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32149700000021

第21章 不讲大道理,不说伤人的话

我们常会听到女孩们这样抱怨父母:“我最烦我爸妈给我讲什么大道理,明知道是对的也不愿意听!说实话我听他们说上半句就知道下半句是什么了,都是些陈词滥调,没想到他们还当‘宝’,那些大道理我不懂吗!一遍一遍地说,他们不嫌烦,我还受不了呢!”看吧,这就是孩子对父母整日讲“大道理”的真实心声。

虽然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但这个“言传”并不是让父母像“唐僧”似的整日对女儿讲大道理,而且就算父母把那些为人处世的大道理都给孩子讲了,以她们的生活阅历、年龄心智也不会全明白,甚至会更糊涂。例如,女孩看到一朵美丽的鲜花忍不住摘了下来,我们便对她讲道理:“摘花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孩子心中可能就有疑惑:“我摘花是因为我喜欢,怎么会变成不道德、不文明,道德、文明又是什么呢?”就算在我们的大道理下,女孩的行为有所收敛,但她心里总有些糊涂,甚至有些不情愿。

很多时候,父母以身作则,比讲那些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对女儿更有用。下面这位父亲就做得很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变成什么样,父母首先就要变成那样的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并且一直给女儿做好榜样。生活中我们从不给女儿讲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女儿的好性格、好习惯和好心态。例如我们很尊重长辈,每次上下班我们都要向长辈们问好。以前孩子不听话,遇到长辈们不打招呼,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女儿改掉这种坏习惯。有时我们向老人问好时,女儿就在现场。就在我们大人的一问一答中,你不用讲那些大道理,大人的这种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的行为就让女儿记在了心里。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女儿懂得了孝敬长辈,并知道那是一种美德。

当然,父母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除了不讲大道理,学会以身作则为女儿做好榜样,还有其他方法值得一试:

方法一:将大道理切换成易懂的小道理

一天,一位8岁的美国小男孩乔治宣称自己爱上了班里刚刚转来的中国小女孩莎莎。莎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惊讶,生怕女儿被带坏,赶紧给女儿讲道理:“莎莎,你要明白,早恋是不对的,它就像没有长熟的青涩苹果,绝对不可以陷入其中。你现在还是小孩子,主要任务是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要想。以后一定要离那个小男孩远点儿!”莎莎若有所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此,莎莎见了乔治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老是故意躲着他,拼命和他划清界限。

乔治也把爱上莎莎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还说要娶莎莎。与莎莎妈妈不同的是,乔治的妈妈虽然也是讲道理,但却有所不同,她是这样说的:“乔治,你知道结婚需要很多东西吗?例如车子、房子、戒指、婚纱……买这些都需要花钱,如果你想让心爱的女孩变成你的新娘,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学习,以后争取考上好大学,然后有一份好工作,这样你才有能力去娶那位女孩啊!”乔治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从此便开始加倍努力学习。

同样是给孩子讲道理,但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莎莎的妈妈只是凭空给女儿讲那些大道理,并且把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变复杂了;而乔治的妈妈却不一样,她将大道理切换成乔治能听得懂的恰当的小道理,用化繁为简的方式给儿子指明了一条努力的道路。

可见,作为父母,与其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那些她听不懂的大道理,不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大道理换成孩子能听懂、会动心、记得牢的小道理。

方法二:给女孩一个“有氧”的家庭环境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氧”家庭,这样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变得轻松、自由、快乐起来。而创造“有氧”家庭的前提,就是父母要改掉爱讲大道理的毛病,因为父母越是耳提面命地给女儿讲大道理,她在这个家庭里就越会感觉到“缺氧”,进而变得心事重重、压力增多、情绪不稳。

那么如何创造“有氧”家庭环境呢?其实,“有氧”家庭应该是这样的:父母和女儿应该像一个团队,彼此协商沟通;还应该像一对亲密的朋友,互相尊重、理解,一家人可以一起开心地聊天、运动、逛街,为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一件事出谋划策,贡献每个人的力量。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家庭成员的“爱”,但不会因为这种“爱”让他人感到压力和难以接受,而是彼此都有一颗珍惜对方的心。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父母老讲大道理,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感。对此,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给出的建议是:

1.父母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和意见。

2.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