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中国经济学
32094700000042

第42章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一、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立足国内,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搞建设。对外经济交流,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要以我为主。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推翻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社会,是一个劳动人民自由联合的社会。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既不能像帝国主义国家那样采取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办法,也不能像清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样采取出卖国家主权、接受奴役性贷款与援助的办法,做帝国主义的附庸,而必须在民族独立的基点上,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第二,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偏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如果主要依靠外国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必须立足国内,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需要利用国外资源和世界市场,需要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这只是增强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不能代替自力更生的建设。进一步讲,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我国的利用、消化和吸收能力;取决于国内的工作。第三,由外国来代替我们建设国家,把国民经济建立在依赖外国经济的基础上,经济命脉难以自己控制,政治独立也难以保证做到。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1)学习国外经验与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关系。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必须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国情因素结合起来;(2)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必须以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增强民族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3)利用外国资源、资金、人才与利用本国资源、资金、人才的关系。在处理这方面的关系时,要有战略眼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二)平等互利

所谓平等互利,就是国家不分大小,不论贫富强弱,不管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如何,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根据双方的需要和可能,发展经济关系。在经济交往中,使双方都能得到各自应该得到的经济利益。平等互利,既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必然要坚持平等互利、互通有无、互相受益的原则,绝不允许别国借发展经济关系损害我国的主权和根本利益;同时,也不对别国内部事务进行干涉,不把不平等的条件强加于人,按照国际惯例维护对方的合法权益。

(三)集中统一和联合对外

坚持集中统一和联合对外的原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国际贸易的规范。首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集中统一,联合对外,才能有计划地引进国内急需的设备、原料、技术和资金等,才能保证国内生产按比例地发展。否则,各部门、各地区各行其事,必将造成混乱,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影响国家外贸的信誉。其次,世界市场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的支配,竞争异常激烈,而资本和技术市场又基本上被发达国家所掌握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集中统一和联合对外的原则,以增强经济整体实力和应变能力,维护我国的利益,避免国家蒙受损失。

(四)既配合国际政治斗争,又讲求经济效益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既有社会主义国家间的交往,又有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交往,还有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交往。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比如,我们究竟出口什么,向哪些国家出口,出口多少,进口什么,从哪些国家进口,进口多少,向哪些国家贷款,贷款给哪些国家,贷款多少等,既要考虑政治和外交的需要,又要有经济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和一个特定时期,经济效益要服从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但最终政治和外交要为本国的经济利益服务,离开经济利益的政治是不存在的。在经济交往中,我们既反对霸权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要坚持以经济推动政治,以政治推动经济的原则,积极、全面地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与合作。

(五)既要大胆开放,又要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对外开放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作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证明,对外开放政策是正确的。但不可否认也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对此,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也不能对因开放所带来的一些腐朽的东西熟视无睹,放任自流。对待那些腐朽的东西,要用法律和教育两种手段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人们识别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能力。

二、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的。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的特点,主张我国的对外开放应广泛借鉴别国的做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他指出:“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多渠道、多样化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形式。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所以又称进出口贸易。

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总和形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内容,也是联结国际分工参与国的共同纽带。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越发达,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标志着这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上的参与性、竞争性越强,从中可能得到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也越多。由于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所必需的国际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弥补国内某些资源短缺的缺陷,优化资源的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某些资源短缺的矛盾。当国内因某些资源短缺不能满足或限制了经济发展时,就会产生对国外资源的需求,而发展对外贸易则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对外贸易又可以把国内相对富裕的资源输往国外,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及时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使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第二,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不同,某一国家在生产同类商品时较之其他国家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拥有这种有利条件的国家,通过国际交换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发展对外贸易,就是利用国际分工,生产本国居于优势地位的产品,去换取国内需要而国内生产条件不利、劳动耗费较多的产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机会。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和劳务是取得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全年外汇收入总额中,商品出口收汇占80%以上,这说明增加出口创汇的重要性。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外汇代表着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供给,有了外汇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推动本国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发展对外贸易,还可以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因为通过国际交换可以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劳务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急需大量增加就业的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通过对外贸易,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经受检验,发现问题,可以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经营管理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花色品种的增加。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交流,加速我国技术进步,提高我国经济的素质,增加我国经济的实力。建国 50多年来,我国的外贸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 2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就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占世界进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来看,我国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常见的形式,主要有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和技术贸易等。

商品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技术引进、外资利用都要通过商品买卖的形式。具体方式有:包销、代理、易贸、招标、拍卖、寄售、商品交易等。

加工贸易即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贸易。目前采取来料加工、来料装配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或某些原材料,作价后作为贷款,然后由贷人方企业提供产品进行补偿,用商品而不是用外汇来还本付息。

