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
“进化论”的开山鼻祖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就向所有的生物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生存的压力,当然人类也不能排除在外。繁衍后代,养活自身这些都是生存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生存的压力源于何方?又将终于何处呢?
1.生物性压力源
很容易理解,主要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气温变化等。
2.精神性压力源
字面理解来看,就是源于精神,具体地说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所谓的社会环境很明显可以分为两大类:
(1)纯社会性的。
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等。
(2)自身状况。
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怖症、社会交往不良等。
在现实生活中,纯粹单一性的压力源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
压力的强度: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如:入学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遭遇从未经历的事情、恋爱、婚姻、事业、亲人亡故、迁居,等等。
如要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冲击不足以使人崩溃,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但是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并且没有再发生任何事件,那么,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从而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
2.叠加性压力
叠加性压力有两类:
第一类,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
第二类,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个阶段,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也称“祸不单行”。
叠加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
3.破坏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等。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此类压力并不罕见。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对事件往往不能回忆。严重者会有精神错乱乃至失常。
放在商界中来说,生存的压力可以具体到产品的价格及成本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产品品牌的强弱、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和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好坏等。
(1)价格及成本。
综合而言,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包括:①企业规模;②范围经济;③劳动生产率;④技术装备水平;⑤资本有机构成;⑥组织结构及管理控制水平;⑦业务运营成本;⑧战略联盟;⑨资源整合水平。
(2)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包括内在质量特性,如产品结构、性能、精度、纯度、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等;外部质量特性,如产品的外观、形状、色泽、手感、气味、光洁度等。产品质量特性可概括为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多个方面。
(3)品牌。
影响品牌的因素包括:①企业规模;②产品质量;③广告;④促销;⑤包装;⑥客户服务;⑦便利的销售渠道;⑧企业管理及变化。
(4)差异化。
具体地讲,企业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差异性,世界著名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实现竞争性差异化的五种工具:①产品差异化;②服务差异化;③人员差异化;④渠道差异化;⑤形象差异化。
(5)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最小单元,既不是单个的“人”,也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组成的“组织单元”(或称“团队”),更不是其它的“物”的因素或具有“社会”性质的规则因素,而是反映企业本质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猎人在山里打猎,突然遇上老虎,便拔腿就跑,老虎狂追,他就狂跑,慌不择路却正巧跑到了一颗大树下,便快速爬到了树上,就此躲过了一劫,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要想以打猎为生就要练就逃跑和爬树的功夫,于是乎便开始练习这两项功夫。果真在一次打猎时不巧又遇到的老虎,他又迅速爬到了一棵树上,正在暗自庆幸于自己当初的眼光和智慧的时候,谁知却被早已呆在树上休息的猎豹来了个“守株待人”,就此一命呜呼。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包涵了生存残酷性,我们在感叹生命是如此不易的同时,却看到更多的人在无情地挥霍着生命、践踏着生命,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很现实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的尊严。一个人之所以存活得有意义,或许,尊严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关于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历来都是受到人们重视和争论的话题,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停歇过,那么怎样才能活得有尊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尊严”二字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活得有尊严”首次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可见在如今生活全面开花的同时,精神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核心话题。
在2010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也提到“尊严”,并在解释这个词的时候说:“尊严”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通读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活得有尊严”呢:
1.作为“尊严”三个含义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落实宪法赋予每个人的公民权利。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有尊严,其根本标志是其公民权是否得到落实,而只有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才可能真正落实每个人的公民权。因此,“尊严”是一个政治概念。捍卫尊严就是捍卫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失去自由和权利的人不可能不失去尊严。同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公正”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有尊严地生活是要以制度作为保证的,没有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有尊严地生活就是一句空话。公正的社会也只能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由此可以得出:有尊严地生活的前提是建设民主法治的国家。
