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最真实的汉朝
32113200000042

第42章 死不低头的苏武

汉武帝上台之后,与匈奴人发生了大规模的、长期的战争,让匈奴人实力大为削弱,再无力与汉朝人对抗,渐渐迁徙到大漠更北部的地方。之后十几年时间,汉匈之间再未发生军事冲突,匈奴单于开始向汉武帝求和,经常派使者前来汉朝都城长安。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工作,匈奴人是想保存实力,蓄谋再侵略汉朝边境。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人使者来汉朝,总是带着大量金银财物回去,而汉朝使者回访时,常常被匈奴单于扣留。为了江汉使全部迎回来,大汉朝也开始扣押匈奴使节,通过交涉,将汉使交换回来。

汉武帝正在策划下一次进攻匈奴的计划,这时,匈奴单于的使者来到汉朝都城长安,并将从前扣留下的汉朝使节全部送回。汉武帝见这情形,很是高兴,认为匈奴人态度端正,是诚心求和的。当即,汉武帝下令中郎将苏武携带大汉朝旌节,以张胜和常惠为副使,出使匈奴国。这年,苏武已四十多岁。他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风雨无阻,一路北行,最终到达此行的终点站——匈奴王廷。首先,苏武将汉朝扣押下来的匈奴使节送还,然后将一份厚礼赠予匈奴单于,希望两国睦邻友好。本来,苏武认为这是一次正常的外交往来,能轻松完成任务。但实际情况却不一样,匈奴单于显得十分倨傲,目中无人,苏武只能低头不语。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谈判之后,苏武的使命全部完成。这时,他向匈奴单于提出归国时间,单于答应。苏武兴高采烈,打算启程归国。就在这时,匈奴国中爆发一场内乱,打破了苏武归国的梦想。

苏武来到匈奴国时,国中有两个人,一个是缑王,一个虞常。这缑王本是浑邪王的外甥。早年在河西战争时,浑邪王率4万余人马投降了汉朝,其中就有缑王。后来,汉武帝对投降者大加赏赐,封浑邪王为万户侯。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缑王随赵破奴一起攻打匈奴,结果被匈奴兵俘虏。缑王想念在汉朝麾下的奢侈生活。因此,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虞常是汉朝人,早年随从卫律。卫律是匈奴人,但其父母祖辈皆为汉人。他一直为汉朝所用。一次,卫律率虞常等人出使匈奴,匈奴单于不放行,不久,卫律便投降了匈奴。卫律通晓汉朝很多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匈奴国极缺的人才。为了显示匈奴单于对他的重视,单于封其为丁灵王。从此,卫律成为匈奴国新贵,为匈奴单于的左膀右臂。虞常却日夜梦想着回到大汉天下。这又是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之人。

缑王与虞常常常坐在一起喝闷酒,久而久之,他们便密谋起回国的计划来。经过认真商议,俩人决定将卫津身边170多人联合起来,在匈奴王廷内发动一场政变,将匈奴单于的母亲绑架,送往汉武帝处请赏。早在苏武到来之前,虞常、缑王等就已将计划酝酿成熟,苏武刚刚一到,虞常便听说自己的好友、至交张胜也在使节队伍之中,欣喜若狂。苏武等人以到匈奴王廷,虞常便找到张胜,并对他说出自己的政变计划,道:“在大汉朝,人人都痛恨卫津的投降行为,大汉天下更是深恶痛绝。今天我们有个完美无缺的造反计划,保证将匈奴王廷颠覆,然后将卫律抓回去问罪。”张胜有点不解,于是虞常上前道:“请相信我,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大汉朝,我这样做是想获得大汉天子的赏赐”。

张胜是个粗枝大叶,并不知其中的曲折和艰难,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立功机会,不假思索地拍着胸脯,大声地道:“好!这样很好!如果可以,我愿意做策应。”说完,张胜还将身边十几个随从调拨给虞常,任其调遣。但是,几天之后,虞常、缑王等人的秘密行动被匈奴人发现,并汇报了王廷。单于大发雷霆,下令卫律审理此案。张胜得到消息之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坐立不安,只得找正使苏武商议。苏武了解全部情况,顿时惊恐起来,大声地对张胜道:“你是我的下手,而我是打汉朝的正使,如果我因此而受到审问、被侮辱,甚至危及性命,那岂不辜负了朝廷?”说完,他便拔刀自刎。张胜、常惠俩人急忙奔过来,将他制止,经过好一番良言相劝,苏武终于放弃自杀的念头。

不多久,虞常等人的事机败露,遭到匈奴单于的审问。在严刑拷打中,虞常并未失节,只供出自己是张胜的朋友,并未与之串通谋乱计划。但单于死活不相信,又狠狠地拷打了虞常一番,依然未得结果。单于依然未减对汉使的怀疑。他认为,在汉使到来之前,并未听说什么谋反作乱,而苏武等一到,即查出一批暗中谋反的乱臣,这一定是汉朝使节早有预谋。一怒之下,单于下令将苏武等扣押起来,并让卫律来找苏武等人问话。