技术贸易通常是指技术的供方和承受方通过签订协议所进行的交易。这种贸易是一种作价的技术转让,这种转让只是使用权的转让,而不是所有权的转让。一般包括:专利使用权的转让、商标使用权的转让、专有技术的转让等。技术贸易往往与引进外资、进口设备同时进行。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国际间的资金流动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输出和输入两个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的国内需要量很大,能提供给国外的资金十分有限。所以,虽有少量的资金输出,但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对外资金交流主要是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是指利用国外的资金来进行经济建设或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是一种国际信贷关系。它往往同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联系在一起,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可以补充国内积累资金的不足,增加投资量,扩大生产,加快经济发展。第二,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科技水平和生产率。第三,可有利于加快国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第四,可利用外商的生产投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储备。

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第一种,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这种贷款的特点是期限长,利息率较低,带有一定的援助性质。可重点用于能源、通讯、交通等周期长、见效慢、盈利小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第二种,商业贷款。这种贷款的特点是利息率高,一般作为短期使用。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效益好、创汇能力强的项目。第三种,外商直接投资(FDI),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作开发、外商独资经营等。此外,我国近年来,还开始用租赁、发行国际债券和 B种股票等方式利用外资。

为了合理利用外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的条件;(2)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3)坚持平等互利,确保中外双方的利益;(4)态度要积极,方式要更加灵活;(5)保证重点,讲究效益。

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止到2001 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390 484 个,合同外资金额 7 459.0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 954.69亿美元。加入 WTO后,我国利用外资的速度大大加快,预计 2002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将超过 500亿美元,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有望突破3万家,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这些外资,与国内资金配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能源、交通、农业、原材料工业和科学教育的重点项目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今后,我国还必须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合理确定和努力保持外资使用的适当规模。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改进并加强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经济效益。

资金流动是双向的。我国在利用积极外资的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以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如青岛海尔、TCL、康佳等。这是我国在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据统计,我国企业集团的对外投资,从 1993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 1998 年的2.59亿美元,但其规模与总体经济规模极不协调。199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只占 GDP万分之2.7,远不及美国、日本和韩国同年对外直接投资占其 GDP1.4%、1.3%和1.4%的水平。我国极为有限的对外投资规模,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企业全球范围内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局限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力量的壮大,综合国力的增加,资金输出范围和输出额将会逐渐扩大。

(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技术是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设备或器材,以及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通常把前者称为“硬件”技术,后者称为“软件”技术,两者的引进往往结合在一起。它是技术商品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引进先进技术,属国际间的技术交流,是进口贸易的一项基本内容。它包括:(1)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如新的工艺操作规程、设计图纸、数据和配方等专利权;(2)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新型优质材料;(3)建立技术咨询、技术评价、技术审定、技术维修,帮助掌握专门技术等各种技术服务关系。另外还包括组织学术会议、技术座谈会、交换文献和情报等技术资料,以及聘请技术专家、出国考察等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有选择地引进。第二,重点引进软件、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第三,量力而行,讲求经济效益。第四,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科学无国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国与国之间的广泛交流,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交往的重要内容。各个经济发达国家之间,也无不在互相引进先进技术。后起的国家赶上并超过先进的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从而获得较快发展的。我国是一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更需要重视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可以缩短技术发展的进程,为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节约资金和时间;可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这是一条花钱少、效果好、见效快的振兴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引进先进技术,也是我国利用后发优势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从来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切有实用价值的技术都必将广泛传播、创新、再传播、再创新,这是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创新、再引进、再创新,直到消除彼此间的技术差距,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技术引进的基本规律。技术发展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少投资、省时间、走捷径、迎头赶上,这就是后发优势。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证明:经济落后的国家要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利用后发优势。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采取跨跃战略,用先进的技术来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具体任务,凡是能够这样做的,就能够实现高速度发展,迎头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

(四)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已成为各国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国际劳务合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务输出,二是劳务输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通过海外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2)通过第三国的承包商,分包一部分国外的工程项目;(3)采取承建制的劳务合作;(4)通过政府和有关机构聘请高级劳务人员。其中,对外承包工程通过承包国外工程,带动劳务、设备、技术和其他商品的输出;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基本形式。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可以缓解劳动就业压力,并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第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可以带动本国机械产品、建筑材料等物资出口,促进我国机械行业和建材行业的发展。第四,可以提高我们的声誉,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与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改革劳务出口管理体制,适当下放劳务出口管理权限,制定必要的鼓励劳务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并培训和提高输出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以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需要。发展国际旅游业也是对外开放的一种重要形式。国际旅游业,就是各国对来自国外的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系列服务的有关行业。主要包括:旅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行社与旅游娱乐设施等。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旅游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极为迅速。现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排在能源、原料、钢铁、纺织之后的第五大行业,并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国际旅游事业,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商品出口,增加就业,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以及扩大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有着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越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1991年接待境外游客3 335 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总额 28.4 亿美元。到2001年,接待人数增至 8 084万人次,外汇收入达到 178 亿美元,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创汇产业,已跃居世界第五位。但目前从总体上说,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事业,已成为增加外汇收入,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