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32158100000021

第21章 绍兴水载乌篷船,粉色莲花染东湖——东湖岸边,毛泽东笑谈红楼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约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在东湖,乘坐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除在湖中观光外,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

1954年春,正是莺飞草长的季节,毛泽东到了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车队未进城,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刘邦俊以及浙江省的领导人谭启龙、王芳等人随毛泽东来到绍兴东湖。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沿着湖的长堤,欣赏着绍兴东湖的山水:惊险的悬崖,陡峭的山壁,飞檐的亭榭,涌流的泉水,拱形的石桥。然后,他坐在刻有“此峰自蓬岛飞来”字迹的假山旁的石凳上,面对碧波荡漾的东湖,一面向谭启龙询问绍兴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一面谈起东湖的景观来。毛泽东转身问站在一旁的刘邦俊:“东湖水有多深?”刘邦俊把刻在东湖“仙桃洞”上的一副对联念给毛泽东听:“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指着周围的景色,对身边的人说:“这陡立的石壁,惊险的悬崖,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劳动人民开采了不知多少年的石条才凿成这壮丽景观的。”

不知是哪位秀才看见东湖的青石山,石质坚密,色泽青白,不由得脱口说出:“爱此一顽石,玲珑出自然。”经这么一说,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他有声有色地念出《红楼梦》书中所写的《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念罢,毛泽东对身边的秘书田家英说:“《红楼梦》我看了几遍,书中的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护官符是阅读《红楼梦》的一个纲。”

田家英是毛泽东身边的“秀才”,很有才华,曾有几位省委第一书记争着要他去当省委书记,只是毛泽东不肯放。这时,田家英接过话茬说:“护官符概括了四大家族的腐朽与没落。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斗争。”

毛泽东又说:“《红楼梦》是一部以贾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政治历史教科书。《红楼梦》可与世界名著媲美,不简单哪。”

毛泽东披着奶黄色的风衣,一边游东湖,观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继续与身边的秀才们侃《红楼梦》,心旷神怡的心情溢于脸上。陪同毛泽东的浙江省委书记潭启龙一直默不作声,毛泽东忽然转过脸问他:“你看过《红楼梦》吗?”

谭启龙回答说:“战争年代看过一遍。”

毛泽东笑了,幽默地说:“看过一遍不行,至少看五遍,才有资格参加我们的讨论。”经他这么一说,随行的人都笑了。

毛泽东总是喜欢以文治史,以史治政,即使在闲庭信步、参观游览中也谈笑中风卷云舒,经天纬地。1947年夏季,中国大地上正是风云激荡、金戈铁马、烽烟四起之时,国共两党几百万的军队逐鹿中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0月,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政治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等六十七条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场弯弓,射雕摘月,与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展开生死大决战。但是,此时的毛泽东依然气定神闲地读着《红楼梦》。颇有点儿“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度。毛泽东就是这样大气、大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集诗人的风流、潇洒,革命家的从容、大度于一身,拥有襟怀抱日月的大气。

毛泽东一生钟爱《红楼梦》,他以谈《红楼梦》为乐。

一次,他和刘少奇聊起《红楼梦》,刘少奇说:“《红楼梦》讲到封建社会很细的情况。”毛泽东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细的社会历史。”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号召干部读《红楼梦》。他对许世友将军说过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这位出身行伍的大军区司令员只好像读兵书一样读起《红楼梦》。

毛泽东聊着《红楼梦》游绍兴东湖,尽显一代政治家的风流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