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个人说过有些爱情只注定了缘分,因为上帝忘了给他们交错点,于是爱情就只能成为永远的平行线。他还说了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可以想象吗,这出自于一位生活富裕、一表人才的人之口。
——题记
一、柏拉图的生平
在所有的哲学家之中,柏拉图很可能是最伟大的一个。是的,就哲学而言,甚至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也要逊于柏拉图,所以有哲学家说过: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在为柏拉图作注释。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是老乡,都是雅典人,但与苏格拉底的贫寒之家不一样,柏拉图于公元前428年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家世高贵而富有。他的老爸叫阿里斯顿,是古雅典王族的嫡系,不过在柏拉图还是个孩子时就死了,他的老妈名叫伯里克蒂娥妮,丈夫死后嫁给了好的叔叔毕里兰伯,这位毕里兰伯是雅典最伟大的统治者伯利克里的朋友。柏拉图实际上是在他的继父,同时也是叔外公,抚养之下长大的。说柏拉图的老妈嫁给了叔叔,您干万不要感到奇怪,要知道这种现在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婚姻在古希腊是常见的事儿,甚至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不让财产落到别的家族手里,古希腊人常常在家族内部通婚。
柏拉图不但出身跟老师不同,相貌也与老师成反差:苏格拉底丑陋无比,柏拉图却十分英俊。他的名字——柏拉图,据说就是宽肩膀的意思。他是一个面貌英俊、有着宽阔双肩的帅小伙,而且孔武有力,曾经两次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摘取奖牌。柏拉图青年时期热衷于各项体育运动,但遇到苏格拉底之后,他的人生就变了,他从身体的运动场上脱身出来,步入了思想的运动场,全心全意地追求智慧,成了苏格拉底狂热的崇拜者。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感谢神明,使我托生为希腊人,而不是野蛮人;自由人而不是奴隶;男人而不是女人。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我出身在苏格拉底时代。”不幸的是,苏格拉底犯事了,当苏格拉底饮毕毒酒闭上双眼那年,柏拉图还只有28岁,本想再跟着苏格拉底学上十来年的。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便成了思想的孤儿。这件事对柏拉图人生影响至大:在思想方面,令他更加恨民主制了,并且在以后的人生中致力于寻找一种最好的国家制度——理想国。
在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柏拉图花了大量银子去行贿,要把苏格拉底救出来,让他逃走,柏拉图终于把事情办成了,可惜苏格拉底不愿逃。这些事引起了民主派的愤怒,他们要将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绳之以法。柏拉图可不是苏格拉底,一见大事不妙,溜了。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离开雅典,开始了他的漫长旅行生涯。他先在梅加纳躲了一段时间,后来决定干脆去外国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他先去了埃及,我们知道那时的埃及己经是文明的老大哥了,希腊在他们的眼中还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毛头小子,金字塔下那些博学的白胡子祭司们也是这样看待年轻的柏拉图的,不过柏拉图倒没生气,他做学生做惯了,再多称几次老师也无妨,他对埃及像金字塔一样稳固的国家制度感到无比兴奋。接下来他去了哪里呢?这就是个问题了。有两种说法:一是他去了犹太人的国家,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带,向犹太的先知们学习,然后还去了遥远的恒河之滨,即现在的印度,跟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学佛,最后回到欧洲;第二种说法是他离开埃及后就扬帆北上,跨过地中海,回到了欧洲,他先到了西西里岛(那里是希腊殖民地,有大量的希腊人),又从西西里继续北行,到了意大利,在那里和毕达哥拉斯的弟子们切磋治国良方。在异国他乡漂泊了十二年之久后,也就是纪元前387年,他回到了故乡雅典。
他办了一所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学校的唯一目的是传授知识。学校位于雅典城外西北角的一片小树林里,离城只有三里多,由于这片土地与一个传奇英雄阿卡德摩斯有关,便取名叫阿卡得米。这个词儿现在还在用,不过可不能随便用,只能用在最了不起的地方,如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这样阔得吓人的机构名称上。他的学校也像毕达哥拉斯的团体一样,大教数学和几何学,包括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另外还有天文学和声学等课程。在学校大门口刻着一句话: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在阿卡得米教了二十年书后,柏拉图再次出国,公元前367年,他到了西西里岛上的锡腊库扎(或译为叙拉古)。以后,伟大的阿基米德就是从这儿的澡堂子里赤着身子跳将出来,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后来又在这里被罗马士兵一刀杀了。柏拉图这次来是为了教育年轻的国王狄奥尼索斯二世,但这小伙子显然不认为几何学对他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所以柏拉图只好走了,回到他的阿卡得米继续教书。过了六年,他又到了锡腊库扎,这次是为了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人团结起来对付迦太基人,但他还是失败了,待了一年之后只好又回到了他那小树林里的学校。
