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一天,北京举行谈判,谈判的议题是关于中国进口某国汽车的质量问题。
我方代表首先发言,简单介绍了全国各地对该种汽车损坏情况的反映。
对方深知汽车的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他们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每讲一句话,都是言辞谨慎,看来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比如他们在谈到汽车损坏的情况时说:“有的车子轮胎炸裂,有的车架偶有裂纹……”
我方代表立即予以纠正:“先生,车架出现的不仅是裂纹,而是裂缝、断裂!请看——这是我们现场拍的照片。”说着,随手拿出一摞事先准备好的照片递给对方。
对方一震,料不到自己的对手竟是如此精明。连忙改口:“是的,偶有一些裂缝和断裂。”
我方步步紧逼,毫不让步:“请不要用‘偶有’、‘一些’那样的模糊概念,最好是用比例数字来表达,这样才更准确,更科学。”
“请原谅,比例数字,未做准确统计。”对方以承认自己的疏忽来搪塞。
“那么,请看我方的统计数字和比例数字,贵公司进一步核对。”我方又出示了准备好的统计数字。
对方对此提出异议:“不至于损坏到如此程度吧?这是不可理解的。”
我方拿出商检证书:“这里有商检公证机关的公证结论,还有商检时拍摄的录像,请过目。”
对方想步步为营,我方却步步紧逼。
最后,在大量证据面前,对方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汽车质量确有严重问题,签署了赔款协议。
兵家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务谈判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因此,谈判前的资料搜集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