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见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十全济阴丸
“组成”当归身(酒洗)、熟地黄、香附子(童便煮)各120克,干山药、白术各75克,枸杞子、人参各60克,蕲艾叶(去梗筋,同香附用陈醋、老酒煮一时,捣烂,焙干)60克,川芎、白芍、牡丹皮、紫石英(火煅淬)各45克,泽兰30克,紫河车(在净水内洗去秽血,用银针挑去紫筋)1具。
“用法”上药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渐加至80~90丸(18~20克),空腹淡盐汤送下。随用早饭,使药下行。
“功效”调经养血,顺气开菀。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寒冷不孕。
“宜忌”忌食生萝卜。
“方论”此方以当归身养血和气为君,入手少阴经,以主心血也;入足太阴经,以脾裹血也;入足厥阴经,以肝藏血也。熟地黄补肾中元气,生心血,与芍药同用,又生肝血;川芎乃血中之气药,下行血海,通经导气为臣。人参通经活血,助熟地黄以补下元;白术利腰脐间血,与人参同用,补益脾气;香附疏气散郁,佐泽兰能生新血,而和平气体;牡丹皮养新血去坏血,固真气行结气;山药能强阴补虚;枸杞子补肾水,而止下血腰痛为佐;紫石英补心气,散心中结气,填补下焦;艾叶助香附和百脉,温子宫,兼行血药而平其寒;炙甘草通经脉血气而和诸药,且缓肝经之急为使。
“来源”《济阴纲目》。
八真丹
“组成”当归、芍药、地黄、川芎、鹿茸、阿胶(炒作珠,用干草火烧)、艾叶、续断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4.5克),空腹好酒送下。
“功效”温肾补血。
“主治”妇人无子。
“来源”《普济方》。
大五补丸
“异名”大补丸(《医宗金鉴》)。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石菖蒲、茯神、人参、益智仁(炒)、枸杞子、地骨皮、远志、熟地黄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以酒送下。本方数服,以七宣丸泄之。
“功效”养血摄精,交济水火;补诸虚不足;养血摄精;能交济水火。
“主治”诸虚无子,诸虚不足,瘦人无血,瘦人无孕。
“来源”《普济方》。
女科乌鸡白凤丸
“组成”白毛雄乌鸡(去肚杂物,用黄酒1000克煮烂,配入后药)1只,党参120克,白芍(酒炒)60克,川续断90克,桑螵蛸60克,炒白术60克,炙黄芪90克,广郁金60克,川藁本60克,茯苓(乳拌)90克,制香附120克,地骨皮(酒炒)60克,山茱萸60克,炙甘草30克,杜仲90克,煅龙骨6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0克,丹参90克,煅牡蛎60克,延胡索45克,川芎75克,怀山药75克,白薇60克,红花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12克,淡盐汤、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功效”补益气血,调经种子。
“主治”妇人血虚阴亏,面黄肌瘦,神困体倦,虚劳成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骨蒸潮热,久不生育。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五美丹
“组成”熟地黄30克,当归、山茱萸、麦门冬、山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大补肾水,平其旺木。
“主治”妇人肾虚木旺,身躯瘦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卧病终朝。
“来源”《辨证录》。
乌鸡丸(1)
“异名”大乌鸡丸(《医学入门》)。
“组成”白毛乌骨公鸡1只(重1000克许,去毛、肠,净洗,用艾叶120克,青蒿120克锉碎,纳一半在鸡腹内,用酒坛1只,纳鸡并余艾叶、青蒿于内,童便和水灌之,令没鸡二寸许,煮绝干,取出去骨,余俱捣烂如薄饼状,焙干,研为细末),南香附(去毛净,分作4份,米泔水、童便、醋、酒各浸1份,春秋2日、夏1日、冬4日,取出晒干)500克,熟地黄120克,生地黄(怀庆者,勿犯铁)90克,当归(酒浸,洗)90克,川芎105克,白芍90克,辽人参90克,白术60克,黄芪60克,川牛膝(去芦)60克,柴胡(去芦)60克,黄连(炒)30克,牡丹皮(去心)60克,白茯苓(去皮)75克,秦艽45克,鳖甲(醋浸,炙黄色)90克,知母60克,贝母60克,地骨皮30克,干姜30克,延胡索30克。
“用法”上药并香附,共研为细末,并鸡末、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60丸(10~13.5克),渐加至70~80丸(16~18克),温酒或米饮送下。
“功效”益气补血,清热调经。
“主治”妇人瘦弱,血虚有热,经血不调,崩漏带下,骨蒸等疾,不能成胎。
“宜忌”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苋菜。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
