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32149700000025

第25章 惩罚不是目的,改变才是关键

怎样让你的惩罚对女孩更管用?

如何更有效地规范女孩的行为?

对女孩采取体罚是对还是错?

对女孩奖励的技巧有哪些?

对女孩奖励的“度”有哪些界限?

……

想要知道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

想要让你的管教对女孩更有效果,

那就请走进这章寻找吧!

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海姆·G。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可见,父母一味惩罚女孩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她们反思,起不到任何改变。

但也有很多父母说:“不惩罚孩子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你就是磨破嘴皮子,她也不听你的,还不如打一顿成效快!”“惩罚女儿,又怕对她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确,左右为难的父母们不知道是惩罚好还是不惩罚好,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惩罚并不是目的,改变才是关键。

有一位母亲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女儿苗苗在3岁之前,我从没惩罚过她。直至今日,我都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惩罚都不是最好的方式。“错误”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也是父母无法杜绝的。这时,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正确的,如何改正错误,而惩罚并不能让她明白这一点。例如有一次,我和老公去接苗苗放学,可能那天女儿在学校心情不好,就捶了老公几下,甚至狠狠地踩了老公一脚。正巧那天,老公心情也不好,于是就打了女儿一巴掌,顿时女儿就痛哭起来。我马上蹲下来安抚女儿,并且等她情绪发泄完之后说:“宝贝,爸爸打你是他不对,不过,是你打爸爸在先,所以是苗苗先不对。要不,你先向爸爸道歉?”女儿扭捏了好久,老公也知道自己错了,主动讨好女儿。最后女儿想明白之后,偷偷对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待会我就向爸爸道歉!”

这位母亲的经验很值得其他父母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教育方法可以对迷茫中的父母们有所帮助呢?

方法一:用“爱的温暖”惩罚女孩

有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审判室内,一位因伪造母亲签名冒领1600美元被判了两年徒刑的19岁青年泰龙·维尔本,站在悲痛哭泣的母亲面前背起诗来:“假如我被悬于高峻山崖/我知道,谁的爱仍会伴我飞向天涯/啊,妈妈,我的妈妈/假如我被打入地狱,身首异处/我知道谁还会不断祈祷为我祝福/啊,妈妈,我的妈妈。”原来,泰龙·维尔本悔改态度良好,当地律师事务所建议缓期执行,法官采纳的同时要求维尔本必须把吉卜林名诗《我的妈妈》当众背诵一遍。

法官为什么采取这种处罚方式呢?因为他想让年轻人知道,他的行为是多么让母亲伤心难过,同时也让母亲明白她的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教育的本质在于以生命唤醒生命,而惩罚的智慧在于唤醒孩子内心的良知,正确改变他人生的方向。一切正如教育家肖川说的那样:在我们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对待暂时在某方面后进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这是与对人性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相联系的。

方法二:父母要学会自罚

一位父亲谈起自己的教育经验,这样讲述道:

有一天,我和14岁的女儿约好一起去书店。谁知,女儿去电影院看电影去了,把我给忘到了脑后,直到电影结束后才想起来找我。女儿迟到了40分钟,我很生气,没想到女儿竟然还骗我说自行车坏了,因为修车耽误了时间。我对她说:“我已经打电话确认过,孩子你做错了事却没有勇气来承担,我真是教子无方,我决定走回去惩罚我自己。”当时天已经黑了,我在前面走,女儿在后面慢慢推着自行车跟着。就这样,本可以半个小时到家的路程却走了五六个小时。此后,女儿再也不说谎了。

上述事例中,女儿说谎犯错,父亲并没有发怒或惩罚女儿,而是选择惩罚自己。很显然,女儿说谎是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但父亲发现真相后不但没有惩罚她,而是惩罚自己,这让女儿感到愧疚不安。正是父亲这种从孩子的过错中反思自己、勇于承担错误的行为,成为女儿日后模仿学习的榜样。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国际著名亲子专家阿黛尔·法伯给女孩父母提供了一些代替惩罚的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