一天,苏武坐在毡房里吃饭,突然有人来将他请走,来到一个大军帐前。苏武发现,这戒备森严,岗哨林立,知道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之后,又看到卫律站在大帐前,苏武马上明白过来,转身对常惠说道:“我是无辜的,如果这样被审问,有损于我的人格和气节,会玷污了我的使命,就是不杀我,也没有脸面回大汉朝廷了。”说完,他便拔刀自刎。卫律见状,吓得一身冷汗,飞奔过去将他制止。即便这样,苏武的脖子上已划了一道深深的刀痕,昏倒过去。卫律大惊,大声喊道:“快快救人,快快救人。”虽然卫律想杀掉苏武,但在事实未弄得水落石出之前,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按汉武帝的个性,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如果被杀害,那将是国辱,他不惜一切代价报复对方的。所以,卫律要是随便杀害苏武,就等于是向汉朝宣战。到那时,匈奴单于也会拿他问罪的。出于这一点考虑,卫律亲自驰马,到远处将匈奴最著名的医生请来为苏武疗伤。

医生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在里面生起文火(没有火焰的火),将一块木板放在上面,让苏武背朝上地躺在木板上,然后在他的脊背上推摩,一会儿工夫,苏武身上的淤血全部吐出来。好半天,苏武才渐渐苏醒过来。常惠等随从见苏武醒过来,个个感动得泣不成声,就是站在一边的匈奴人,也黯然神伤起来,赞扬苏武是个男子汉。卫律见事情终于妥善处理,下令士兵将苏武等人送回住地。

单于本想杀掉苏武,但被身边人劝住,否则将发动战争。这样,单于就没再动手。这次,苏武为了守节,竟然要自杀,很让单于感动,从内心深处,单于对苏武产生敬慕之情,并打算对苏武进行招安,将其纳入自己帐下。于是,单于开始一早一晚派人来问候苏武,同时将张胜拿入大狱。一天,单于招呼卫律,去劝降苏武,谁知,俩人一见面,苏武便直截了当地道:“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者的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面呢?”说完,便拔刀向自己的脖子上抹去。卫律惊恐万分,慌忙将他手中的刀子夺过来,和上次一样,刀已在脖子上留下血痕。由于上次刀伤还未痊愈,苏武马上昏倒过去。

苏武醒来之后,单于听卫律汇报,心中更生对苏武的敬慕之情,下令多名医生继续为苏武疗伤。等他的伤渐渐好起来时,单于想继续招安苏武。他明白,软刀子是不行了,于是又想出另一个强硬的计策来。他招呼卫律,即日审问虞常,并让苏武一同会审。实际上,单于是想利用这一机会,威胁四五投降。但事实怎么样呢?

经过一天的审问,虞常当场被斩首。其实,卫律什么时候杀虞常都可以,只是时间问题。之所以会选择字苏武面前杀他,主要还是威胁苏武,逼他投降。虞常被杀之后,卫律举中宝刀,走到张胜面前,诡异地道:“你图谋杀害单于的亲信大臣,绑架单于的母亲,按律当处死,但是你如果投降单于,我们伟大的单于就不会计较你从前的行为的。”说完,卫律便举着宝刀在张胜头顶上晃动。卫律这样做,是有预谋的。他在汉朝生活过,知道张胜的为人。果不其然,张胜为卫律的淫威所折服,跪地求饶,表示愿意投降。

卫律见状,心中大喜,于是又将头掉转到苏武面前,并举着宝刀道:“苏武,你的副使都认罪了,你是他的领导,罪当连坐。”说完,宝刀在苏武面前晃来晃去。苏武敢于自杀,更不怕卫律的杀害,气定神闲地道:“我未曾图谋反抗单于,也不是张胜的亲戚,张胜有罪那是他的事,与我什么相干?”卫律被苏武回答得哑口无言,用刀在他脖子上比划了一下,见苏武神情镇定,于是就打消了“硬碰硬”的念头。

卫律一改严肃的表情,嬉皮笑脸地道:“苏君,大家都知道你是个大忠臣,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你效忠谁不是效忠啊,我卫律先前背弃汉朝,投降了匈奴,单于重用我,封我为丁灵王。论马,我有好几万;论牛羊,那是漫山遍野。你看,这是多么的荣耀尊贵啊!单于很欣赏你,如果你今天投降了,明天就可以像我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或许你会比我更好。但你这样执迷不悟,只会白白送掉性命,汉朝人又有谁能理解你、同情你呢?”苏武只当没听见,气定神闲。卫律又继续进攻道:“你如果听我的,投靠单于,我愿意跟你结为兄弟;如果你拒绝了我,以后再回心转意,想再见我,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

