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32127100000109

第109章 药物性肝

在治病过程中,使用治疗剂量的药物而引起肝损害的疾病,称为药物性肝病。肝脏是药物浓集、消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又是机体免疫的重要器官之一。药物进入机体,可引起直接或间接肝损害。本病属医源性疾病,目前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至少有200种以上,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肝病。

症状一般损害多在用药1~4周内出现,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它的肝脏症状表现为乏力、纳差、上腹不适、恶心、发热、尿色变深、黄疸、肝大、肝区疼痛等。肝外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关节痛、皮疹、心肌炎、肾脏及血液系统损害、淋巴结增生。

检查:肝功能检查:GPT、GOT、γ-GT增高,总胆红素增高,TTT( ),ZnTF( ),PT延长,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球比倒置。尿常规:尿胆原常阳性,如果药物同时损及肾脏,尿中常有红细胞和蛋白等。

治疗

1.西药 ①肝泰乐0.1g,每日3次,口服。②维生素C片0.2g,每日3次,口服。③复合维生素B片2片,每日3次,口服。④益肝灵70mg,每日3次,口服。⑤甘草甜素片2片,每日3次,口服。⑥联苯双酯滴丸15 mg,每日3次,口服。⑦肌醇0.5g,每日3次,口服。⑧肌苷0.2~0.4g,每日3次,口服。

2.中药 可分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气滞血瘀型等辨证治疗。

3.中成药 ①肝苏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②心肝宝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③人参健脾丸6克,每日2次,口服。

4.其他疗法 ①催吐、洗胃:如为一次大量误服药物应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促进药物排出。②针刺:体针:主穴:取足三里、太冲、阳陵泉。配穴:有黄疸者加内庭、肝俞、胆俞;发热配大椎、曲池;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天枢。手法以泻法为主,或平补平泻。耳针:取肝、胆、交感、内分泌、脾胃、肝炎点,每次选3~4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③灸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足三里、膻中、太冲、阳陵泉等,每日1次,每次5壮,15天为一疗程。④推拿、按摩:选用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太冲等穴,可重用推揉背腰理气法,推揉胸胁疏肝法,配用远端取穴利胆法等手段。

生活饮食调养

1.要养成好的习惯,大病去医院,小病自我调养,不要乱吃药,特别是不要乱吃不明真相的、不了解成分的药物。

2.吃任何药品都要随时注意药物反应。

3.不要多种药物放在一起吃,特别是过去没有吃过的药,更不要同常吃的药品放在一起吃。

4.吃药如感不适要随时停药,并要想法把吃进去的药物吐出来。

5.要随时调理情绪,保持正常心态。

6.不要随意糟蹋自己的身体,如酗酒、熬夜。

7.饮食要注意清淡,多吃五谷杂粮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甜咸辣。

8.生活要有规律,定时睡觉起床,每天作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