2.由于“尊严”根本上是一个政治概念,因此必须避免对尊严的庸俗唯物论理解。决不能把“有尊严的生活”简单理解为脱离了贫困线的、小康的甚至是富足的生活。尊严绝对不只是一个物质的、经济的指标,而且首先不是一个物质的、经济的指标。一个人在极度贫困、生存不保的情况下当然谈不上尊严(比如大跃进时期那些陷于极度饥饿状态的人,哪怕是有文化有知识的知识分子,也普遍失去了尊严,顾不上尊严),但是,一个吃得饱穿得暖、衣食无忧的人不见得活得有尊严。尊严的标准比这个高得多。如果一个人除了活着,其他公民权利都得不到落实,没有选举权,没有实质性的政治参与,不能自由发表言论,他的物质生活再富裕也是没有尊严的,哪怕他住着高级别墅,开着豪华轿车,整天山珍海味,花天酒地。打一个比方,生活在天鹅绒“监狱”(这里的“监狱”是隐喻)里的人是没有尊严的,即使这个监狱铺上了地毯,装饰了天鹅绒,还有空调、彩电、冰箱、电脑等各种现代化设备,而且绝无饥寒之忧)。尊严的核心是自由。“三军可以夺帅,大丈夫不可以夺志”讲的就是尊严。正因为“尊严”超越了一个人的物质和生理需要,因此它才成为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
3.尊严的另一个核心是个人本位,尊重个性,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集体”“国家”“社会”的名义牺牲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拿“社会”“集体”“国家”这样的大帽子来压制个人。尊严必须是一个人的尊严,必须落实到每个人。如果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活得没有尊严,那么,这个群体也决不可能活得有尊严。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和权利得不到保证,作为集体名词的中国人是不可能活得有尊严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由于尊严关乎体制,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中的个体,都不可能单独一个人享受有尊严的生活,而别人全过着没尊严的生活,或者单独某一个群体过着有尊严的生活,而别的群体全部受到欺凌和侮辱。对于一个人的尊严的剥夺,同时也是对每个人的尊严的剥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的人,要不大家都有尊严(由于非制度的原因造成的某些人自己糟蹋自己的尊严是另一个问题),要不大家都没有尊严。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现象。不合理的社会剥夺的是所有人的尊严。这不是说不合理的社会中没有人在捍卫自己的尊严并通过这种勇敢的行为获得自己的尊严。电影《勇敢的心》里面的主人公,一个生活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人,他在制度的层面上被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个体尊严和集体性、社会性、制度性的尊严缺失并不矛盾。张志新、遇罗克等也是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正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剥夺了他们的尊严,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人只能没有尊严地活着,所以他们才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换取个人的尊严。
由于上述原因,有尊严的生活这个目标的真正落实必将从根本上完善我们的国家发展目标和政府工作纲领,必将成为一个历史性的伟大事件。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故事当中去理解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的关系: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的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
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
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者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
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或许生存是第一位的,然而尊严让我们找到自我,让我们活得更加有意义。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吃饭是为了让我们活着,我们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用在这里,更能给人一些启发。
商界传奇人物徐文荣无疑就是这样顶着无数压力成功的商人,抒写了从农民到董事长的传奇故事,这一路不断在众人的指责中前行。
徐文荣是地道的横店农民,3岁就跟随父亲做小生意,15岁就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因此深谙“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1975年,40岁的徐文荣奉公社之命,以2000元起步,创办了一家缫丝厂。
1984年,横店工业公司成立后,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徐文荣,破天荒提出乡党委、乡政府不能派人到企业兼职,企业领导也不能到乡政府兼职,企业内部一切事情,政府概不插手干预。徐文荣在横店率先实行政企分开,这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
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徐文荣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过反复筛选论证的重点项目。1987年,横店工业公司在浙中地区率先实现了经济规模上亿元。
与许多走出去发展的浙商不同,徐文荣是一个故土情结深厚的农民,他和企业始终没有离开过横店这片土地。1990年,徐文荣按照不同方式,把横店所有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了横店企业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吸收了全镇70%的劳动力。
通过此举,徐文荣使横店企业完成了从分散经营到集中发展的跨越,实现了“分而合之”,扩大了经济规模效益,产值从1990年的1.8亿元迅速上升到1991年的3.05亿元,1992年产值突破6亿元。
上世纪90年代初,徐文荣开始关注文化娱乐产业,在全国跑来跑去考察,看西游记城、看无锡唐城,再后来,徐文荣突然说,要在横店做文化产业,做影视基地,大家听后都吓了一跳。随之而来的就是反对和质疑,但徐文荣并不以为意。当时中央电视台要拍水浒和三国,他找到台里说能不能在横店建一个拍摄基地。央视的人说,你横店在地图上都找不到,怎么会有人去拍电视?徐文荣发狠说:“我会做上去的!我将来要把你打倒!你的景点全部被我打倒!”
于是,横店集团开始搞起了封神宫、中国神话荟萃园、赏月园等,让横店人很是稀奇。同时,横店多了很多的“村落”,包括娱乐村、文化村、天堂村(大佛寺)、度假村,还搞起了一个航空俱乐部,弄了几架小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
