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32127100000206

第206章 解热镇痛药的使用原

解热镇痛药是家庭存药最普遍的品种之一,也是最容易被人滥用的药品之一。解热镇痛药虽然具有退烧和止痛的作用,但并不是任何发烧和疼痛都可以随便服用此类药品。

“头痛脑热”是生活中最常遇见的症候,因而解热镇痛药便成从医院到家庭使用较多的一类药物,但因其有一定的适应症,如盲目使用,会给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掌握其使用原则,合理应用。

1.对症且要对因 解热镇痛药对牙痛、头痛、肌肉关节痛有很好的作用,但对子宫痉挛引起的痛经和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无止痛效果,因此,这些原因引起的疼痛不宜服用解热镇痛药。

2.体温过高不宜服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有一定的发汗作用,当体温过高时,体液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此时服用解热镇痛药,必然会造成大量出汗而易引起虚脱,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久病体弱之人更应注意。若体温过高,可用冷敷、酒精擦浴、温热水浴脚等方法以物理降温,并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3.孕妇不可滥用解热镇痛药 因解热镇痛类药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增加分娩时出血,还可增加胎儿大脑出血的机会,故怀孕时,特别是怀孕后期不要服用此类药物。

4.警惕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 解热镇痛药多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有的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及药疹、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为减少这些反应的发生,不宜滥用解热镇痛药。

5.解热镇痛药易成瘾 解热镇痛药易出现成瘾反应,尤其是慢性疼痛需较长时间服药时,更易发生。必须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几种作用类似的药物交替使用,防止成瘾。

6.老年人及儿童的特殊用药原则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及对疾病耐受力下降,儿童由于机体正处于发育阶段,二者在用药时都要格外谨慎。若一次用量过大,会导致大汗淋漓,甚至虚脱、休克,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因此,对老年人和儿童运用解热镇痛药的科学原则是:遵守医嘱,严格掌握药量,降温适度,多补充水分,强调治本及综合疗法。

7.合理配伍,标本同治解热镇痛药具有退热和止痛的作用,对于不同的高热、疼痛病人,在解除发热疼痛的症状后,并不能针对疾病的病因发挥作用,必须在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才能做到标本同治。如肺炎患者,既有周身疼痛,又有高热,应用解热镇痛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降低高热,因其疾病的本质是病菌或病毒所致的肺部感染,故针对病因必须使用抗生素,如此才能即对症又对因,疗效确切。总之,解热镇痛药虽然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却不能直接祛除病因,遇有病人发热或疼痛时,要先寻找病因,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不能“见热就退,遇痛就止”地滥用解热镇痛药。

8.当发烧和疼痛还未被诊断是何种疾病引起时,不要随便服用解热镇痛药原因有三:①发热为疾病的症状,有一定的规律,凭借此规律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如果一发烧就服用退烧药,使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②发烧后服用退烧药使体温降下来,会误以为病情好转,实际上病情仍在发展,这样就会延误诊治时间。③发烧有利于血液循环加快和免疫力的产生,促进疾病痊愈,如果一发烧马上服用解热镇痛药,会使体内的这一过程不能出现或出现时间过短,不利于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