乌鸡丸(2)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术、山药、山茱萸、枣肉、柿饼、莲肉各120克,黄芪(蜜炙)90克,鹿角胶、狗脊、杜仲、枸杞子、莲须、香附、阿胶、川芎各60克,乌药45克。
“用法”上药制净,用乌骨鸡1只,同酒、醋各半,同药煮熟,去骨,烘干,共研为末,即将余汁少入面打糊为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次。
“功效”种子。
“主治”妇人羸弱,血虚有热,经血不调,崩漏带下,骨蒸不能成胎。
“来源”《景岳全书》。
加味滋阴丸
“组成”熟地黄(如法制)240克,山茱萸120克,干山药12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泽泻90克,黄柏(盐、酒、蜜炒3次,黑色)90克,知母(盐、酒炒3次,茶合色)90克,麦门冬(去心)90克,辽五味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淡盐汤送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阴虚痰火无子。
“来源”《医学正印》。
妇女养营丸
“组成”熟地黄、二泉胶、香附(制)各240克,全当归、黄芪、杜仲各120克,白术150克,茯苓、白芍各90克,砂仁、川芎、陈皮、益母膏、艾绒(炒)各60克,甘草(炙)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热汤送下。
“功效”养阴调经。
“主治”妇女阳虚阴弱,经血不调,带下淋漓,经闭腹痛,饮食少思,面黄发脱,肌体消瘦,久不受胎,及经水不止,一切血证。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妇宝胶归丸
“组成”生地黄240克,香附240克,芍药180克,山茱萸180克,牡丹皮120克,杜仲120克,续断120克,茯苓120克,白术120克,黄芩90克,椿皮90克,黑荆芥90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早空腹白汤吞服12~15克,临睡服6~9克。
“功效”养阴调经。
“主治”月事先期而至,红紫不一,甚则或崩或漏,淋漓不净,日久去血过多,气亦虚陷,非淋即带,腥秽绵绵,块结脐腹,痛连腰脊,胸膈痞闷,饮食日减,头目眩晕,肢体疲倦;多产成痨,或气虚半产,营卫虚极,形神羸弱,骨蒸烦热,四肢水肿,昼则嗜卧,夜反无寐;先天不足,久不怀孕。
“来源”《活人方》。
延嗣酒
“组成”生地黄(酒洗)、熟地黄(九蒸九晒)、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120克,淫羊藿(饭上蒸)240克,当归(酒洗)60克,枸杞子(酒浸)30克。
“用法”上药切碎,绢袋盛,入大坛酒内,重汤煮,埋土内7日取起用。早晚男妇各随量饮3~5杯。
“功效”补益,种子,延嗣。
“主治”阴虚血少,不孕。
“来源”《胎产心法》。
补阴大造丸
“组成”紫河车1具,人参60克,当归60克,天门冬39克,北五味子15克,杜仲(姜炒)21克、山药24克,牛膝(酒炒)30克,黄柏(盐炒)21克,怀生地黄(自蒸)60克。
“用法”先将地黄蒸捣如泥,次下诸药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20克),空腹清汤送下。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血虚气弱人,不能摄充精元成胎,或屡堕胎及生子不寿者,或孕后虚热盗汗,食少带多。
“来源”《胎产指南》。
阿胶煎丸
“组成”伏道艾(取叶去梗,捣烂,筛去粗皮,只取艾茸,称取60克,米醋煮一伏时,候干研成膏),阿胶(炙)90克,糯米(炒)、白附子(炮,去皮脐)、枳壳(去瓤,麸炒)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入煎膏内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6.5克),空腹温酒送下,午食前再服。
“功效”补益虚损,滋充血海。
“主治”妇人血气久虚,孕胎不成。
“宜忌”忌藻菜、羊血、腥臊等物。
“来源”《幼幼新书》。
青蒿乌鸡丸
“组成”青蒿(即野蒿,五月采)500克,香附子(童便、盐水、酒、醋各浸120克,炒)500克,蕲艾(醋煮)、秦当归(酒浸1宿,炒)、牡丹皮、地骨皮、白芍(酒浸,炒)、黄芪(蜜炙)、茯苓、人参、白术、川芎各60克,鳖甲(醋煮)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取白毛乌骨雄鸡1只,用好酒入瓷器内,同熟地黄60克,煮鸡熟烂,去骨,合前药捣烂,作饼,复晒干,为末,仍用煮鸡酒,调糯米粉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16~18克),温酒送下,1日2~3次,不拘时候。1个月见效。
“功效”妇人服,能令多子。
“主治”气阴虚乏,难成胎孕。
“宜忌”造药忌铁器。
“方论”气虚不能鼓运其血,致热遏经中,而潮热食少,天癸衍期,故不能生子焉。人参扶元补气,黄芪实卫补中,白术健脾土以鼓运乎血,当归养血脉以营运乎经,川芎行血中之气,白芍敛经脉之阴,香附调气解郁,鳖甲散结滋阴,牡丹皮凉血以平相火,地骨皮清肌以退潮热,茯苓渗湿兼清子室,艾叶理血而专暖子宫,青蒿解郁热而直清肝胆也。熟地黄煮鸡,得水木同气,引领诸药,扶阴益血,鼓运营气,即以煮鸡酒丸,仍用好酒送下,使气壮血行,则冲任融和而营卫调适,其潮热无不退,饮食无不增,何患天癸不调,不能生子耶?
