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汉朝,还是今天,人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位著名将领叫李广,尤其他的绰号“飞将军”大名,天下人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广是战国秦国大将李信之后,陇西(今甘肃省中部)纪县人,骁勇善战,具有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生已经战争70多次,从未战败,让北方匈奴人闻风丧胆。李广不但骁勇善战,而且爱兵如子,天下的士兵都想跟随他。据史料记载,一次行军中,全军将士的水都喝完了,李广就将自己仅剩的一些水拿出来,分给将士们喝,自己却强忍着饥渴。将士们知道之后,非常感动,发誓效忠李将军。
唐朝诗人王昌龄就过这样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其中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飞将军李广”。由此可见,李广在后人心中的地位,更能看出他对匈奴人的威慑力量。李广一生征战沙场,每次与匈奴人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他17岁开始随军作战,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中原,文帝下令反击,李广也在征战队伍之中。由于他身强体阔,武艺超群,娴于骑射,在作战中射杀了许多匈奴兵。战罢归来之后,文帝论功行赏,见李广骁勇善战,于是就其为骑常侍,随侍皇帝左右。有一次,文帝走在御花园,看了看身边的李广,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是在高祖争夺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是轻而易举的事啊!”
后来,李广被调到北方的上谷任太守。这里是匈奴人经常进犯的地方,李广开始与匈奴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每次匈奴人前来抢掠财物的女人时,李广都会亲自征讨,让敌人捞不到好处。由于作战异常勇猛,匈奴人的进犯频繁明显小了许多。当时,负责上谷少数民族事宜的负责人公孙昆邪捧着奏疏,千里迢迢来到长安,涕泪涟涟地向皇帝汇报道:“李广的才干,天下无双,但他过于勇猛,与匈奴人数次激战,不顾自身安危,这样下去,我恐怕朝廷会失去这样一员难得的勇将。”汉文帝认为公孙昆邪的话就道理,于是下令调李广任上郡太守。不得已,李广暂时离开对匈奴人的最前线。之后,李广曾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在这些岗位上,李广都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天下。
到汉景帝时期,发生七国之乱,李广是当时朝廷著名将领,他随同周亚父一道,负责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在山东昌邑之战中,李广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最后取得完胜,并拔掉了叛军的军旗,中央军士气大振。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李广在梁国接受了梁王私授将军印。景帝得知后,便不再对李广论功行赏。到汉武帝时期,李广随同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一起,进行了对匈奴人旷日持久的战争,并立下奇功。
传说有一次,景帝令其身边一个亲信太监到李广军营中监视其动向。太监觉得在军营中太单调,于是不顾李广的反对,带着几十个骑兵随从,一起去北方的草原上打猎。出发之后不久,匈奴人开始攻打上郡。太监在草原上奔驰不久即遇到三个匈奴骑兵。一见这架势,太监掉头就跑。匈奴人弯弓搭箭,将其身边的随从全部射杀,最周,太监也受了重伤,狼狈地逃回军营。李广看了看太监的伤口,然后询问了情况,他断定,这三个匈奴兵不是等闲之辈,一定是三个神射手。于是他纵身上马,点了一百多名将士,打算前去将他们活捉回来,打探情报。
李广一队人马很快就找到这三个匈奴骑兵,交战之后,三人的马匹全部被射死,开始徒步奔跑起来。李广见状,下令大队人马分成两路,从两边包抄,将他们活捉。战斗中,三个匈奴兵很勇猛,李广只能弯弓搭箭,射杀了两个,另一个很快束手就擒。经过审问,得知他们是匈奴单于的射雕手,骑射能力极强。就在李广打算将他带回大营时,前面出现一大队人马,上千人的匈奴兵。他们认为这是汉军诱敌之计,急忙占领一块高地,排兵布阵。
李广见自己的队伍被匈奴人包围,并不紧张,但他身边的士卒开始打马飞跑。李广忙大声喊道:“大家镇定,这里离大营就几十里地,如果逃跑,他们一定会追上来,一顿乱箭射来,我们全部都完蛋。不如干脆停下来,敌人以为我们是诱敌之计,这样我们就又生的希望。”喊毕,众将士才停了下来。李广下令,大家继续前进,走到离敌人阵地两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下令道:“解下马鞍。”部下都惊恐万分地道:“那么多匈奴兵在虎视眈眈,如果他们进攻,我们该怎么办?”李广很镇定地道:“匈奴人一定认为我们会逃跑,但我们现在解下马鞍,说明我们一定不会逃跑。这就让敌人认为我们有后援部队,加深他们的猜疑。”
匈奴兵见这架势,果然更加疑惧,埋伏在高地上,一步也不敢前进。后来,他们派来一个探马前来刺探李广部的情况。当他走近时,李广冲上前去,弯弓搭箭,轻松将其射杀。匈奴人见状,更加怀疑,认为李广背后一定有伏兵,如果现在进攻,必然全军覆没;如果撤回,必然遭到汉军追击。于是,两军对垒到深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里,他们各自撤离。第二天天明,李广一部人马才顺利归营。
