡然,如此多的烦心事如何不去想,如何不去思考,如何不去解决?然而努力人的终极自由就是心灵的自由。风动、幡动,都不过是外境的变迁,就像星云大师说过的:“不动心,才能时时与佛同在。”这所谓的“不动心”正是一个人修养和定力的体现,如果一个女人无此定力,则很容易被外境所左右,并随外境而动摇,继而伤心、难过、痛苦。一个女人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静,就要做到不为情动,不为名动,不为利动,不为褒动,不为谤动,不为苦动,不为难动,不为力动,不为气动。面对诱惑时,不起贪念;面对批评时,保持淡定;面对背叛,学会原谅;面对排挤,保持坦然。
当我们能够做到随缘不随便,做事不动心,也就得到了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女人,凡事要学会尽人事而听天命,如季羡林先生所说的:“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任何时候随遇而安,内心淡然,自享一片光风霁月的心灵景致。
不与百花争艳,爱上不完美的自己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戒酒协会,酒徒们经常聚在一起,讲自己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他们最经典的两句台词是:
“我叫约翰,我是一个酒鬼,我不完美,我承认自己对酒精毫无办法,我无法戒酒,我很无能很无助,我需要帮助。”
你不完美,我不完美,他不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不过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简单的两句台词,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每个生命都不完美,但是真的没关系,因为世界上本就无完美而言。
很多浮躁的女生总是觉得对自己不满意,“我的身高要是再高点好了”“我的胸为什么这么平”“我的皮肤为什么就不同别人女孩一样不起痘痘”等等,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总是在与那些比自己好的女孩子比较、争艳,殊不知再跟她们争的那一刻起,你就输了。一个淡定的女人不会与百花争艳,因为她们有自信,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缺,何谈去比较、争斗?
张爱玲也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从来都不矫揉造作,虽然这句话仅仅写于她十九岁的时候,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生命的本质。肯定生命本身的华美,却又不得不承认人一生中所要面对的不完美。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生命,如爬满了虱子的袍,生命美好却又不断有小小的虱子般的东西折磨你,撕咬你。也没有一个没有瑕疵的女人,或多或少都会不能尽如人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爱上自己,为寻找美好而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虱子,就要死掉。也不能因为有点瑕疵就否定自己,否定那个在其他方面堪称美丽的自己。
有一个女孩,她自小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歌唱家,可是她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很暴露,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她都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结果总是失败。直到有一天她接受了别人的忠告,没有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后来,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星。她的名字叫凯丝·达莉。
不比较,不害怕自己的缺点,永远都爱上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只要我们的心淡定,认为自己就是最美的,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敢跟你争。因为美这个东西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婿后所产生的婴儿。”美与丑,一部分在于事物本身的样子,另一部分取决于我们自己怎么看。只要用心,改变我们的态度,你就会发现,即便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仍然还有许多美丽动人之处。学会爱上自己的不完美,淡定,从容,宽容,智慧,善良,仁慈,我们才有能力摆脱那些瘙痒的小虱子。
淡定的女人享受那一丝孤独
生而为人,孤独是生命的本质。人人都会有孤独之感,孤独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华丽的孤独旅程,一个人品尝酸甜苦辣,一个人走着一辈子的路,没有人能代替你吃饭、睡觉、穿衣、想心事,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一个人。正因为有了孤独,才让我们呼唤爱情、呼唤友情、呼唤事业、呼唤梦想。孤独是生命中理性和感性合体的天籁之音,一边感性的孤独,一边理性地逃避孤独,人生就在这感性和理性的交织中华丽丽地上演了。
有时候女人感受孤独的心最为强烈,因为她们天性敏感,对外界有超乎寻常的感知力,感知的越多,内心的孤独感越强。很多女人是拒绝孤独的,她们每日沉浸在灯红酒绿的酒吧中,让喧嚣和吵闹充斥耳边,仿佛这般就可以让内心的孤独消失。但她们忘记了,狂欢有时候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有时候是一个人的狂欢。其实,越孤独越渴求喧嚣,越喧嚣内心的孤独感越强。因为没有一颗淡定的心,走在哪里,停在哪里,哪里都是一个人的孤独和寂寞。
尘世中,人人都向往波澜万丈的生活,因为那样的生活激荡人心,快乐且刺激,所以令人心驰神往。但在人生的河流中,更多的则是平静,每一个女人都要学会一个人静静地去图书馆看书,去逛街购物,去旅行看风景,因为不是每一段旅程都有人会陪着你,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是孤独无助的。你必须学会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的坚强和独立。享受孤独,不要害怕,因为这本身就是人生给你的最高馈赠,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爱它。”那么,当孤独来临时,去体味它、享受它,在欣赏完夏花的绚烂之后,不妨静下心来,品读秋叶的静美。
其实,若会享受,孤独也是一种难得的感觉。轻轻地合上门和窗,隔去外面喧闹的世界,默默地坐在书架前,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享受精神世界的丰富。正像作家纪伯伦所说的:“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是人的一种宿命,更是精神优秀者所必然选择的一种命运。那些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女人们都是懂得享受孤独的,她们不焦躁,不暴躁,温文尔雅,淡定地去面对一切是是非非。反而,爱的人更爱她,事业更上一层楼。