但是,徐文荣的造城计划一直没有为他带来利润,直到1996年,他投资4000万元为谢晋拍摄迎接香港回归献礼巨片——《鸦片战争》,建成了广州街拍摄基地,横店才一夜之间名声大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人。徐文荣下定决心全力发展影视旅游业。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江南水乡……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横店影视城”规模渐成。1999年,美国杂志《好莱坞报导》称横店为“中国好莱坞”。2000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横店影视城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称号。2004年,横店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影视产业发展基地,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横店已然成了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基地。
然而,徐文荣的性格决定他不可能就此止步。中国圆明园学会的一些专家一直想恢复圆明园的原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和地方,99%的人都不敢拍这个板。因为圆明园仿建了许多江南的名园胜景,这些专家想到了浙江,想到了两个人,“一是宋城的黄巧灵,一是横店的徐文荣”,2006年,专家们找到了徐文荣。专家们的到访重新燃起了徐文荣建圆明园的希望,双方一拍即合。
2006年9月,徐文荣向媒体宣布:将在横店异地重建圆明园。此言既出,波澜顿起。作为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文荣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有人骂他“商业炒作”,有人骂他“劳民伤财”,还有人骂他是“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事实上,从1975年创业到现在,徐文荣没少挨过骂。从轻纺工业转型高科技产业,挨骂;从工业转型文化产业,挨骂;如今,因为圆明新园,又挨骂了。
在横店,除了徐文荣,恐怕无人将当地那些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河滩荒坡想象成一座座恢弘壮丽的影视博览城。“有人说我重建圆明园是占用耕地,怀疑我通过重建圆明园占国家土地的便宜”。徐文荣有些委屈地说:“我利用的是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很少占用耕地,而且按照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只是将一些闲置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重建的圆明园不是我个人的,希望那些为国家土地鸣不平的人,多花些时间去思考怎么样发挥国家土地资源的优势。”
面对众多的责难,徐文荣不以为意:“我每次去圆明园实地考察,看到满目的凄凉,心里都会痛。在祖国富强的今天,我想尽自己的能力重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让民族牢记耻辱的同时,感受民族的骄傲。争论是毫无意义的,你争论你的,我做我该做的。我的决定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和争议而改变,却会因为有人支持而变得更加坚定。”
当年,人们还在为是否在横店建设第二个“故宫”而争论不休时,徐文荣早已不声不响地干了起来,推土机和挖掘机轰鸣着将荒坡夷为平地,将山谷填为平川……随着徐文荣的影视城和旅游基地拔地而起,争议声渐渐平息了。
2010年2月18日上午,“横店建设圆明新园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面对全国200家媒体的记者,徐文荣正式宣布在浙江东阳横店镇建设圆明新园。为了区别北京的圆明园,徐文荣特意将他的工程称为“圆明新园”,一期工程将于年内正式动工。
规划中的圆明新园占地面积6000余亩,实际使用面积1000余亩,预计耗资200亿人民币,70亿元用于圆明新园的基础建设资金,其余的130亿元则用于文物回收和复制。
二、扮猪吃老虎
细审世人无外乎这样的两类:一是扮虎吃猪之流;一是扮猪吃虎之辈。扮虎吃猪的,其本身才能和地位太不相称,故只能硬装成威武的样子,显摆自己的威风吓唬下属。这种人正是郑板桥所指的“世间鼠辈,如何装得老虎”一类。扮猪吃虎的则相反,原本就是老虎样的英雄人物,为求达到一种企图,故意装痴卖傻诱使别人上当。
先贤关于这方面的论断多如牛毛。老子就说过“大巧若拙”,孔子也说“大智若愚”,这是指有高等学术的人,要顺自然而成器,不强为造作,不施巧计,不自炫其技,表面看来,一副笨拙样子。这论调,在老子而言,是遵循了他老一套“无为而治”的观念;照孔子意思,则应该是“容貌盛德”不露锋芒的表现。但如果用到事物上的,这种独善其身的操守、待价而沽的态度,是不足为法的。照道儒两家学说,其所要求的是什么事都要听其自然,不争不夺,静待发展,这是缺乏了积极进取心的表现,尤其放在今天这样的残酷环境下,诸如姜太公、诸葛亮的那套愿者上钩的手段已很难行得通,古代的民风淳厚,求贤的风气很盛,所以刘备才会放下身段“三顾茅庐”。但现在行不行?就算有“赛孔明”出现,也断然不会有人把饭碗送上门来,即使你日夜奔走于权贵的门前,打完恭、作尽揖,求爹拜娘,也难得谋一栖身之地,还妄想会有阔老屈驾来访而请教?所以“大巧若拙”和“大智若愚”这种态度,只你能在米缸常满、荷包鼓囊的时候作为自鸣清高的招牌,做事时就不可以这般消极,特别在开展争夺的时候,这种态度更不可取,除非以退为进,佯示懦弱,暗施阴谋,故意装傻扮懵,使人莫测高深。俗语所说的“扮猪吃老虎”,真是画龙点睛、一针见血的经验之谈。
什么叫作“扮猪吃虎”呢?即是说猎人要捉老虎,在无法力擒的时候,就装扮成一只猪猡,学猪叫,把老虎引出来,迷惑老虎,待其走近时,出其不意,突然向它出招。这突击结果,虎纵不死也会受伤。以此策略施于强劲的对头人,一样可以使用,在其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敛蔽,“扮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脸上展开微笑,嘴边抹上猪油,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恭样子,使他对自己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有隙可乘,就一下子以闪电手段,把他结果了,这就是“扮猪吃虎”的妙用。所谓“扮猪”,即孙子所说的“藏于九地之下”,“吃虎”是“动于九天之上”。
此计历史上用得好的还数汉末的大司徒王允,他在设计陷害董卓时,其奴颜婢膝之丑态,真的做到猪相十足。他一朝臣之尊,竟然去巴结董卓的干儿子吕布,先给他送了份大礼,引得吕布登门答谢。吕布说:“布乃一相府将,司徒是朝臣,何故错敬?”王允答:“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将军之职,实敬将军之才也。”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弄得吕布飘飘然起来。他再请董卓时,却又毕恭毕敬地吹捧:“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太师功德震于天下,若舜之受禹,禹之继舜,正合天心人意。”又说:“自古有道代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一番话说得董卓笑到见牙不见眼,说:“若果天命归我,司徒当为元勋。”
看王允这副诌佞相、奉承话,确已到了为孔子所鄙视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地步,但在“求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施计要求之下,“吃虎”的猪相,却做得十分到家,所以一旦时机成熟,便一反媚态,怒指董卓喝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从这两副早晚变化不同的脸孔,由妓女样变成屠夫相,可以看出凡任何一场斗争,定要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程。古语有所谓“变生肘间”,俗话也说“吃完面翻碗底”的,正说明人与人相处,就会发生利害冲突,也经常有“扮猪吃虎”的阴谋发生。所以,某些“英雄人物”,其对人之态度,绝没有信用可讲的,有的只有利害关系,所谓“刎颈交”者,只限于书呆子,但书呆子决不会是英雄人物。
书呆子之所以不能成为英雄,在于被仁义道德迷了心窍,脸皮太薄,而“英雄”的起码条件是说谎不脸红。若说“刎颈交”可以维持真情的话,那项羽何至要自刎乌江,孙膑怎么会要装疯魔呢?相反的话,“扮猪吃虎”往往发生于这种“亲情”之间,古代如此,现代更甚!