“来源”《济阴纲目》。
助阴孕子丸
“组成”山茱萸(酒浸,去核取肉)75克,当归(酒洗)30克,熟地黄(酒蒸)60克,蛇床子(炒,去壳取净肉)75克,川芎(酒洗)30克,白芍(酒炒)30克,黄芩(酒炒)75克,丹参(酒洗)30克,白术(炒)45克,真阿胶(蛤粉炒成珠)15克,小茴香(炒)30克,陈皮(炒)30克,缩砂仁(去壳,炒)15克,香附米(童便浸,炒干微黑)120克,桑寄生(真者)15克,延胡索(炒)21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酒煮山药粉糊为丸。每服100丸(15克),空腹酒下或清米汤送下。
“功效”抑气滋荣,生血理脾,种子,增寿。
“主治”妇人无子。
“加减”如素有热,加软柴胡、地骨皮、黄芩、黄连(酒炒)各21克;白带,加苍术(米泔浸,去皮,盐水炒)45克,柴胡(酒炒)15克;肥盛妇人,乃脂满子宫,加半夏、南星(姜汁、矾水煮)各30克。
“来源”《古今医鉴》。
坤厚资生丸
“组成”九制熟地黄、当归(酒蒸)各120克,白芍(酒炒)90克,川芎(酒蒸)45克,白术(陈土炒)120克,茺蔚子(酒蒸)120克,香附(醋、酒、生姜汁、盐水各炒30克)120克,丹参(酒蒸)9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益母草240克,酒、水各半,熬膏,炼蜜为丸。每早服12克,温开水送下。
“功效”调经种子。
“主治”妇女经事不调,临期腹痛,不能受孕。
“加减”月经先期而至,脉数有热,属血热,加生地黄、牡丹皮;后期而至,脉迟厥冷,属血寒,加肉桂;将行而腹痛,是气滞,加乌药、木香;食少气虚,面色白光白,四肢无力,是为气血两亏,减附子一半,加人参、黄芪、紫河车、茯神、酸枣仁、远志之类。
“来源”《大生要旨》。
枇杷叶丸
“组成”枇杷叶(蜜炙)1000克、山药500克,枸杞子、山茱萸(去核)250克,吴茱萸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15~18克),清米汤送下。
“功效”调经种子。
“主治”妇人血崩,经事失期,或前或后,不育。
“备考”方中枸杞子用量原缺。
“来源”《扶寿精方》。
金莲种子仙方
“异名”金莲种子仙丹(《女科指掌》)。
“组成”熟地黄(酒洗)、当归(酒洗)、白芍药(酒炒黄)、益母草、川芎(酒洗)、苍术(米泔水浸1宿)各90克,蛇床子(酒洗炒)、黄芩(酒洗)、覆盆子(炒)、延胡索(微炒)、陈皮(水洗,去白)、丹参(水洗)各60克,砂仁(去壳)45克,山茱萸(酒浸,去核)、香附(四制)各150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乌骨雄鸡1只,加酒1000克,封固,重汤煮烂取出,割下净肉捣如泥,仍将鸡骨用酥油和原汁或酒炙研为末,入前药末内拌匀,再用醋煮米糊,同鸡肉木臼内捣极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9~10克),渐加至80~90丸(18~20克),空腹清米饮送下。
“功效”种子。
“主治”血虚不孕者。
“来源”《济阴纲目》。
育麟保坤丹
“组成”益母草500克,香附(醋制)120克,生白芍60克,当归120克,广木香、丹参、柴胡各30克,续断、杜仲炭(盐炒)各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9克重;每500克丸药用朱砂面9克上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
