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32149700000083

第83章 巧妙诱导,让女孩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天,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街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北京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女儿买回晚报,父母跟她商量,让她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晚报。女儿在父母的帮助下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女儿去问卖报的老爷爷,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小女孩从老爷爷那里得知,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了几毛钱。终于,小女孩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动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

现在很多女孩不懂得节俭,花钱大手大脚。在某所小学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长讲了这件事,最后只有几位父母带着孩子去认领,其他物品仍旧堆放在屋子里无人问津。

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即使一个人很富裕、很有钱,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节俭是一个女孩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女孩,长大后能创造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生活。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女孩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呢?

方法一:对女孩进行“悲情教育”,培养其勤俭节约的品质

生活中,很多女孩在吃、穿、行方面攀比成风,随意浪费粮食,平常在外面吃饭,剩的饭菜要比吃的还要多。为了摆阔,她们常常点很多菜,吃不完也不打包带走……究其原因,还是父母对女孩的教育不够。如果父母在女孩的教育食粮中添加一些“悲情教育”的“养料”,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级小学生惠茜这几天放学回来格外乖巧,不用催促就完成了作业。吃饭时,她碗里也没有剩下一粒米,还帮奶奶把碗筷收拾了。这让父母很满意。以往惠茜吃饭特别挑食,也不会主动洗碗。汶川地震发生后,父母用灾区小朋友的处境教育小惠茜:节约用水用电,不能浪费粮食,不能乱花钱。惠茜看到电视中小朋友的状况,主动要求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小朋友买书,并且改掉了从前浪费粮食、不懂事的毛病。

上例中,父母利用地震后各种物资短缺的现实教育女孩要勤俭节约。本来每天都在重复的话,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女孩自己真正理解了。女孩不但明白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受了灾区孩子的困难,还主动省下零花钱,给灾区小朋友买书。

方法二:让女孩学会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千万不要小看扫扫地、烧烧开水、钉钉纽扣这些小事,它都能培养女孩的勤俭意识和生活能力。其次,父母要及时消除女孩的误解,及时引导女孩树立“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

方法三: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女孩勤俭的习惯

许多女孩都认为社会进步了,时代不同了,再也不需要祖辈们那种勤俭节约过日子的方式了,甚至把勤俭意识的教育误认为“代沟”。父母应该努力改变女孩这种不良观念。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老一辈人正是靠这个“传家宝”摆脱贫困、走向富足的。现在,我们非常有必要把这个“传家宝”传给女孩。

你可以利用生活的小事,慢慢引导女孩养成勤俭的习惯,引导女孩从节省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帮父母扫地、擦桌子开始。这些事情虽小,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很多父母舍不得让女孩受苦受累,这样是不对的。我们现在让孩子受些苦、受些累,总比她们长大后再受苦受累要好。

当然,我们还要帮女孩克服攀比心理。比钱比物只能使女孩贪图安逸,丧失勤劳朴实的品质。因此,父母要教育女孩克服攀比心理,教她比学习、比劳动、比品德。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女孩花钱大手大脚,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教育专家王金战给出的建议是:

1.让女孩帮忙做家庭理财,安排每个月的家庭支出。

2.必要时可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让她学会体谅父母,节省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