然而无法超越的还是越王勾践,可以说他是古代“扮猪”扮得最像,“吃虎”吃得最彻底的。勾践于国破家亡的时候,不殉节以谢先王,还厚着脸皮归降吴王夫差,囚禁于石屋之内,受辱于强梁之下,身为奴,妻为婢,赤膊跣足,蓬头垢衣,扫牛栏,拾马屎,尝夫差之粪而取怜,甘言阿谀以求赦,这种“扮猪”精神,已经超越了人所能忍受的程度。一旦获释归越,便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阴谋复仇,行谋臣文种七策,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行贿求宠),二曰贵籴粟以虚其积聚(扰乱经济),三曰遣美女以惑其心志(行美人计),四曰遣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引导荒淫),五曰遣之谋臣以乱其谋(渗入间谍),六曰离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互相残杀),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养锐待变)。这一套连环的“釜底抽薪”,居然把吴王夫差扳倒了,到夫差被俘时,勾践却现出凶神恶煞的本来面目,仗剑指着夫差说:“世无万年之君,你总难逃一死,嘿!还要我亲自动手不成?”卒至夫差要自己下手。由此看来,勾践扮猪多么可怜,在吃虎时又何等恶煞?可见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在于吃虎的英雄气概,而在于扮猪之涵养,放眼世界亦然如此,肯吃亏的必有好处。
此外,孙膑见嫉于庞涓,燕王棣见疑于侄皇帝,都是摆出了猪相才避免伤害的,足证此“扮猪吃虎”计,消极的可以避祸,积极的就是夺权手段。施此计最精彩的莫如那位着过女人衫的司马懿。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跋扈,自然不能容忍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怀怨恨,无奈曹爽现在势力强大,假如硬碰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自然对司马懿心存疑心,就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
司马懿早已看破曹爽的心事,有所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边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时隔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朱天荣的美食城成功转变成汽配城就是使用了“扮猪吃虎”这一招:
原本朱天荣想在本市打造最大的美食城。他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多少是积累了一笔资金,开始他就相中了这个号称号称本市的“商业百慕大”近1万平米的金地广场,之前很多商家都在这里兵败麦城,正因为如此金地广场对外租金极为低廉。朱天荣不信这个邪,他整体租用金地物业,要在这里用三年的时间创造奇迹。按设计顺利建成的美食城,装修既豪华大气,又注重细节,中央空调、自动电梯、背景音乐、空气流通的卫生间……美食城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
有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铺垫,美食城一开业就赢得满堂红,这样的热闹的日子持续了近半个月。朱天荣站在自己二楼的办公室设上,看着来来往往的食客,自然高兴无比,这么多人给他送钱来能不高兴么。处在这样的兴奋中的他策划着下一步的动作,他要把他的美食城扩张到其他城市去,让这样的日子延续扩大。
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样的理想被击破了,美食城没有红多久,这些小吃店的门前食客变的稀少了。白天,靠着不远处的公园,一楼的特色小吃尚有生意可做;晚上,二楼的高档餐馆大约有1/3的客人。原本还在洽谈的商家见状都持观望态度,已经进入的高档餐馆和咖啡厅表示过段时间无起色就撤走。广告费巳投入300多万,仿佛打了水漂。
朱天荣忍耐不了这样亏本,从上海花大价钱请来了一个高级经理人尚锋。尚经理抵达美食城,立刻指出在这里做美食城兼职就是一个荒谬的决策,无论从地理位置客流特点以及广场本身的条件都根本不适合做美食城,目前的经营状况也证明这是一个错误,但这无论对朱天荣的理想与已经投入的资金都足一个极大的打击。但在利弊权衡后,朱天荣决定选择了转向,接受尚锋的建议,修建一个汽配城。对于美食城的最后一笔投资,他不想出。
美食城所有商家签的合同最短也是一年,还有3-5个月不等的减、免租期。这才开张不到一个月,要让那些小老板退出金地广场,朱天荣不仅要退还保证金、支付违约金,还得落下背信弃义的骂名。
说干就干,朱天荣准备亲自为将来的汽车摩托车贸易城招商,还没出门,就被一楼小吃部的老板们堵在办公室。老板们纷纷质问,当初承诺的配套设施为何越来越糟糕?没有背景音乐,没有卫生纸,卫生间恶臭不堪……
朱天荣满脸惊讶,一个电话叫来尚锋:有这事?尚锋解释说,音响师早跳槽了,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清洁工现在只有两个了,要负责上下两层楼的清洁,可能有点忙不过来……
朱天荣动怒了:怎么能这样呢?马上给我找人,这事要解决不好,我拿你是问!小吃老板们满意而归。
朱天荣出差前脚刚到美食城,又被小吃老板们堵在门口,朱天荣离开后,不仅原来的背景音乐和手纸、卫生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美食城的广告跟着停了,这儿的食客基本都是靠广告拉来的,没有广告哪有食客过来。朱天荣一再告诉小老板不知情,并诚恳地向大家道歉,说公司也想做得更好,只是公司目前资金运转困难,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小老板就开始唱反调,说那就继续减免房租,并且减免管理费。朱天荣说这恐怕不行,毕竟合同规定的免租期已经过了,再说整个小吃城的这些费用加起来得有个万吧块钱的。
小吃部生意最好的陈鸭子背地集合小老板说,这可不行,我们跟他斗,好比-群鼠跟猫斗,没有的,得想办法。他建议大家关门歇业。楼上是高档餐馆、娱乐场所,毕竟是少数,下面一片黑压压,你朱天荣总要让步。众商家纷纷响应,说大家一条心,不信他不让步。朱天荣接到尚锋的电活,说小吃部不但罢工,还招来了好几位记者,扛着摄像机。朱天荣的头一下就大了,媒体咱可惹不起。他立刻给报社一位副总打电话,寒喧几句便直奔主题:“我遇到点小麻烦……”
挂断电话不到半个小时,从窗户望出去,报社的采访车开走了,小吃老板们殷殷地目送着。他轻松地笑了。
这边,商业管理办公室也马不停蹄,敦促小吃部各商家开门,“不营业就是违约,我们有权查封”。陆续有商家顶不住,开门营业。气得陈鸭子跳脚,哀叹中国人不齐心,成不了事,第五天,当然他自已也不得不开门迎客。
陈鸭子看到了交房租、管理费的日子。就极力游说大家拒交,以此争取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优惠。朱天荣一听说又是陈鸭子牵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悄悄请来陈鸭子,大倒苦水,公司如今遇到暂时困难,但仍然愿意为陈鸭子这样的优秀商家延长免租期云云,但千万要保密。陈鸭子一听可以再免租三个月,也耿直起来,就冲你朱老板这句话,我也得够朋友,管理费我一个子不少。叫得最凶的陈鸭子都交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也只得交了。
这样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美食城又出现一个新现象,叫小时不间断停电,时间也不长,三五分钟,这一停电,整个美食城立刻变得黑森森的,伸手不见五指,对面的人影儿都看不见,就有顾客把一碗刚出锅的汤圆扣到另一个顾客的肩头上了,冲突就避免不了。派人去交涉,公司解释说负荷太重,跳闸。
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跳闸就不是一般性的问题。有时“跳”的时间也太长了,十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来电,大厅里二十儿个液化气灶开着,温度哄一下就上去了,整个美食城就一个蒸笼,顾客纷纷丢下碗骂骂咧咧往外跑。再说停-晚的电,冰柜、冰箱里的鱼啊肉的肯定会坏,大家只好把没有卖完的打包拎回去,放在家里的冰箱里,第二天又带过来,非常麻烦。加之不知道哪天会停电,采购时不敢买得太多。顾客来了,常常这样卖完了,那样不够了,顾客就埋怨道,你们这生意是怎么做的?
