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32127100000106

第106章 阑尾

阑尾是一个细小狭长的盲管,容易被粪石、寄生虫等梗阻,加上细菌的侵入,因此易引起阑尾急性炎症。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中医将其归属“肠痈”范畴。急性阑尾炎分为四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包块);4.阑尾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然而急性阑尾炎也可以转化为慢性阑尾炎。

症状

1.腹痛 腹痛是阑尾炎最常见且最显著的症状,典型的腹痛多始于上腹或脐周,经数小时到24小时左右,转移到右下腹部,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特点,约70%~80%的病人有此典型症状。单纯性阑尾炎多呈隐痛或钝痛,程度轻;化脓性、梗阻性阑尾炎多呈阵发性剧痛或胀痛;坏疽性阑尾炎多呈持续性跳痛;慢性阑尾炎则表现反复发作右下腹隐痛,其特点为右下腹局限性固定压痛点,常因剧烈运动、行走而加重,腹痛程度与炎症程度呈正比,腹痛突然减轻或向周围扩散,常提示阑尾穿孔。

2.胃肠道症状 在腹痛早期可伴有恶心、呕吐,时有便秘或腹泻。

3.腹膜刺激征 当腹膜壁层受到炎症刺激时,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阑尾穿孔后更为明显。阑尾周围形成脓肿时,右下腹可摸到有触痛的包块,但老人、小儿、肌肉萎缩的衰弱者或特别肥胖者,肌紧张可不明显,值得警惕。

4.全身症状单纯性阑尾炎体温一般37℃~38℃之间,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在38℃~39℃之间,少数坏疽性阑尾炎伴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急性阑尾炎症状出现有一定顺序,先是上腹、脐周或全腹部,伴食欲不振,并可由便秘转为腹泻,随后有恶心呕吐,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后疼痛转致右下腹,呈局限性疼痛,继而可有发热,脉搏增快等。

5.体格检查 反跳痛:用手指在阑尾部位(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上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渐次重压,迅速放手,此时病人感到该区腹内剧烈疼痛,即为阳性。若反跳痛与肌紧张平行存在,则表示有腹膜炎可能,同时可有腹胀和肠鸣音消失。

6.实验室检查 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多在10~20×109/L,但少数人可正常。

治疗

1.西药 主要以抗菌消炎为主,抗菌素可选用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抗厌氧菌类药物联合应用。

2.中药 可根据急性期或慢性期辨证施治。

3.中成药 ①巴黄丸1~2粒,每日3次,口服,用于急性阑尾炎。②肠痈丸3克,每日3~4次,口服,用于慢性阑尾炎。

4.外治法 ①取大蒜、芒硝各30克,共捣成糊状,在右下腹衬一层绵纸,敷上大蒜芒硝糊,敷2小时后取下,改敷金黄膏或玉露膏,每日更换1次。②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次,适用于阑尾脓肿或包块。③取皮硝60克,外敷肿块处,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阑尾周围脓肿。④取仙人掌、生黄豆捣成泥糊状,外敷右下腹部,适用于阑尾包块或脓肿。

5.手术疗法 适用于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小儿、妊娠、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蛔虫病,可施阑尾切除术或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

6.其他疗法 ①体针:取穴:阑尾穴、上巨虚、足三里,强刺激手法,每日2~4次。②耳针:取穴:阑尾、阑尾点、神门、大肠、交感,选2~3穴,强刺激后留针30分钟。

生活饮食调养

1.无论是急性或慢性阑尾炎,都要沉住气,任何急躁、紧张等不良情绪都能加重病情。要保持心情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治疗。

2.此病关键是预防,一是不能吃得过饱;二是吃完饭后要休息,不要急于做剧烈活动;三是吃米饭时特别要注意,不要将带壳的稻米吃下去;四是要保持大便通畅。

3.饮食宜清淡,禁油腻辛辣香燥食品,要细嚼慢咽,吃七成饱。

4.生活要规律,按时吃饭、休息,不要不吃早饭,也不要三顿饭做两顿吃,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5.平时养成主动饮水习惯,不要等渴了才喝水。

6.每天保持1~2小时的室外活动,以散步或慢跑为好,以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