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禅道与人道
32124300000002

第2章 修行从忘我到无我

一个“静”字,包融了禅道的精华妙义,诠释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禅心禅智,追求的是静;禅理禅事,证悟的也是静。静自心始,忘我为静。静由意生,无欲则静。心烦气躁之人,参悟不了佛法禅道。唯有拥有恬淡平和之心境,方能入禅入佛。禅道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以平和之心面对生活,以怡情怡性为人处世,一切都可看开看透,无人而不自得自在。

禅事禅智

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因为经常看到许多病人无论自己怎样全力救治,仍会不治死去,所以非常惧怕死亡。后来听说参禅有助于克服这种心理,这位医生便找到南隐禅师,请求开示。

南隐禅师对医生说:“禅不难学,你既然身为一个医师,就应该好好对待你的病人,那就是禅!”

医生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后来再去,南隐禅师每次都会对他说:“一位医生不该把时间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家照顾你的病人去!”

医生非常不解,心想:“这种开示,怎能克服怕死的心理呢?”因此,当他第四次参访时,就抱怨道:“有位云水僧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我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患者。这一点我很明白;但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向你请教了。”

南隐禅师微笑着说道:“我对你太严格了,你先从‘无’字上面试着去体会吧!”

医生苦参这“无”字禅理前后三年多,终于自觉心地澄明,对他来说,“无”已经成了真理。

从此,这位医生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并就此脱离了生死顾虑。

当医生再次叩见南隐禅师禀报自己的修行时,禅师只对他微笑着说了一句话:“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禅之心语:

禅者修行,须舍弃浮躁之心,达到内净、喜乐,无觉无观,心神合一,圣默然定。此时内心充溢着慈悲喜,一切众生,一切烦恼,在自己心中都是祥和的。一个人平心静气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就会达到无忧忘我的境界。领悟了上述禅理,做任何事都能透视其中的道理而不会自寻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