这样来回的几个折腾,美食城的生意很快就冷清下来,整个美食城也难得再见几个食客。
接下来就有人说朱天荣消失了,他的办公室锁着,整个办公区空荡荡的。直接管理金地广场的尚经理偶尔还露一下面,但来去匆匆。就有传言说,朱天荣的一个项目亏损,朱天荣已经不知去向,金地广场即将易主……
先是二楼的老板撤了,小吃部就有好几个老板就萌生了退意。好好打打算盘,在这里耗着,原料,工人的工资、食宿,每月的管理费,水电费,交通费,等等,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还不说,自己贴进去的精力、时间还没算进去。虽然再扛一段时间,做满合同期可以拿回保证金,可是还有好几个月,成本都收不回来。这些精打细算的小老板坚决而利索地收拾起家伙,撤了。
有人一松动,本来就不坚固的联盟立即全线崩溃。最后只剩下紧靠路门的三五家坚守着生意也越来越冷清,他们干脆把炉灶搬出来,临街做早点卖,种类也简单,不过小面、豆浆、油条,包子,花卷一类。上午九十点钟以后基本就没有生意。美食城的特色小吃,无论名、实都不存在了。
美食城终于倒掉了。没过几个月,那些汤汤水水的小吃店消失了,成了汽车摩托车整车、零配件贸易城,招商广告布楼顶下、公路旁竖起来了,又大又耀眼。二楼的办公区重新装修过,富丽堂皇,朱天荣喜欢站在那里,看着楼下的热火场面。美食城成功变汽摩城,到底还是没打自己买单,他很有点沾沾自喜,为自己顺利的解决了这个辣手的问题。
五六十年前,四川重庆商人(现在重庆已经归中央直辖了)古耕虞在他富贵发达的道路上,有几起关键性的事件,或者说精彩的商战,就是使用这种“扮猪吃老虎”的办法取得胜利的。
当时四川包括重庆做猪毛生意的人不少,古耕虞这位猪毛商人却有些不同,他是先去读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再返回重庆做的猪毛生意。他会说英语,而且极其流利,这在当时的四川猪毛商人中可谓出彩,属天字第一号。所以,别的猪毛商人只能围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打转,古耕虞却从一开始就将眼光瞄准了国外市场,主要是英、法、德和美国,所以别人的猪毛一斤只能卖出一斤的价钱,古耕虞的猪毛一斤却能卖出五六斤甚至十多斤的价钱。
财富效应引起了许多人的瞩目,古耕虞天天大斗量金大秤称银的生意也让同辈眼红,其中包括一个名叫朱文熊的人。朱文熊是时任××银行总经理的妹夫。此人颇具才干,学贯中西,熟谙国际贸易,说得一口好英文。有人说朱文熊是一头飞熊,非同凡响。猪毛这门生意也引起了朱文熊这只飞熊的注意。朱文熊跑到重庆注册了一家公司,名字叫做合中,注册资金是500万元。从注册资金上看,合中公司是古耕虞“古青记父子公司”资金量的10倍以上,所以,不约而同,大家认为古耕虞在这场争斗中必输无疑,没有人认为古耕虞有一丝取胜的可能。
古耕虞自己倒是比较冷静。他使出了两招,一招叫做“示假隐真”。当朱文熊入川的时候,古青记父子公司就装做很害怕的样子,马上就将猪毛的收购规模缩小了,有一段时间甚至完全停止了收购。从表面上,对方一看,以为是古家父子害怕了,担心货会砸在手里,连收购都不敢收购了,从而在心理上就对古家父子瞧不起,放松了警惕。第二招,暗渡陈仓。朱文熊是外省人,在生意上,川人喜欢互相帮助。古耕虞就利用这一点,加上朱文熊财大气粗,自恃有来头,平时颐指气使,一副很瞧不起人的样子,让很多人心生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古耕虞利用熟悉业内情况以及与各位业主关系都不错的优势,让他们将二等货统统卖给朱文熊,而对于一等货,他悄悄提高了收购价格,暗中收购。有时候他自己也会收些二等货、三等货加上自己淘汰出来的劣品,派人悄悄卖给朱文熊,朱文熊根本就毫无察觉。这样,朱文熊就非常顺利地收购到了几千箱劣等猪毛。因为古家父子平时向国外出口猪毛都用“虎”牌为标记,朱文熊也给自己的出口猪毛也起了个响亮的品牌,叫做“飞虎”,力图压倒古家父子。
几千箱猪毛运到伦敦,因为古家父子毫无动静,朱文熊认为古家父子已被自己声势所吓倒,不敢再做猪毛出口生意了,所以认为自己是独家买卖,于是一开口就向英商要了一个超高的价格。其实这时古耕虞也已将自己的货悄悄运到了伦敦,货虽不多,但都是上等的好货,他就等着朱文熊开口出价呢。结果朱文熊一出价,古耕虞就从幕后站了出来,也报出了自己的价格。价格不低,古耕虞是商人,能赚的钱绝对不会不赚,但低于朱文熊的报价,加上货好,一下子就将朱文熊置于了尴尬境地。
两相对照,谁的货好,谁的货差,高下立判,偏偏劣等货比优等货要的价钱还高,那肯定是人品有问题。英商大哗,纷纷要求朱文熊退货索赔。按照当时英国法律,只要买主能够提出足够理由,证明受到货主欺诈,就可以要求全部退货,并由卖主赔偿买主在交易中的一切损失,赔偿额一般会达到交易总额的30%以上。经这样一折腾,朱文熊的货也不可能在英国再卖。按照英国法律,这些被退回的货物必须限期离境,运回国又是一笔费用,加上损耗,朱文熊被搞得焦头烂额,只好寄希望于商会仲裁,希望通过商会仲裁,能够重订货价,再辅以部分赔偿,能将这件事尽快了结。因为按照当时英国法律的规定,如果货主愿意赔偿的金额超过货物售价的12.5%,而买主又愿意接受,那么,交易就可继续进行,而不必非走退货一途。不料,商会派出的仲裁员又是古青记父子公司在英国的代理,这一来,朱文熊算是彻底失望,走投无路了,只好腆颜求助于古耕虞。
这正是古耕虞期望的结果,也是他预料中的结果,这一切本都出自他的一手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古耕虞借着朱文熊大舅子的请托就坡下驴,表示愿意出面替朱文熊解决问题,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朱文熊不再经营猪毛生意。朱文熊接受了古耕虞的条件,两人讲和。古耕虞将朱文熊在伦敦的货全部接了下来,经过重新整理,分级出售给英商,又大赚了一笔。这档生意,古耕虞借着朱文熊的要价,先跟着赚了一笔,随后通过接手朱文熊的货物,又赚了一笔,等于是朱文熊出本钱,任辛苦,他来坐享其成,不必付任何操劳,不付一文钱代价,不承担任何风险,逍遥自在空手套了朱文熊这只白狼。
