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哲学世界的新解读
32083200000071

第71章 近代科学的始祖——笛卡尔

她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争取和捍卫理性权利而奋斗的人。

——题记

一、笛卡尔的生平

1596年,法国都伦省拉爱城,一户贵族的家庭里,伴随着新生的哭声,“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在此诞生。

笛卡尔的父亲是当地的参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尔的母亲在笛卡尔一岁多的时候就因肺结核而过早去逝了。笛卡尔从小体弱多病,但是非常聪明。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但是身为地方议员,笛卡尔的父亲还是希望笛卡尔成为一名神学家,把他送进了法国最好的学校。

笛卡尔所在的是欧洲当时非常有名的一所贵族学校,实行耶稣会士的正规教育,传授各种古典的学科。当别的孩子早早起床背《圣经》时,笛卡尔由于身体原因被特许躺在床上背书。在床上,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据说到了笛卡尔晚年的时候依旧保持着这种习惯。笛卡尔的知识的渴求量非常大,他不但对学校的知识孜孜不倦地钻研,还广泛涉猎课外奇书、怪书,其中也包含了宣传新思想的科学书籍,甚至禁书。这些著作开阔了他的眼界,摄取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并且培养了他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这也为普遍怀疑论的提出创造了前提。

1618年,笛卡尔离开法国到荷兰参军。从军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各种各样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并向他们虚心求教,在这期间,他也同时学到了很多的的知识,为迈向哲学的台阶做准备。在笛卡尔25岁时,他决定退役了,然后在欧洲到处流浪了几年,最后决定迁居荷兰。在荷兰中,他写了大量的著作,像《方法论》、《沉思录》、《哲学原理》等。这是他一生中最安详幸福的时刻,他像回到学校一样,每天待在床上看书、写字、思考,饭菜也是他的仆人给他送到床上的。

笛卡尔的后半期,在莱顿城附近,买了一座小城堡,关在城堡里写作品。而此时美丽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尼和笛卡尔成为笔友,笛卡尔曾奉献给女王一部有关爱情问题的著作。很快女王不满足于笔谈,她请笛卡尔来到瑞典。可是瑞典很远,而且寒冷。笛卡尔不愿意去,但是女王派了军舰去接他,盛情难却,笛卡尔去了。到了瑞典,女王迫不及待与笛卡尔讨论哲学。女王认为早晨5点钟的时候,脑子最灵敏,所以年迈的笛卡尔每天要五点钟起床和女王讨论哲学。

气候寒冷,而且笛卡尔身体器官也已不是像年轻时那样健康,不久笛卡尔病倒了,几天后,笛卡尔就累死了。那天,1650年2月11日,他静静地走了。由于教会的阻止,仅有几个友人为其送葬。其著作在他死后也被教会列为禁书。可是,这位对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却受到广大科学家和革命者的敬仰和怀念。法国大革命之后,笛卡尔的骨灰和遗物被送进法国历史博物馆。1819年,其骨灰被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中,墓碑上镌刻着:

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争取和捍卫理性权利而奋斗的人。

二、笛卡尔的主要哲学思想

(一)“普遍怀疑”

笛卡尔的哲学历程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他的哲学追求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笛卡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的帮助是这样的不可信赖,那么,我们的主动感知活动(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叫作“实践”)和思维是怎样的呢?在笛卡尔看来,这些活动也常常出现在梦境之中,使得我们无法确切地区分“梦”与“醒”,因此,不得不怀疑整个的世界是否仅仅是一个梦幻。

大家都听说过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一天夜里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蓝天白云下飞来飞去,真是痛快极了。第二天早上他醒过来,记起了这个梦,他不由自问:到底是我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一只蝴蝶正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人?

从这些简单、初步的“疑点”出发,笛卡尔把他的怀疑推到极致:“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我愿假定,天空、空气、土地、形状、色彩、声音和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过是那欺人的梦境的呈现,而那个恶魔就是要利用这些来换取我的轻信。我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好像我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也没有肉体,也没有血液,也没有一切的器官,而仅仅是糊涂地相信这些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从这个绝对的怀疑,笛卡尔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二)“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所讲的“普遍怀疑”就是对一切的怀疑。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推理下去,问题就来了。如果我怀疑所有的一切(怀疑我看到的是否真实,怀疑现实全是自我的臆想),那么,唯一不用怀疑的就是:我正在怀疑(这件事)。于是,笛卡尔注意到了:“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于是得出了笛卡尔著名的哲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其实不然。“我思”和“我在”之间因果关系,而是“我在”直接蕴藏在“我思”中。这个直接蕴藏怎么理解呢?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A说:“雷锋是个好同志。”然后接着问B:“雷锋是人吗?”你可能理所当然地会和B一样对A报以嘲笑:“雷锋都是同志了,当然是人了。”那么“雷锋是人”就是直接蕴藏在“雷锋是个好同志”中。再比如,C说:“这个是红色的。”我们都知道C指的“这个”一定是某样东西或事物。“这个”就是直接蕴藏在“红色的属性”之中的。所以,“我在”(作为一个实体)是直接蕴藏在“我思”中的。

(三)“上帝的存在”

“上帝”是笛卡尔第一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笛卡尔认为,上帝不仅是宇宙之根,还是世界之根、人类之根。他还认为,上帝就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正因为上帝就是“根”,所以人类要想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认识上帝。

1.上帝是存在的。

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最高的观念。它是全新的,全能的,全善的。一句话,它就是最高的、绝对完美的。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完美的,是有许多缺憾的,因此这绝对的、最高的完美并非我们自己。再次,这个最高的完美的,也不可能是我们自己产生的。因为我们不是完美的,而不完美者是不可能产生完美者的。这个最完美者对于我们的心灵而言是很清晰的、很明显的。他明明白白地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2.上帝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

一般来说,单纯的物体是不完美的,是有缺憾的。所以,它被分解之后往往会失去本身的面貌、本性。比如,人在各个方面都有完美一想,即在分解了人心中总的完美一说,它也不会失去其本身的面貌和本性。就是说人在不同方面都有完美的想法,其构成了总的完美。所以,上帝不是单纯的物体。

3.上帝是不可以有感官的。

感官和肉体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感官是肉体的一部分,既然上帝没有肉体,那么它肯定也就没有感官。当然,我们虽然说上帝没有感官,但并不否定上帝有自己的理智和意志。

(四)“物质存在”

我们是通过普遍怀疑的方式来确定“我思”的,虽然这种怀疑方法卓有成效,但是也因此而造成了物质世界是否存在这一最大的怀疑。不过,当我们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之后,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怀疑一切——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物体存在。

“知识拓展”笛卡尔名言语录

1.当感情只是劝我们去做可以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己不要立刻作出任何判断,用另一些思想使自己定一定神,直到时间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2.反对的意见在两方面对于我都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是多数人看到的比一个人看到的更明白。

3.恐惧的主要原因是惊奇,摆脱它的最好办法是临事先思考,并使自己对所有不测事件(惊奇是由对它们的害怕引起的)有所准备。

4.在这个世界上,良知被分配得最为公平。

5.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6.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7.行动十分迂腐的人,只要始终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8.我思故我在。

9.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

10.要以探求真理为毕生的事业。

1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2.读好书,有如探访著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

13.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1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15.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