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驯服血糖
32082900000007

第7章 停掉降糖药和胰岛素

血糖的自我调节机制,是用来呵护人体的,需要建立在对身体状态变化的敏锐反应基础上。如果用其他手段强制血糖降低,血糖监控机制就会逐步失去作用。因此,在降糖药物作用下,血糖逐步听命于药物而不是人体状态,人也就不可能康复。这个问题就是:血糖应该听命于降糖药物,还是听命于人体状态?如果把血糖比喻成看护身体的藏獒,寻找降糖药物就像为血糖寻找到更强悍的新主人,而身体状态则越发失去了权威。桑黄子是训练人体控制血糖的能力。因此,桑黄子是驯服血糖,而不是束缚血糖。食物训练与药物迥异。

源自最初一批现代药物研究者的想法,总是试图寻找到精纯单一的化学结构来实现抵御疾病的功能。首批制药专家那种来自化学研究的习惯,毫无理由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明明是桑叶,偏要理解成蜕皮甾酮;明明是谷物,偏要理解成人体吸收的葡萄糖。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在进食谷物后会感到解渴,而在进食高纯葡萄糖后却经常口干。这就像一个人活动一个整天最后才卧床休息,但是直接休息人就会失去健康。桑黄子注重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不是代谢的产物;桑黄子康复糖尿病是行为干预,而不是营养学,更与现代药理作用迥异。

(上文选自:聂文涛文章《是驯服血糖,不是束缚血糖》)

食物训练的多种生理意义,提示糖尿病人的食物训练不应只从高血糖的角度考虑。正确的食物训练应该是人获得循环、神经、泌尿、运动等多系统的恢复,是解除糖尿病的正确途径。糖尿病根源于食物习惯的变化,表现为代谢能力的衰退与应激。人体的代谢能力提高,也不可能通过药物来实现,而只能通过代谢能力的训练获得。糖尿病从食物习惯改变而来,也只能随着食物训练而去。

遗传能力的衰退往往是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引起的。所以,要注重食物习惯的变化,并注意用久别的食物来训练患者。糖尿病的食物训练以及食物筛选的范围可以因此锁定:《食疗本草》、《饮膳正要》、《食鉴本草》等明确以介绍食物为目标的古代著作中涉及的原料,《新修本草》、《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名著中在食饵、食疗内容中涉及的原料。这些原料已经有明确文献记载用于食品制造和食物训练,理应继续造福中华民族。

(上文选自:聂文涛著作《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