“功效”养血种子。
“主治”气滞血亏,经血不调,赶前错后,行经腹痛,不思饮食,体倦身懒。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河车种玉丸
“组成”紫河车1具(只要母体壮盛,厚大新鲜者,但去胞内瘀血,不必挑去鲜红血脉,以米泔水洗净,用布绞干,石臼内生杵如糊,用山药末120~150克收干,捻为薄饼8~9个,于沙锅内焙干,以香如肉脯为妙),大熟地黄(酒洗,烘干)240克,枸杞子(烘干)150克,白茯苓(人乳拌、晒3次)、当归身(酒洗)、人参、菟丝子(制)、阿胶(炒珠)各120克,牡丹皮(酒洗)、白薇(酒洗)各60克,沉香30克,桂心、山茱萸、香附米(用酒、醋、水三件各半碗,浸3日,晒干略烘)各90克,大川芎(酒浸,切片,晒干)60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20克),空腹或酒、或白汤、盐汤任下。
“功效”令人孕育。
“主治”阴虚血少,不孕。
“宜忌”服药后忌生萝卜、生藕、葱、蒜、绿豆粉之类。
“加减”如带浊多者,加赤白石脂各60克,须以清米泔飞过用。
“来源”《景岳全书》。
诜诜丸
“组成”当归、熟地黄各60克,延胡索、泽兰各45克,川芎、赤芍、白薇、人参、石斛、牡丹皮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酒送下。
“功效”《御药院方》:调和冲任,滋益气血。
“主治”妇人无子;冲任不和,子脏虚弱或堕胎后肾气不复。
“来源”《儒门事亲》。
柏子仁丸
“组成”柏子仁1000克,茯苓末2000克。
“用法”上药捣烂如泥,和末为丸,合乳和服10丸,极佳。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妇人无病触禁,久不生子。
“来源”《普济方》。
枸杞子煎
“异名”神丹煎。
“组成”枸杞子1500克,杏仁(去皮尖,研)500克,生地黄(研取汁)1500克,人参25克,茯苓25克,天门冬(捣汁,干者为末亦得)250克,白蜜2500克,牛髓(无亦得)1具,酥2500克。
“用法”上味各别依常法料理,先煎,滤渣取汁,浓缩如稀饴,纳诸药煎,候如神膏,入水不散即成。1服2匙,酒和服之。
“功效”安五脏,好颜色,延年长寿。
“主治”万病,并妇人久无子,冷病。
“宜忌”忌鲤鱼、酢物。
“来源”《外台秘要》。
胜金丸
“组成”熟地黄150克,人参45克,白术(炒)30克,茯苓45克,当归90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0克,桂心45克,香附(酒炒)60克,白薇(酒炒)30克,延胡索(酒炒)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15克,温酒送下。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经迟不孕,脉虚者。
“方论”熟地黄补血,以滋冲任;当归养血,以营经脉;川芎行血海;白芍敛阴血;人参扶元补气,兼通血脉;白术健脾统血,鼓运脾元;茯苓渗湿,以清血室;炙甘草缓中,以益胃气;延胡化血滞,力擅通经;香附解气郁,专主调经;桂心补火暖血;白薇降泄益阴。蜜以丸之,酒以行之,使血气内充,寒滞解散,而经气温暖,腹痛无不自退,岂有经迟不孕之患乎?