所以,女人学会享受孤独吧,其实孤独才是人生中的一种大境界,是那种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的美丽。
一呼一吸间,看透生死
生命究竟是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总是不断地在困扰着世人。南怀瑾先生借古人的一句话点透了生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这或许能让世人的心稍稍安静一些。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的一个寄宿者,而唯有死亡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没有人能逃避死亡,就像没有人能逃避生活一样。
女人是惧怕时间的,容颜易老,儿女牵挂在心,总是又太多不放心和不舍得。若可以,她们一定是愿意陪完自己所爱的人走完一生,自己才静静离去。然而生死有命,终究由不得自己主张。还是看开,想开,才能活得踏实,死得安然。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弟子们个个争先回答,然而并没有切中佛祖心意,而唯有一个弟子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人的生命就在这一呼一吸间,学会珍惜活着的时光,好好在活着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好好爱身边的人,不畏惧,活着才有意义。当我们费尽心力去感慨生命的短暂,去惧怕时间飞逝,还不如淡定地好好活着。与其学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苏东坡“人生如梦”的无奈,还不如放开心扉,告诉自己: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乐地活着,就要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不悲不喜,就在那里
人生有苦乐两面:太苦,就要学会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就应该明白人生而为苦的真相。冰冷的痛苦,会苦的无味;欢喜的快乐,会得意忘形,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庸生活。所谓你愿意或者不愿意,生活就在那里,要不悲不喜。
生活中的终究目标便是获得快乐。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自然的快乐,然而在佛教的观点中,人生本就是苦海,无法脱离苦的本质,所以便有很多人在对快乐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最后反而变得烦恼缠身。他们得到时大喜,失去时大悲,总是在得与失之间痛着,快乐着,情绪阴晴不定。在我们看来,真正得悟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如风一般自由来去,从不大悲大喜,面对一切都是淡淡然。正如明代文学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说“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孤云从山谷中飘出来,它的去留和什么都没关系;一轮明月像悬挂在天空,世间的安静或喧闹与它毫无关系。所谓一个女人的成熟无非也在于此。事在人为,淡定在人心。
《庄子·至乐》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意思是庄子妻死,好友惠子来吊唁,可是令他诧异的是庄子不但没有哭泣,反而坐在地上唱起了歌。惠子不解。庄子解释说:“其实,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通达了吗?所以止住了哭泣。”
庄子从来都是一个豁达的人,在《庄子·秋水》篇中有言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这是在告诉人们人生无常,得到了不必狂喜狂欢,错过了也不必遗憾。没有注定不变的东西,就像地球一直在旋转一样,得失也是循环的过程,如果没有心静如水的定力,就会经常心生浮躁,患得患失,大悲大喜。这对于人生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因为得到某些东西就欢天喜地,高兴地手足无措,而当他们失去时则会痛哭流涕,遗憾的情绪赫然脸上。倘若心为物役,人生的大半就会在大悲大喜的情绪中窒息,难以感受到生命的乐趣。所以,一个女人要想成为魅力的女人,永远不要被物所奴役,而是要心控制物,永远淡淡定定,不悲不喜。
淡定女人,懂舍就是得
星云大师曾说:“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淡定女人,懂得舍其实是得的第二张脸,有舍才能得,舍是快乐的,也是富有者才具备的心胸。
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美食万千,漂亮的衣服万千,美丽的风景万千,没有一个人能一一具备,唯有舍弃自己不想吃的,不想要的,不想看的,才能得到我们最想吃的,最想要的,最想看的。就好比人的一双手,注定只能拿一样东西,必然要失去另外的东西。人只有一双眼,注定只能看一种风景,必然要错过更多的风景。人只有一双脚,注定只能走一条道路,必定要放弃另一条路上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喜欢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喜欢你,但我们和对方只有舍弃他人而选择唯一的彼此才能终成眷属;找工作时,有很多公司可以选择,有很多职业可以选择,而只有舍弃其他,选择我们最合适的那个才能将自己的才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收获事业上的成功;交朋友时,千万万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而唯有舍弃那些不忠诚的,才能得到与自己心意合一的知己姐妹……
任何事物都如此,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有懂得舍才能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降临世界的时候,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他离开世界时手是张开的,仿佛在说:“瞧哪,我什么都没有带走。”是的,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取舍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在做着“舍”和“得”的艰难选择,只要人生继续就无法避免。但是女人一定要知道,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舍,可以得到更好的。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女人一生中有太多取舍的过程,读哪一所大学,选择哪一个专业,与哪个男人结婚生子等等,一定要学会在关键时刻平衡好得失,舍弃那些糟糠糟粕,留下精华精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