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朱文熊财大气粗,是国际贸易的行家,但国际贸易涵盖甚广,朱文熊可能百样通,却偏偏不通猪毛这门土货。就是那句话,隔行如隔山,一个人其实不可能样样精通。这句话天天有人在讲,可是天天还是有人在上当。朱文熊这个亏吃得实在有些不值,他只要请一个懂行的人替自己把关,就不可能出现以次充好的问题,也就不会有随后的一系列尴尬,弄得如凤凰落草。如果说在四川请行家里手不好请,天下懂得猪毛这门生意的并不只有四川人,当时江西、湖北、湖南都有不少人在做这门生意,只要肯出相应价钱,请几个懂行的人很容易。还是那句话,朱文熊目中无人,忘了“进山先问路”这句老话,吃亏上当在所难免。可笑的是,现在不知有多少投资者还在继续走朱文熊的老路,蹈朱文熊的覆辙。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古耕虞一生中发生甚多。古耕虞是一位善于“下绊子”的高手。他左一绊,右一绊,几十年不知绊倒了多少高手。但是奇怪的是,很多人被他绊倒了,摔得鼻青脸肿,甚至半身不遂,还对他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这正是古耕虞最高明的地方。古耕虞使绊子一般遵循这样的程序:设绊子→引诱对手上钩→对手跌倒→将对手扶起来。经过这样的程序,莫名其妙他就成了你的恩人,尽收其利而点滴不受其害。所以,我们看电影、电视里面那些商界英豪“坑”了别人后,他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别人,他是如何“坑”你的,他如何设埋伏、挖陷阱……唯恐对方恨自己不深。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生意人。做生意是为了求财,不是为了斗气。一个人要是蠢到这个份儿上,没有敌人去树立敌人,能化解的敌人偏要弄成深仇大恨,在生意场上一定不会有好下场。近几年国内企业界流行讲“中国式管理”,像古耕虞这样,可称为“中国式商战”,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商业智慧和商业幽默感。
通过做猪毛生意,古耕虞在解放时清点个人资产,达到了数千万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现在还是有不少投资者在做猪毛生意,包括猪毛的进出口,猪毛仍旧是一笔可以赚大钱的好买卖,但是能够将一门小生意做到古耕虞那个境界的,无论是在生意的规模上,还是在做生意的智慧上,恐怕还没有,短时期内也不可能有。
自古商兵同理,此类高超的计谋用在商场自能让人进退自如,收利不费吹灰力。当然最典型的要数商品包退换这一招了。
“退换”只不过会给售货员带来点小麻烦,却博得了顾客的信赖,在顾客心中树立了诚信的招牌,这是很大的收获,必定会有助于销售其他的商品。
一位男职员,年底到商店为单位买奖品,顺便给小孩买了衣服,回家后才发现妻子也给小孩买了衣服,比他买的好看多了,第二天他到商店退货,可是商店说什么也不退,惹得这位男顾客很生气,他对周围的人说:“我再也不去那家服务不好的商店买东西了。”
有位古人,在商人“八训”中曾经写道:“当顾客买的东西不满意来退货时,应比卖货时更客气地对待。”这话颇有道理,因为常有的售货员对买东西的顾客态度很好,一见退货就不高兴;再说顾客买了不称心的东西心里也不痛快,如果顾客退货时,售货员比卖货时服务态度还好,顾客会感谢你,也定会提高本店的声望。
在商店里常看到柜台上边挂着这样的牌子:“削价商品概不退换”,这种告示完全是多余的。如果这些商品因此都卖不出去又会怎样呢?那不只是退回一部分的问题,而是全部成为滞销品,变成沉重的负担。应该适当地接纳退货,为了使买主买着放心,卖主卖着自信,商店应该做到保退保换。
什么样的能退,什么样的不能退,商店应有明确的规定。在卖出的商品中,用过的、开口开盖的、弄脏的,就不能退换。售货员在谢绝退换时,要和颜悦色,客客气气,讲明理由。
货员在决定该不该退换时,首先应搞清楚顾客为什么要退换。顾客要求退换一般有以下4种情况:
第一,商品是残次品或被弄脏穿过的。这种情况责任显然在店方,应给顾客陪礼道歉和退换,同时内部还应查明原因,以便改进工作。
第二,买走后觉得不称心,像尺寸不合适或颜色不随心意。这种情况责任在顾客,怨他挑选商品时不细心,即使这样,也不要责怪顾客,应痛痛快快地给退换。
第三,售货员介绍商品言过其实,强行推销。这种情况责任在店方,商店应好好检查一下指导思想和平时的经营方针,对职工进行优质服务教育。
第四,顾客一时心血来潮不想要了,没有充足的退换理由。这种情况,按理论应不予退换。但若没有用过,不碍出售,还是痛痛快快退换为好。
“扮猪吃老虎”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能而言之不能,迫使对手让步。这是假痴不癫在商务谈判中经常采用之计。例如有一个人想以2万美元的价格卖一辆汽车,他向买主们发出信息。许多人前来看货,其中一位愿以1.8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并可预付300美元定金,卖主接受了。于是他不再考虑其他买主,可一连等了数天后,买主才来,很遗憾地说,由于家人不同意,实在无法买车。同时他还提到他已经调查和比较过一般车价,这辆车实际价值只值1.4万美元,何况……卖主当然非常生气,因为他已拒绝其他买主,接着他开始怀疑自己,也许市面上价格确如对方所说。此时他不愿再和其他买主接触,最后一定会以少于1.85万元的价格成交。表面看来这个买主很痴,他不能最后决定价格。而这正是以能而示之不能换取同情的手段。他用假出价消除了同行的竞争,取得了购买权。之后才正式讨价还价。
二是知而示之不知,诱使对方上当。如我国某钢铁公司厂址选择出现的地基问题,一开始国外有关企业和公司事先是知道的,但他们假作痴呆,不提醒我们注意。因为选址的失误乃是他们有关策略的成功。为了坚固地基,我们只好买人家积压待销的钢材,一根一根往沙窝里打。
三、跟唐伯虎学装傻
“唐伯虎点秋香”,在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说,江南才子唐伯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上了华学士府中的丫环秋香。因此,他便隐姓埋名投身华学士府中为仆,几经周折终于取得美人归。这是一个才子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成就姻缘的故事,由于故事中唐伯虎诙谐、狂放、风流,符合了民间那种猎奇的心态和审美的认同,促使了故事的广为流传,唐伯虎名声也由此而广为传播。然而,唐伯虎由于形势所迫,还装疯卖傻,留下了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正德十三年(1518年)前后,封藩江西的宁王朱宸濠慕唐伯虎的名气,使重金前来聘请。这种丰厚的礼遇,对于处在失意和愤懑中又不甘心的唐伯虎来说,无疑是感到有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好机会。因此,他来到了江西南昌宁王的府邸。当时,宁王朱宸濠正在加紧进行谋反叛逆的准备。虽然这种谋反叛逆的准备是在暗中进行,但是身处宁王府邸的唐伯虎渐渐感觉到这种不寻常的气氛。他十分清楚,如果继续留在宁王府邸,以后难免要犯上附逆的大罪。可是,他如果马上离开宁王府邸,定会让宁王朱宸濠生疑,立即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只得故意狂放不羁和沉湎于嗜酒之中,做出让人感到愧秽的行为。同时,他还写了一首《上宁王》的诗。在诗中,他写道:“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卮。得一日闲无量福,做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目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在这首诗中,他向宁王朱宸濠表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宁王朱宸濠在认定他狂放得不能让人忍受,而且又是无用之人的前提下,将他遣返回苏州。