“来源”《医略六书》。
济阴丸(1)
“组成”黄柏(盐酒拌炒)81克,龟版(炙)40.5克,陈皮21克,当归(酒浸)30克,知母(酒炒)30克,虎骨(酥炙)21克,锁阳30克,牛膝40.5克,山药、白芍、砂仁、杜仲(炒)、黄芪(盐水拌炒)各21克,熟地黄21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炒)10.5克,菟丝子(酒浸)40.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以地黄膏为丸。每服70丸(15克)。
“功效”益阴补虚。
“主治”阴虚劳证。
“来源”《丹溪心法》。
济阴丸(2)
“组成”当归、熟地黄、生地黄、川芎、芍药各30克,香附米240克,人参24克,肉桂21克,黄芩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食前米汤或温酒送下。
“功效”滋阴养血。
“主治”妇人血虚夹火,子宫干涩,不能摄精,久不受孕。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
济阴丸(3)
“异名”种子济阴丹(《万病回春》)、种子济阴丸(《医学正印》)。
“组成”香附米(30克醋浸,30克米泔浸,30克酒浸,30克童便浸,各浸3日,焙干为末)120克,益母草(忌铁器)60克,艾叶(醋煮)30克,阿胶(蛤粉炒)60克,熟地黄(酒洗过,姜汁炒)60克,川芎30克,当归(酒洗)45克,白芍药(盐酒炒)39克,陈皮(去皮)30克,白术(土炒)45克,半夏(汤泡,姜汁浸,香油炒)、白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9克,黄芩(炒焦)30克,牡丹皮(酒洗)30克,吴茱萸(汤泡)15克,延胡索12克,小茴香(盐酒炒)、没药各15克,续断(酒洗)30克,麦门冬(去心)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20克),空腹米汤送下;温酒、白水亦可。
“功效”顺气养血,调经脉,除白带,益子宫,育胎孕。
“主治”气血不调,不孕。
“来源”《古今医鉴》。
济阴丸(4)
“组成”益母草、香附米(童便浸炒7次,醋炒3次)各24克,熟地黄、当归、白术各120克,阿胶、生地黄、陈皮、白茯苓各90克,川芎、半夏、白芍、麦门冬、黄芩、杜仲、牡丹皮、续断、延胡索各60克,没药、甘草各30克,吴茱萸、小茴各21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加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15克),黄酒送下。
“功效”顺气益血,调经除带,益子宫,善胎育。
“主治”气血不调,不孕。
“来源”《仙拈集》。
济阴丹(1)
“异名”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益阴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组成”木香(炮)、茯苓、京墨(烧)、桃仁(炒,去皮尖)各30克,秦艽、甘草(炙)、人参、桔梗(炒)、石斛(酒浸)、蚕布(烧)、藁本各60克,当归、桂心、干姜(炮)、细辛、牡丹皮、川芎各45克,川椒(炒)、山药各90克,泽兰、熟地黄、香附各120克,苍术240克,大豆卷(炒)250克,糯米(炒)50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每服1丸,嚼细,食前温酒或醋汤送下。
“功效”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生子充实。
“主治”妇人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冷,胞内宿夹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积聚癥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以上诸疾,皆令孕育不成,以至绝嗣;亦治产后百病,男子亡血诸疾。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济阴丹(2)
“组成”三棱60克,莪术(切片,煨)30克,苍术(泔浸,去皮)、枳壳(去瓤)、大艾(去根)、刘寄奴、香附子(净)、败姜各45克,乌头(上药用米醋1500毫升,煮干取出焙干为末)100克,当归身45克,蒲黄(隔纸炒)30克,生地黄(酒浸)、熟地黄(酒蒸)各22.5克,橘皮(去白,细红者佳)、白芍各45克,延胡索(炒)、五灵脂(酒煮)、白术(煨)各15克,牡丹皮(净,去滑)、桂枝(去粗皮)、赤芍、片子姜黄、青皮(去白)各30克,川芎22.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糯米粉、谷醋打糊为丸,每丸6克,每次服1丸,每日1次。沉香汤送下,苏汤、盐汤亦可。
“功效”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理气活血,消积。
“主治”妇人诸疾。妇人血海虚冷,久无子息;产后败血冲心,中风口噤,子死腹中,堕胎腹中攻刺痛,横生逆产,胎衣不下,血晕血癖,血崩血滞,血入四肢;一应血脏有患,诸种风气,伤风吐逆,咳嗽寒热往来,遍身生疮,头痛恶心,经脉不调,赤白带下,乳生恶气,胎脏虚冷,数曾堕胎,崩中不定,室女经脉不通。