苏武见卫律不停地挑战自己的心理底线,愤怒异常地道:“你身为汉朝的臣子,却不顾汉人的礼义廉耻,不仅背叛了国君和亲人,对单于俯首帖耳,做人家的俘虏,而且还来劝我也投降匈奴。匈奴单于信任你这样的小人,让你掌管生杀大权,你不仅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反而唆使匈奴单于和汉朝为敌,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还幸灾乐祸看热闹!你明明知道我不会变节投降,还想方设法来逼我,无非又想让双方大动刀兵,你不仅是汉朝人的祸害,更是匈奴人民的祸害!”卫律被说得无地自容,恼羞成怒,但苏武是单于要的人,他不敢对他怎么样,于是将全部情况汇报给了单于。

单于听说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苏武的气节更加欣赏。为了彻底获得苏武这个宝贵的人才,单于决定改变屈服苏武的方法。这次,苏武被送到一个地窖中,里面没水没食,如果他不屈服,只能饿死在地窖中。事情吩咐下去之后,单于自鸣得意,认为一定能屈服苏武。

苏武走进地窖,当时正值严冬季节,大雪纷飞,冰冻三尺,狂风卷着白雪不停地向地窖里灌。苏武在里面睡着,身子冻得僵硬。几天下来,实在口渴了,就抓起地上的雪吃起来;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将衣服上的毡毛掳下来,和着雪片一起吃下去。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苏武竟然顽强的活了下来。

单于见这样也折磨不死苏武,更觉他是一个忠诚贞节之士,不忍心杀害他,就下令部下,将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上去放羊,为了刁难他,并防止他逃跑,单于特别将副使常惠与之分开,俩人不得见面。最后招呼苏武:“什么时候公羊生幼崽了,就能放你回去。”其意思就是,苏武永不得回国。

苏武来到北海,一个人随从也没有,只能整日守着从汉朝带过来的旌节。在放羊期间,苏武没有得到半点口粮,饿了只能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每天放牧时,苏武都会深情凝望南方,想象着自己回到汉朝那天的景象。随着岁月的流逝,苏武手中的旌节渐渐腐朽,顶上的穗子被风吹落,但苏武依然将其当成至宝,珍藏在身边。在放牧期间,汉朝大将李陵投降的匈奴,他与苏武是至交,也是知音。李陵听说苏武在北海放牧,便赶来看他,并奉单于之命,劝说苏武投降。俩人一连谈了好几天,但苏武就是不变节气,并告诉李陵:不要再费口舌,免得伤了和气。最后,他还骂李陵是叛国贼。无法,李陵只好折回。

公元前85年,匈奴单于去世,随后,国内发生内乱,分成三股势力,新单于无力支持局面,向汉朝发出友好讯号,要求玉汉朝睦邻友好。那时,汉武帝已去世,新皇帝汉昭帝即位。汉朝见匈奴人无力与自己对抗,加上新皇帝继任,于是答应了匈奴单于的和谈请求,派遣了一个使团来到匈奴王廷谈判。汉昭帝还记得苏武的事情,于是就让使者在匈奴单于面前提及苏武,新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使者只能折回。

之后,汉朝使者再次来到匈奴王廷进行和平谈判。这时,苏武的副手常惠还在匈奴国中,得知汉朝使者前来谈判,顿时产生归国的希望。他想出办法,花重金将人事关系打通,使他与汉朝使者见了一面,将苏武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使者很震惊,也很感动。第二天,使者来到新单于面前,厉声斥责道:“匈奴既然诚心与汉朝和好,但又为什么欺骗汉朝,依然扣押我们的使者?我们皇帝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大雁脚上拴着一条锦缎,说苏武还活着,在北海牧羊,你怎么说他已经死了呢?”

单于一听,惊恐万分,他认为这是苏武的气节感动了上天,天使下来为他送信了。出于对天意的敬畏,单于马上改口,唯唯诺诺地道:“苏武确实还活着,是我之前把情况搞错了,他的确在北海放羊。”说完,单于即下令派人到北海,将苏武请回来。苏武见到汉使,激动的老泪纵横。

很快,苏武随汉朝使节回到长安。百姓得知是苏武归来,纷纷到城外迎接,见到这位四十多岁就出使匈奴,在匈奴国中受了十九年非人折磨的白鬓老人时,很多人都激动得落泪。十九年前,汉武帝还在世上;十九年前,苏武还身强力壮;十九年前,汉匈之间还在征战……现在迎接他的是幼帝汉昭帝,从前认识的人都已垂老。这一切,更让苏武伤怀。从此,苏武为天下人知晓,并称他是天下少有的英雄。大汉朝因有苏武而显得格外有魅力。苏武牧羊的故事成为千年不衰的传说。

第十章 武帝身后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