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就无法在交往中把握主动。
有的人仿佛能够看穿人的心灵,往往一眼就可以看穿别人的意图。一方面是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
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往往他人并不都是非常明确和完整地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意图,特别是事情和你关系密切的时候。
生活中,很多人说话、做事都很委婉。有时候,他们明明对你恨之入骨,表面上还会对你面带微笑;有时候他们很喜欢你,但是却从来不表露。他们拒绝你,并不一定说“不”;他们接受你,并不一定说“好”。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就无法在交往中把握主动。如何通过别人的言谈举止,领会对方的真正意图,看透对方的真实想法呢?你需要在掌握对方心理的基础上,学会逻辑推理,当然,有时候可能还需要你利用自己的直觉。
特别在一些你把握不准的事情上,如果你不能掌握解读别人真正意图的技巧,那么你就很难说自己是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有的人仿佛能够看穿人的心灵,往往一眼就可以看穿别人的意图。一方面是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
日本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高手原一千曾说过,当对方对你特别客气,和善地听你说话时,十之八九,这笔保险拉不成。因为对方最后总会说:“让我考虑两三天,再给你答复好吗?”
基于他刚才的客气态度,你自然会忙不迭地说:“没关系,我等你的好消息!”
可是第二天,便接到对方的拒绝电话。因此如果你认为对方如此和善地对待你,事情必定可以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很多有面试经历的年轻人,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试了很多家公司,每个面试的过程自我感觉都很好,面试官和蔼可亲,自称对自己印象不错,临走时还说有好消息会尽快通知自己。可是,让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久久等不到上班通知。
“好,我们今天的面试就先到这里,我们回去再考虑一下。辛苦你了,耽误了你一上午的时间。如果决定给你下一次的机会,我们再给你电话,好吗?”几分钟的简单对话后,面试官对应聘者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大多情况下,这些貌似客气的话语实际上是面试官在委婉地将求职者拒之门外。
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往往他人并不都是非常明确和完整地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意图,特别是事情和你关系密切的时候。这时候,你一定要非常谨慎和审慎,千万不要轻易地相信某些事情,特别是那些看上去非常好的事情,你更需要万分小心。而对于让人讨厌的事情,不妨更加积极地对待它们。
当你与对方洽谈时,对方神情愉悦、态度和蔼,并不一定就是接受你、肯定你的意思,也有可能是他们不好意思当面拒绝你。谁都不愿意当面拒绝一个人,因为这样会给对方难堪,同时自己也会很尴尬。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防卫机制,我们称之为“反向形成”,意思是指想法和行动有相反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对一个异性感兴趣,但可能对他特别的冷淡;对一个人特别的憎恨,但表现出特别的友好。
有一位推销保险的小王,要一个朋友买一份保险,而这个朋友已享受国家的有关政策,所以买保险对他来说是多余的。朋友没有拒绝他,对小王很客气。
小王再次拜访他的时候,朋友还拿出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礼品送给他。目的就是一个,为了掩饰不买保险的尴尬心理。两人都没有提保险的事情。
当然,小王很清楚,朋友的行为已经拒绝了他。以后,小王也不纠缠这个朋友,两人的关系还是很自然。
倘若一个平时比较冷漠的人,在与你交往的过程中突然间变得过分热情起来,很有可能是拒绝你的要求,或者不愿意与你再交往下去的意思。
比如,一群家庭主妇围坐在一起谈论给孩子织毛衣的问题,那些人都普遍认为手织的比较暖和,都在给自己的孩子织过冬的毛衣。而一位穿着时髦,平时很少和这些主妇们来往的女人加入了聊天,并且提出了“织的毛衣过时了,买的也很暖和”的话题,还刻意强调自己家给孩子从来都是买毛衣。
如果大家不想和她闹僵,一定会敷衍她的谈话,热情地大谈特谈“买的毛衣好”的话题,但心底里大家都在暗笑,嫌这个女人不识趣。自然,谈话便会因为她的加入而过早地结束。
这种拒绝的信号比较隐蔽,而且是一种给人留面子的拒绝,为了让你开不了口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拒绝方式,在很多时候,往往是一种免开尊口的意思。
因此,在人交往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谈论话题时要估计别人的感受,不要人为地将自己孤立起来。为了试探对方的热情是真诚,还是演戏,有时要不露声色地改变话题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