唐伯虎回到了苏州,虽说逃脱了以后“附逆”的大罪,但在宁王府邸的一段经历,让他看到了官场中透着血腥气的争斗和阴谋。当这种意识与失意和愤懑结合在一起以后,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那种看破世事的思想。
唐伯虎一世英名,在认清形势的情况下装疯卖傻,全身而退,继续自己无拘无束的生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装傻首先要善于保护自己。古来官场、商场、战场一脉相通,官场上,在位高权重的上司跟前做事,肯定是非常难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的上司是位高权重的领导者,你怎样才能平安无事地在他身边做事呢?这就有必要探讨封建社会那些处世圆滑、左右逢源,尤其善于拍上司的马屁的官僚。他们想的并不是如何办好公事,而是怎样讨好上司,保住自己的官职奉禄、荣华富贵。这些人没有什么建树,在保官保禄方面却有一套阿谀奉承、明哲保身的办法。清代道光朝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曹振镛就是这类官僚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曹振镛在乾隆朝中进士,点翰林,官至侍读学士,至嘉庆朝便飞黄腾达,升为尚书、大学士。道光皇帝继位后,他更是红得发紫,晋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图形紫光阁。当他以81岁高龄去世后,又得到“文正”的谥号。这是清朝对故世大臣最高的评价,在清代享受这种殊荣的只有七八个人。曹振镛作为一位汉族官僚,既没有显赫的武功,又没有出众的文采,在重满轻汉的清朝时代,能够在充满凶险和倾轧的仕途上一帆风顺,自然有他的“诀窍”。有一次,他的门生向他讨教,问他成为三朝元老,深受皇帝宠信靠的是什么。他回答六个字:“多磕头,少说话。”意思是对皇帝、对上司,只需要表示顺从,不用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是圆滑到了极点。“少说话”不等于不说话,而是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说到点子上,对此,曹振镛是深有研究的。
在政治场上如此,同样在两军对垒中,也是如此。当局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不强交战。意思是说,在与敌军交战时,如果没有取胜把握,不要强行交战以减弱我军实力;其二是该退则退。其实,用兵的方法,是以保全自己的军队为上策,其次是保守自己的城池。在战斗中,将领要静静地考虑一下,究竟应当怎样做才能保全自己的部队。如果不退兵才能保全部队,那么就不退兵。如果必须撤退才能保全部队,那么就坚决撤退;其三是要将我军置于战斗的有利位置中。在战斗中,如果有招降的军队,应将降军放在攻打敌军的最前线,一则能够有利于监督降军,二则有利于保全我军实力,减少伤亡。
在有多种力量参加战斗的复杂形势上,清代名将曾国藩更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主兵客兵制度。他指出,在主客兵相对时,为保全我军实力,一定要主兵强于客兵,例如他在给九弟的信中写到:
“只要李少荃另调所谓的常胜军前来助阵,这绝不是我的本意。常胜军以前是华尔统率的,我已经不愿意与他合作共事。现在华尔已死,白齐文接替他统率常胜军,能战不能战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军风完全不同,难以与你部合处,这是显而易见的。这支军队既然已向这边开来了,现在我们再去拦阻也来不及了,只好听任他们自己开来。但是,绝不能让他们进入你部的长濠之内,只能令他们先去攻打九江伏州、下关等处的敌人营垒,希望能够以此稍稍牵制一下敌人的力量。如果下游不能取胜,就令白齐文等由金柱关、采石上游夹击而下,虽然未必能够收到大的成效,但也不会给你那里造成损失,或许这倒是双方善处的一个方法。白齐文的部下,名义上是洋兵,实际上都是广东、宁波的人,骄奢成性,饷银也极贵,你的部队绝不能与他们相处。无论什么时候,在长濠之内,总是要保证主兵强于客兵,一切都要由你作主,号令统一,然后才不至于坏了大事。你千万要记住,务必要记住。”
曾国藩对于主客兵的思考是有其军事眼光的,也确实是经验之谈。在其后几十年中,北洋军阀孙传芳正是玩弄了一套“主兵客兵术”,采用主兵强于客兵的方法,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军事要地——福建。
1922年秋,曹琨命令孙传芳带兵去抢福建这块地盘。曹琨是直系军阀,而当时福建的军政大权却在非直系的王永泉手里。孙传芳屯兵在福建省的边界上,只带了少数随从进入福建,编造一大堆谎言诉说吴佩孚如何排挤他,说得声泪俱下。他向王永泉表示,只要两人同心合力,一定能在福建保境安民。他的甜言蜜语使王永泉渐渐相信了他。他还与王永泉结拜为异性兄弟,指天发誓,这样,孙传芳就把这两个旅的重兵开进了福建,王永泉不但不疑,还以为壮大了力量。
1923年3月,曹琨正式委任了孙传芳为福建的军务督理,孙传芳一面仍和王永泉周旋,一面暗中调兵遣将,在一个夜间突然将自己的军队开进了省城。此时,城中孙传芳的兵力已经大于王永泉的兵力,王永泉这才知道上当,但为时已晚,只得声明下野,逃到上海。为此,人们都称孙传芳是笑面虎。在此,曾国藩关于主兵客兵制的理论得到了成功的证实。
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商人们为了扩大经营和发展生产,在与同行或与顾客之间不惜采取欺骗手段,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从商业道德的角度来看,商业经营者应该摒弃这种做法,这不仅是客观环境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商业管理人才的品德要求。
