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每一个朝代都存在的毒瘤,它不断地腐蚀着国家的肌体,动摇着家族统治的秩序。在历代皇帝中,明太祖是反腐最狠的一个,动不动就枭首剥皮。而雍正帝也不遑多让,被贪官们称为“抄家皇帝”。雍正的铁腕治腐,带来的是良好的吏治风气和民心的归附,巩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
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1年。在他统治后期,作为一个老皇帝,康熙十分欣赏汉文帝施惠于民、尽量不扰民的统治方针。于是,像一般的老人一样,晚年的康熙不免有要利泽天下,以求博得为政宽仁美名的想法。
但社会的发展不容于个人的美好想法,一味地宽容,对社会并没有多大的好处。相反,在此指引下,康熙末年的社会积弊十分多:
社会吏治日益松弛,官吏贪污成风;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之下,政府高官们、皇子们大肆从国库中借支,造成国家钱粮空虚,国库告急;地方绅衿鱼肉百姓,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从战略角度考虑,按照康熙末年的财政状况,如若国家再有大灾难,或者是边疆告急引发战争的话,那么国家财政必然捉襟见肘,国库空虚到无银用兵赈灾的地步。用雍正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关系非浅”了,后果十分严重。
“新官上任三把火”。雍正上台伊始,第一招就是向吏治开刀,实在是因为吏治腐败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弊政之一,而清查亏空正是整顿吏治的最好突破口。雍正像全国大小官吏那么多,对于新君还十分陌生。雍正除了隆科多、年羹尧等几个可信任的人之外,无所依靠,正好可以通过清查亏空这场运动,撒下大网,借势观人,激浊扬清,杀一儆百。也就是说,通过这场运动,可以光明正大地打击异己势力,树立威权。正如前述,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十分激烈,雍正的登基即位又是诡秘难辨,以致人心不服,基础不稳。雍正发动清查,正可以借机名正言顺地打击诸王的朋党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清查亏空的第三个好处是有助于摸清家底,真正掌握财政状况。雍正是励精图治之主,想干的事情很多,青海正在打仗,异己还没有铲除,但干大事要花大钱。只有摸清家底,改善财政,才能身上有钱,心里不慌。
雍正尽管未必懂得“从数字上管理国家”的道理,但他知道“一旦地方有事,急需开支,拿什么去应付”的道理。明主治吏不治民,从贪官污吏身上要钱,不但不会引起民怨,还能博得好名声。这样来看,清查亏空这一着,真乃“一举三得”之良策。
雍正在清查亏空的过程当中,不时派遣特派员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特派官员异地清查亏空情况,让他们互相监督,这是雍正惯于使用的一着狠棋,十分灵验。
雍正五年,福建布政使沈延玉报告说,福建省的仓谷出现亏空。雍正认为一定是巡抚毛文铨瞒上欺下所导致,马上特派广东巡抚杨文乾和许容为钦差大臣前往清查。
上次清查江西钱粮,雍正调动了大批的候补官员,让他们时刻准备上岗。这次清查福建的仓谷亏空,与候补官员调动同时进行的,是舆论的准备。
雍正发布上谕告诫福建的老百姓:因为清查马上就要进行,有些贪官们可能已听到风声,会临时借调有钱人家的粮食来充实库存。如果你们有人把粮食出借给他们的话,那出借的粮食就成了官府所有了,发觉后也不再归还。
上谕还说:我已经挑选了一批候补府州县官员随同钦差一起到福建,如果“现任府州县内之钱粮稍有不清者,即令更换”。把候补官员摆在那里,查出问题马上换人。这种破釜沉舟的姿态,表明了雍正彻底清查的决心。
地方的清查亏空责任到总督巡抚,时限三年,已如前述。中央北京乃盘根错节之地,清查工作就更难展开,因此更应注重清查技巧,加大清查力度。
这样,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年正月十四日,雍正下令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清查机构——会考府,主要稽查核实中央各部院的钱粮奏销(就是各省每年将钱粮征收解拨的实数报部奏闻)工作。
本来,各部院的收入支出、钱粮运用,都是由各部院自行奏销,因此账目混乱,官员营私舞弊的现象十分多。
为了从制度上堵塞这个漏洞,雍正规定会考府负责稽查审计各部的收支。凡是钱粮的奏销,不管出自那个部门,都应该由新设立的会考府清厘“出入之数”,这样就把奏销大权由原先的各部院收归中央。这样一来,官员即使想做手脚也不容易了,政府也有希望能把奏销这个大洞补上。
为了提高会考府的权力,雍正委任他的兄弟怡亲王允祥、舅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等四人共同负责,并谕令允祥说:你如果不能清查,我会再派大臣;大臣再不能干,我会亲自出马。可见雍正决心很大。
会考府成立了两年多,办理了各部院奏销事件550余件,其中被驳回的就有96件,成效显著。清查中即使关系到贵族和高级官僚,也不宽贷。其实,这一次清查亏空的行动,一大批达官显贵、王公贵族被牵连进去。比如雍正的十二弟履郡王允祹因为曾主管过内务府事务,在追索亏空中被迫将家中的器物当街变卖。
让前任官僚们把口中的肉,包括已经是消化多年的肉重新吐出来,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少见。亏空一旦被清查出来,赃官就被革职拘禁。雍正迫使他们吐出赃银,保证如数归还国库,通常的手段之一就是严厉抄家。雍正元年八月,通政司右通政钱以锴提出一套查抄补追的方法,主要原则是:凡亏空官员被查验核实之后,一方面严格搜查原工作单位,一方面发文件到他原籍的地方官,命令当地查封其家产,控制其家人。而后再追索变卖财物,杜绝赃银有转移藏匿的可能。
此项建议马上得到了雍正的赞同,并明确表示:查没来的财产,将用于公事及查没中的有功人员。抄家之风使大小官员心惊肉跳,有人悄悄地送了雍正一个外号:抄家皇帝。把贪官及其家属“捆绑”起来查没,用株连的办法来对付贪官,这正是雍正为贪官们十分憎恨的理由,也是雍正惩治贪污成果显著的重要原因。
历史传说中雍正狠毒的骂名,大多由此而来。据说,当时官员们在一起打牌时,把其中的私牌也戏称为“抄家私”,可见雍正反腐败是雷厉风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