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32158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华大地,胜景如林,山河壮丽。古往今来,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激情和豪兴。

毛泽东出生在风景如画的韶山冲,自幼对青山碧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游历有着罕见的兴趣。他十分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经验,尤其向往司马迁周游天下名山大川以开阔胸襟的壮举。

毛泽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历程中,从韶山的农家茅舍,到北京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无论是前期的军旅生涯,还是后期的政务考察,都有着非常丰富而独特的游历经历。

青年时代,他“石头当枕,蓝天为帐,月亮为灯”,徒步环游湖南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游览了沿途的名胜古迹;成年后,他游览颐和园,散步香山,漫游西湖、东湖,海宁观潮,趵突泉边传笑声,滴水洞里寻乡土情;他登井冈山,踏庐山,三上北高峰;他寻访孔墓孔庙,参观古刹,拜访方丈;他畅游湘江,击浪北戴河,多次横渡长江;他天坛留影,徐州怀古,明孝陵前论是非;他祭岳坟,游袁茔,览十三陵,凭吊中山陵;他参观古天文台,察看都江堰,踏春杜甫草堂……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青山碧水,他的游览轶事传遍大江南北。

在毛泽东的游览视野中,始终把祖国的自然、历史、民情、文化、贤人融为一体。一草一木地寻看,一山一城地登临,一溪一河地停留,都使他坠入思接千载、精骛八极、浮想联翩的情境之中。人间世情不断地撞击着他的心扉,逝去的英雄贤哲一个个向他走来,开始默契的对话。

游览既“养气”又“益气”,提高了审美主体的性情才气。毛泽东曾经说过:“过去我们打游击,是旅行家,旅行了几十年”,号召建设时期的干部“还要当旅行家”,搞好调查研究。他强调:“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把游览从单纯的游山逛水,提到调查研究洗刷唯心主义的高度上。

毛泽东总是在游览中经营着他的“诗词余事”,在做“江海客”的同时,产生许多令人赞叹的诗词作品,记录下祖国山川物象,把游情和诗意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再现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绮丽。而旅行和创作所表现的山河深情、诗人气质,又从一个侧面展露出他伟人的博大胸襟、崇高感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在游历中产生的作品《七律·登庐山》、《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都充分显示出革命家睥睨往古的气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高昂的革命意志与浩大的山川景象相互交映,使他的山水诗词“独有豪情,天际悬日月,风雷激四海”。

毛泽东在游历中对每个名胜古迹都是反复观察。他对名胜古迹极富感情,有些古迹不止一次去游览,所过之地不是简单地浏览一下,观光而已,而是联系到古迹的历史渊源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典故,反复加深印象和提炼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毛泽东在游历中始终不忘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在游历中除了观赏祖国的青山碧水,体悟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外,时刻不忘劳动人民的疾苦。对于关系人民利益的荒山的绿化、水利的建设、农田的耕种、人民生活的改善、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无不细心观察,提出建议,造福于民。他在游历中,无论多么累,从来不骑马,不坐滑竿。他认为坐滑竿就是骑在人民头上,人家汗流浃背,自己安静悠闲地欣赏风景是不人道的,良心上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总是一根竹拐棍伴随他整个游程。

为了再现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对毛泽东的游历轶事进行分析整理,编著成册,并注意将故事性、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读者饭后茶余阅读,不仅能陶冶性情,增长才干,而且能强烈感受到山河壮丽、豪情犹在,有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振奋起爱我中华的情怀。在诸多同志的支持下,该书正式出版,将和读者见面!

应该说明的是:河北省南宫市委组织部的石景同志,为本书的成稿做了大量工作,并参与部分内容的写作。由于种种原因,封面上没有著出石景同志的名字,在此表示歉意,并对石景同志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毛泽东的摄影师吕厚民先生为全书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图片,感谢为本书提供风景图片的庐山、莫干山、雁门关等景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作者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