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盈率
它是指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年每股盈利。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
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然而,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确地估量了该公司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
(二)市净率
它是指某种股票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三)净资产收益率
它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如果税后利润为2亿元,净资产为1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就是2亿元÷15亿元×100%=13.33%。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四)股息收益率
它是指上一年度的每股股息除以股票现价,是为现行股息收益率。上市公司通常会把部分盈利派发给股东作为股息。如果股价为50元,去年股息为每股5元,则股息收益率为10%,此数字一般来说属于偏高,反映市盈率偏低,股票价值被低估。
一般来说,市盈率极高(如大于100倍)的股票,其股息收益率为零。因为当市盈率大于100倍,表示投资者要超过100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股票价值被高估,没有股息派发。
(五)转增股本
它是指公司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规模,因而客观结果与送红股相似。转增股本和送红股的本质区别在于,红股来自于公司的年度税后利润,只有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向股东送红股;而转增股本却来自于资本公积,它可以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润的多少及时间的限制,只要将公司账面上的资本公积减少一些、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转增股本并不是对股东的分红回报。
(六)委比
它是衡量某一时段买卖盘相对强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委比 =(委买手数-委卖手数)/(委买手数 +委卖手数)×100%。委比的取值范围为-100%~+100%。若委比为正值,说明场内买盘较强,且数值越大,买盘就越强劲。反之,若委比为负值,则说明市道较弱。
(七)量比
它是一个衡量相对成交量的指标,是开市后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与过去5个交易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其公式为:量比=现成交总手/(过去5日平均每分钟成交量×当日累计开市时间(分))。当量比大于1时,说明当日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要大于过去5日的平均数值,交易比过去5日火爆;而当量比小于1时,说明现在的成交比不上过去5日的平均水平。
(八)开盘价
上午9:15~9:25为集合竞价时间,在集合竞价期间内,交易所的自动撮合系统只储存而不撮合,当申报竞价时间一结束,撮合系统将根据集合竞价原则,产生该股票的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收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以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九)收盘价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十)最高价
最高价是指当日所成交的股票价格中的最高价位。有时最高价只有一笔,有时也不止一笔。
(十一)最低价
最低价是指当日所成交的股票价格中的最低价位。有时最低价只有一笔,有时也不止一笔。
参考文献
1.张育军:《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2.阙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吴晓求:《证券市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谢百三:《证券市场的国际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曹凤歧、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易宪容、赵春明:《行为金融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8.刘家平:《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何孝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11.曾筱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张荔:《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3.方芳:《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4.吴晓求:《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陈清泰、吴敬琏:《美国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