“来源”《普济方》。
济阴丹(3)
“组成”熟地黄150克,人参45克,当归90克,川芎30克,肉桂(去皮)45克,干姜(炒)30克,秦艽60克,木香30克,糯米(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温酒送下。
“功效”补气血,调阴阳。
“主治”久不孕,脉软弦涩者。
“方论”气血两亏,寒凝经脉,不能输泄而天癸来迟,久不孕育史。熟地黄补血以滋血海,人参扶元以通血脉,当归养血荣经,川芎活血行气,肉桂温经暖血,干姜暖胃散寒,秦艽活血脉以通经,木香调胃气以化气,糯米实土膏以滋营经脉也。炼蜜丸之,温酒下之,使寒滞消散,则血气充盈而经脉调和,天癸无来迟之患,即久不孕者,尚可图效耳。
“来源”《医略六书》。
济坤大造丸
“组成”紫河车(制)1具,人参(切片,焙干,研细和入)30克,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当归、淮牛膝、山药各30克,熟地黄120克,杜仲(姜汁同盐炒)、黄柏、五味子各15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末,同紫河车捣匀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1日1次。
“功效”益气血,补子宫,种子。
“主治”气血本虚,不能摄元成孕;或频堕胎,及生子不寿;成孕后虚热自汗,食少带多。
“加减”如虚弱多汗者,加黄芪(蜜炙)60克,地骨皮、知母各30克;如脾胃虚,常大便溏泻者,加白术60克,莲子60克(俱炒);如少睡惊悸者,血少也,加炒枣仁、龙眼肉各60克。
“来源”《产科心法》。
养阴种玉汤
“组成”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当归3克,茯苓6克,山茱萸15克,甘菊花3克,牡丹皮6克,山药9克,杜仲6克,牛膝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补血种子。
“主治”妇人身躯瘦怯,久不受孕。
“来源”《辨证录》。
养精种玉汤
“组成”大熟地黄(九蒸)30克,当归(酒洗)15克,白芍(酒炒)15克,山茱萸(蒸熟)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水,平肝木。
“主治”妇人身瘦不孕,一交男子,即卧病终朝。
“来源”《傅青主女科》。
秘授济阴丹
“组成”香附子75克,艾叶(酒醋煮)500克,熟地黄(和艾捣,切片,晒研)240克,苍术、当归各240克。
“用法”上药研末,醋糊为丸,每丸9克,每次1丸,以淡醋汤送下,每日1次。
“功效”补血调经。
“主治”妇人怀孕常至3个月即堕者,带下无子,胸满倦怠。
“备考”方中苍术用量原缺。
“来源”《何氏济生论》。
清骨汤
“组成”地骨皮30克,牡丹皮15克,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玄参15克,北五味子1.5克,金钗石斛6克,白术9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1月而骨中之热自解,再服2月自可受孕矣。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妇人不孕,口干舌燥,骨蒸夜热,遍体火焦,咳嗽吐沫。
“来源”《辨证录》。
清骨滋肾汤
“组成”地骨皮(酒洗)30克,牡丹皮15克,沙参15克,麦门冬(去心)15克,玄参(酒洗)15克,五味子(炒,研)1.5克,白术(土炒)9克,石斛6克。
“用法”水煎服。30剂,骨蒸解,再服60剂,自可受孕。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骨蒸夜热不孕,遍体火焦,口干舌燥,咳嗽吐沫。
“来源”《傅青主女科》。
解氛散
“组成”地骨皮30克,牡丹皮、沙参各15克,白芥子9克,山药30克。
“用法”水煎服。服1个月,骨蒸自退,便可望子矣。
“功效”清骨中之热,补肾中之阴。
“主治”妇人肾水亏虚,骨髓内热,口干舌燥,骨蒸夜热,遍体火焦,咳嗽吐沫,难生子息。
“来源”《辨证录》。
增损三才丸
“组成”天门冬(酒浸,去心)、熟地黄(酒蒸)、人参(去芦)、远志(去心)、五味子、茯苓(去心,酒浸,焙干)、鹿角(酥炙)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空腹好酒送下。
“功效”滋补阴血。
“主治”妇人体瘦,宫内无血不孕者。
“加减”一法加白马茎(酥炙);年老欲补,加混元衣整个入药;一法加麦门冬,令人有力;一法加续断,以续筋骨;一法加沉香,暖下焦虚冷;一法加附子,补相火不足。
“来源”《医学纲目》。
增损地黄丸
“组成”当归(全用)60克,熟地黄(怀庆者佳)250克,黄连(净)30克。
“用法”上药酒浸1宿,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100丸(10~20克),经少,温酒送下;经多,米饮送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久而无子。
“来源”《增补内经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