汉景帝逝世之后,汉武帝接班。由于李广德高望重,战功赫赫,汉武帝任命其为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当时,还有程不识任长乐宫(皇太后居住的皇宫)禁卫军长官。他们两人都是汉朝著名将领,在抗击匈奴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按事实情况来说,天下的勇将都愿意跟谁李广,因为李广不但爱将,而且威望极高,大家都畏惧他。
公元前129年,匈奴兵大举进攻中原,李广以中尉的身份率领一只大军从雁门出关北进。由于经常对北方作战,匈奴人对李广的情况可谓非常了解,也很畏惧李广。于是匈奴单于决定派重兵进攻雁门一路,并下令,这次一定要将李广生擒活捉。最后,由于寡不敌众,李广大军被匈奴兵打败,并被活捉。当时,李广已战得遍体鳞伤,昏厥过去。匈奴兵将他放入一个绳子编制的网中,然后用两匹战马拉着往回走。大约行走了十里路程,李广渐渐苏醒过来,他眯着眼睛看了看烈日当空的蓝天,然后又看了看前面的战马上有一个匈奴兵得意洋洋地笑着。李广眼力好,认为这匈奴兵的坐骑很优良。他鼓足力量,猛然从网上跳起,将那匈奴兵推下,自己跳上马,夺过他的弓箭,掉头就往回跑。其他匈奴兵见状,惊慌失措,纷纷掉头追赶。李广一边双腿紧夹马肚,飞快奔驰,一边弯弓搭箭,一连射杀了好几名匈奴兵。慑于这种威力,匈奴兵不敢猛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广逃跑了。从此以后,匈奴人更加畏惧李广,并畏称其为“飞将军”。
回到汉朝之后,由于李广战败,损兵折将,汉武帝将其交予执法官审判。最后执法官判处李广死罪,但鉴于他一生屡立战功,在抗击匈奴方面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汉武帝网开一面,让他缴纳赎罪金,就此贬为庶民。几年之后,匈奴人再次大举进攻中原。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得不做出决定,重新起用李广。从此,李广再次跨马迎敌,为国家作贡献。
李广作战勇猛,武艺精湛,带兵忽来忽去,让敌人捉摸不透,尤其是他的箭法,更是无人能及。传说李广担任右北太守时,听当时百姓说,附近山上常有猛虎,伤过几次人,闹着人心惶惶。一天,李广决定上山看看,将这只猛虎制服。他和十几个随从一起在树林里漫步。突然,远处一阵沙沙作响的风声,顺眼望去,发现前面有个黑点,大家都觉得是一只猛虎卧在那里。李广弯弓搭箭,用尽浑身气力,狠狠地向前射去。李广素有百步穿杨的绝技,这次射杀猛虎,应该没有问题。只听“嗖”得一声,弓箭射中了猛虎。将士们高兴万分,一蹦一跳地过去收拾那只猛虎。走近一看,原来是块虎型石头,再看看那支箭,已深深地插在石头里面,大家一起用力拔它,却拔不出来。大家惊得目瞪口呆,于是将情况汇报给李广。李广也很奇怪:“箭怎么能射进石头里呢?”他又回到原地,用同样的方式和气力再射了几次,均未射入,只是擦出耀眼的火花。事实上,李广箭射石头的故事是真实的,为后人津津乐道。
元狩三年,李广率4000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1万骑兵分路进攻匈奴人。走了数百里,李广大军被匈奴左贤王4万骑兵包围。情况紧急,李广见将士们产生畏惧心理,怕动摇军心,就下令自己的儿子李敢率领十多人的小队向包围团外冲杀。经过一番苦战,李敢将匈奴人的包围圈杀出一道缺口,然后左右冲杀,让匈奴兵疲于奔命,最后回到大军阵营。李广这时才对众将士道:“大家请看,匈奴人虽然众多,但却没有一点战斗力,不要怕,我们一定会安全班师的。”这时,全军将士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李广将汉军编成一个圆形阵型,所有士兵面朝外,与匈奴人展开激战。谁知,匈奴人飞箭如蝗,很快就将李广的兵力削弱了一半。箭也快用完了,李广果断决定,让全军将士拉满长弓,但不射箭。自己在背后拉出体大色黄的弓箭对匈奴主将射击。不一会儿工夫,匈奴好几名副将被射杀,匈奴兵被震慑,放松了对汉军的四面包围。
战斗一直打到太阳落山还在继续,众将士体力透支,无法坚持作战,但李广却面色从容,处变不惊,表现出超强的将军风范。将士们受他鼓舞,强拖着身体与敌人顽强作战。天亮时,博望侯张骞大军赶到。此时,李广军几乎全军覆没,经过简单的交战,匈奴兵全部撤退。回朝之后,汉武帝很生气,认为博望侯张骞贻误军机,不按时行军,按律当斩,可纳赎罪金,贬为平民;李广虽然损失重大,但杀敌亦众多,功与过互相抵消,没有奖赏。
后来,汉武帝决定主动出击匈奴,派大将军卫青为统帅,企图一举捣毁匈奴王廷,汉武帝担心李广年迈笨拙,就没有安排他出征,但李广通过种种关系,费尽周折,最后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答应由他随同大将军卫青作战。出发之前,李广向卫青请缨担任先锋军,直捣匈奴王廷,但卫青未允诺,而是让他率领一军从东面进攻,限期汇合。这东道荒无人烟,行军异常艰苦,而且没有向导,李广军很快迷失方向,未如期履约。卫青在未获得李广支援的情况下,大获全胜,并斩杀了匈奴1万7千余人。但李广违反军纪,按律当斩。
得到消息的李广十分悲伤,他对众人说:“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战役七十余次,从未贪生怕死。想不到今日却因为迷途而贻误军期,现在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这样的侮辱?”说完,他便拔剑自刎。一代名将就这喊冤、悲惨地死去。众将士们见平素爱兵如子的李将军这样悲壮地死去,个个为他落下了哀伤的眼泪。附近的百姓听说了,也忍不住涕泪涟涟。
李广一生是辉煌的,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每次都能给敌人强烈的威慑作用。虽然朝廷未给李广封侯,但他的功绩和影响力不比任何一个列侯逊色。他在将士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取代。就连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也用孔子的话评价李广,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第十一章 “独尊儒术”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