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32149700000008

第8章 适度放手,让女孩远离“蛋壳心理”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出生环境和适当的时间,这些是孵小鸡的必备条件,一旦条件成熟,小鸡就会啄破蛋壳出来,这样它才能长大。倘若蛋壳过硬,小鸡就有可能被闷死在鸡蛋壳里,倘若蛋壳过软,它会很容易受到侵害。父母对女孩的关爱和呵护就像这层蛋壳一样,如果软硬不适宜,很容易造成女孩不健康的“蛋壳心理”。

什么是“蛋壳心理”呢?女孩只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敏感多疑,外表高傲,内心脆弱;凡事只能赢不能输,经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抗挫折能力极差,容易走极端……这些都统称为“蛋壳心理”,其本质就是极度脆弱,而且这种心理带给女孩的伤害很严重。下面就是因为女孩的“蛋壳心理”而发生的真实事件:

晶晶是独生子女,从她出生那刻起,家人就开始无微不至地呵护她、关爱她,视她为掌上明珠。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凡是晶晶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会无条件地满足,从来不让她受一点委屈。

上学后,晶晶也很争气,每次期末考试都会捧回大红奖状,邻里亲朋都羡慕晶晶父母有个好女儿,班里同学也愿意和学习好的晶晶玩。可上了重点高中之后,学校里都是来自各区的优秀学生,她的竞争压力一下大了很多。因为身边的同学都非常优秀,晶晶忽然发现自己从前的优越感全没了。在课堂上,晶晶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总有其他同学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任课老师也不像小学一样,目光在晶晶身上停留的时间少多了;第一学期的班干部选举,晶晶也落选了;数学课上,老师让她回答问题,她却答错了……

所有的一切都让晶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她觉得就算自己再努力也比不过别人,她甚至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脸面见父母了。于是,在一个昏黄的午后,她选择了跳河自尽。幸亏有人路过,及时发现并救起了她。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晶晶的“蛋壳心理”在作祟。晶晶的父母对她非常娇惯,自从出生到上高中,她就一直活在优越感和赞美声里,所以到了高中,她受不了自己的学习比别人差,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更优越。这种强大的反差,最后竟让她不堪重负,走向绝路。那么面对女孩的“蛋壳心理”,父母们怎么做才对呢?

方法一:父母不要给女孩太多表扬

茹梦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考试经常得第一,妈妈总夸她是“最聪明的孩子”。可是前几天,她一回家就冲进房间,还把门反锁起来。妈妈在外面劝了十几分钟,茹梦才像个泪人似的把门打开,然后把书本扔了一地,她伤心地哭着对妈妈:“我不读书了,没意思!”妈妈吓了一大跳,问了好久,茹梦才说:“这次语文考试我没有得第一,只考了89分!妈妈,我是不是变笨了?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了?大家一定都会笑话我的!”

茹梦的想法和表现让妈妈觉得非常沉重,她想:难道是表扬出了问题?于是等女儿情绪稍缓和之后,妈妈对她说:“茹梦,这个世界上谁都无法永远得第一,但只要你努力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同学也不会因你偶尔的失误嘲笑你。但如果你面对挫折自暴自弃,大家才会觉得你是‘胆小鬼’。”茹梦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父母应尽可能在女孩幼年阶段协助她们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在失败与成功之间,引导其建立自信,平衡自己的心态。切忌一味表扬和赞美女孩,这会让她太过看重成功,继而变得害怕失败,无法正确应对失败的局面。你要让她明白,成功固然好,但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你也可以有意识为女孩制造一些挫折,增强其耐挫力。

方法二:让女孩体验生活的艰辛

通常有“蛋壳心理”的女孩大多都是被父母“宠坏了”,她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被表扬被赞美,但同时她们也无法亲身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因此,你可以通过让女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知道任何事都要经过艰苦努力的过程。

例如,你可以让她照料一盆花,让她每天浇水,定期施肥,并且记录下这盆花生长变化的情况,而当这盆花在女孩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成长,并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时,她或许就会体会到做事的不易,生活的艰辛。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英国教育家伊丽莎白·哈特利·布鲁尔说,让女孩独立,但不要抛弃她。对此,她给女孩父母的教育方案是:

1.当女孩最初几次尝试新鲜事物时,请待在她身边,给予她应有的安全感。

2.运用“有支持的独立”的理念,来评估女孩是否会感到被抛弃或被忽视。

3.如果女孩独立完成了某件事,你要坦率地询问她对你的“事先准备”是否真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