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要有效地保全自己就要首先学会保全实力。实力没有了,你就难以得到保全了。
所谓万事既有律,商场也不例外,把顾客的埋怨转化为自己发展的动力,同样也能取得装疯卖傻的效果,也和扮猪吃老虎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意人对于顾客,尤其是初次见面的稀客,总是从长远的经济利益着眼,努力去赢得顾客的芳心——即造成顾客的好感。其行为正暗合厚黑学中“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当然,所谓好感的定义之中,多少包括诚实的意思在内。但事实上,对于每一个人都一样诚实,并不一定能够赢得每一位顾客的芳心。
这样的店主虽然令人觉得是一个“好好先生”,但也不免令人怀疑是不是伪君子?或者是不是糊涂蛋?
因此诚实还不够,聪明的店主能够给予顾客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人一见面就觉得很舒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顾客应对的声音要讲究开朗而不阴郁;回答问题不能太笨拙,也不能太机灵;说话的速度,看行业需要,有时要慢条斯理,像和顾客谈情说爱一样,大概贵重商品专门柜,如首饰店、高级电器店等,都需要这样给予顾客一个心理余地去犹豫一下;但是卖新鲜食品的商店,如卖鱼的、卖菜的,顾客买了就走,迅速服务、迅速回答,不但给顾客迅速的情报,最重要的是给予顾客新鲜感。
如何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恰到好处,需要随时注意、细心琢磨。但是总归一句话就是要为顾客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不断思索,看什么样的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不要忘了温暖的微笑,能够说些适当的笑话是最难得的。
但是,过分的谨慎小心,天衣无缝的答话,无微不至的服务,反而会引起顾客的警戒心。倒不如以一双温暖的手,一个一个解开顾客心理的结。所谓攻心为上,攻取顾客芳心需要讲究一点儿技巧。
而真诚服务顾客的心是最根本的要诀,没有真诚的心,顾客立刻就可以发觉出来。在这一点上,“门外汉”正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
一面表现出温柔的微笑,可是一面又表现“今天非抓住这个顾客不可”的咄咄逼人的态势,这陡然引起顾客一种防备笑里藏刀的警戒心。能够立即成交当然最好,但是强迫推销,倒不如放长线钓大鱼,让他回去考虑一下明天再来。
赢得顾客好感的另一种方法是“以德报怨”。
以怨报怨是动物也懂得的简单道理,以牙还牙,以毒攻毒,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气,却难以平息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结果总是导致仇人增多,友人减少。聪明人采取以德报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消除对方的仇恨情绪,使其反省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在行为上处于有利的一方,使舆论和观众都支持自己一方。
对于政敌的攻击和为难,聪明的政治家常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和以德报怨的策略去轻易化解它,罗斯福总统在这方面就是一个老手。
罗斯福当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发生过一件很精彩的事。就是他和各党派的首领们合作,完成了他们最不赞成的改革行动。且看他的做法:
“首先,当他们任命一些重要的职务时,就请各人推选候选人。最初他们所提的人选,大都是各党派中令人瞩目的人物,但我知道他们极难得到议会的同意。”
“于是他们第二次推举,选出的人在各党派中各有其地位。我仍然请他们考虑有没有更适当的人选,免得送交议会时被打回票。”
“第三次他们推出比较合适的人时,我向他们表示无尚的谢意,感谢他们的协助,但请他们再仔细地考虑一下。”
“第四次的人选和我心目中所预期的名单非常接近。我再一次向他们道谢后,就发表候选名单,请议会行使同意权。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把功劳都归于他们。我对他们说:因为你们的缘故,我决定让这几位担任这重任,我希望你们能对我有所交代。”
罗斯福所使用的方法是不理会对方的攻击,而真诚地请教对方,尽量采取对方的意见。实际上,政敌们也为罗斯福以德报怨的胸怀所感动,他们为了讨好罗斯福,对于政府所提出的法案都表示支持。最后问题终将获得双方一致同意而被解决。
以德报怨不仅用在政治方面,也可以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商业事件,有一个顾客欠了迪特毛料公司15元美金。一天,这位顾客愤怒地冲进迪特先生的办公室,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子再也不花一分钱购买迪特公司的东西。迪特先生让他耐心地说了个痛快,然后对他说:“我要谢谢你到芝加哥来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的信托部门打扰了你,他们就可能也打扰了别的好顾客,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你所告诉我们的话。”
这个顾客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听到这些话。迪特先生还要他放心,告诉他说:“我们会把这笔账一笔勾销的。你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只有一份账目要管,而我们的职员则要照顾好几千个账目。比起他们来,你不太可能出错。既然你不能再向我们买毛料,我就向你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
结果,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都大的订单。他的儿子出世后,他给他起名为迪特。后来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朋友和顾客,直到去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