他的生活与我国孔夫子颇有相似之处,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找到一个贤君能实践他们的治国理念,但都失败了,失意之余只好回乡办学校,将理想寄托在学生身上,希望自己的理想有朝一日通过学生们得以实现。他们何尝愿意如此,但又不得不如此,真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啊!十二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48年,柏拉图在他的阿卡得米安然辞世。
他学校的第一批弟子中有伟大的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逝世后,他的学校继续存在下去,直到公元529年才被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关闭。欧洲的黑暗时代随之降临。
二、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被划分为护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柏拉图有一个特别的观点,认为只要这三类人能够各自安心各自的工作,不做非分之想,就是达到了宝贵的正义。
普通人是些头脑最简单的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群,他们的职责是养活士兵和护国者。理想国的所有职业,除了作战和做王之外,都由他们来干,如种田、经商、皮匠铜匠铁匠之类。他们是些爱钱的家伙,一心只想发财。
士兵则是一些直接管理国家的人,实际上不仅仅有士兵和军官,还包括一些辅助王来治国家的人,如各级官员。他们的地位比普通人高,也不如普通人那么爱钱,但还有点贪心。讲人数他们比普通人少,但比护国者多。
护国者就是所谓的哲学王了。
护国者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护国者,而护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护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两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
(二)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体事物,也就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万事万物是不真实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是“理念”。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此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之喻”。
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柏拉图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念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拓展阅读”
有则笑话生动阐释了柏拉图的“理念”说。
据说柏拉图的一个学生,在阿卡得米学习了几年后,回家去看老爸,顺便要点钱。他老爸看到独生子挺高兴,杀了只鸡款待儿子。
席间,老爸问:“孩子啊,你跟伟大的柏拉图学习哲学也有几年了,你能告诉我学哲学有什么用吗?”
儿子愉快地回答说:“成啊,爸。”
他顺手指着桌上的鸡,问:“爸,你看这桌上有几只鸡?”
“一只呀,儿子。”他爸不假思索地回答。
儿子笑了,颇有点得意地说:“爸,在你看来只有一只,在我看来却有两只哩!一只是你用眼睛看到的个体的鸡,还有一只是老师告诉我的理念的鸡。”
他爸听了,一下子将盘子端到了自己面前,说:“儿啊,你的哲学真有用,好,现在你就吃你的理念的鸡吧,我来吃个体的鸡。”
(三)“灵魂”永恒说
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与灵魂构成的,人的肉体像木头一样易于腐朽,但人的灵魂是永恒的。
为了证明灵魂是永恒的,柏拉图提出了两个证明。第一个证明是这样的:首先,万物都有对立面,这是前提。那么生与死当然也有对立面了。生的对立面是死,死的对立面也就是生。于是一个人死了,就一定会有另一个生了,那个生的是什么呢?当然只可能是灵魂了。所以,人死后,他们的灵魂一定是在某个地方活生生地待着,并且一有机会,就会转世投胎。这与咱们中国人古来就有的说法很相像。第二个证明是:知识就是回忆。意思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学到的所有东西其实早已经待在我们的脑子里了,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是谁、什么时候把那些知识塞进我们的脑子里的呢?柏拉图说,很显然,只能是我们前世的灵魂。
柏拉图用这两个证明证明了灵魂的存在与永恒。柏拉图并没有止于此,他接着又说:永恒并不意味着永福,人死了灵魂有三个地方可去:天堂、炼狱与地狱。
具体来说就是:好人升天,坏人下地狱,不好不坏的人去炼狱。大抵是这样的:真正的哲学家死后要到天上去,和神仙们住在一块儿享福;那些没有德行的人则要下地狱,再变成荒坟里的孤魂野鬼,或者变成驴、狼、鹰这类坏动物;那些有德行但成不了哲学家的人则要去炼狱,再变成蜜蜂、蚂蚁等。
(四)宇宙起源论
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
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的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外力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五)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唯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唯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他说,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做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像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失去一切的一切,无力面对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