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32127100000226

第226章 中药的煎

中药最常用的剂型是汤剂,如何煎煮好汤剂大有学问。要煎好汤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好煎煮汤剂的器皿 一般用砂器、陶器、搪瓷器及不锈钢器。上述器皿中,以砂锅为最好,因砂锅传热均匀,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使用铝锅和铁锅,因铝质、铁质易与药材中的鞣质成分起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2.掌握好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前,应先用清水洗去药材浮土和泥沙(注意:若是从药房取来的分包好的中药则无需水洗),然后再加冷水泡30分钟,让水分浸透,以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加水量要根据药材的体积、性能及吸水量大小来掌握,一般以水面略高于药面为宜。通常一剂药应煎2~3次。煎好的药液总共以200~300毫升为宜。儿童服用,可适当煎少一些。

3.掌握好煎药的火候与时间 煎中药汤剂,轻煎剂(多指解表药剂),应用武火(大火)速煎,沸后15分钟左右即可,以取芳香之气;中煎剂(指一般性药剂),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中火再煎20分钟左右;重煎剂(多指滋补剂),则宜先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小火)慢煎30分钟左右,以保证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次数 一般每剂中药煎二次,在中药的有效成分中,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易溶于水,在第一煎药液中含量较多;而树脂、树胶、脂肪油等难溶于水,在第二煎药液中含量较多。因此,两煎药液所含成分比例不同,如将两煎药液混合后服用,就可克服上述的缺点,使药力发挥的更好。

5.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为更好地发挥每味药的作用,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药的煎煮时间、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先煎。一些矿石类、甲壳类药材,如石膏、龙骨、鳖甲、龟板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需单独煎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同煎。一些乌头类毒性药,为减低其毒性,宜文火先煎60分钟左右再与其他药同煎。②后下。一些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木香、大黄、苏叶等,为避免有效成分挥发损失,应等其他药煎好前约5分钟再下同煎。③包煎。有些药物在煎煮时易成糊状或黏液,有的有毛茸落入药液中,饮时易刺喉咙,如车前子、莱菔子、旋复花、滑石粉、蒲黄等,应用棉纱布包好再煎。④另煎。有些贵重药物,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为充分发挥药效和尽量减少浪费,应另行单独煎汁,然后将其药液与其他药液合并服用。如人参、羚羊角等。

6.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①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与其他药物共煎易沉淀、粘锅煮焦,造成浪费,如阿胶、龟板胶等。烊化的方法是将其放在锅内加冷水100毫升文火煎煮,边煮边搅,待完全溶化后,将汁掺人煎好的药液调匀服用。②冲服,有些药不宜煎煮,否则会破坏疗效。有些药虽能入煎,但为提高疗效,均可研成粉末直接冲服,如鹿茸、沉香、琥珀、羚羊角、犀牛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