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育健康宝宝一本通
32082000000026

第26章 自然分娩的保健与护理

分娩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这3个基本要素。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异常,其结果往往以剖宫产作为最终的解决办法。另外,国际上的研究认为: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影响也很大,被认为是第四要素。这四个要素中任何一个不正常,都会影响产程顺利进行。只有四个要素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初产妇和经产妇的生产过程存在一些差别,初产妇因为是第一次生产,所以产道的扩张过程相对要慢,而经产妇则相对要顺利得多。

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扩张极慢。已经有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生育经历的经产妇,当子宫开始收缩时,子宫颈外口随之扩张,阻力比初产妇要小;子宫颈口充分开全至胎儿能够通过的程度所需的时间,也要比初产妇短得多,这便是经产妇产程时间短的一个原因。

1.恰当姿势缓解产痛

开始宫缩后,一阵阵腹痛袭来使产妇心理恐惧,身心备受煎熬。这时采取恰当的姿势可以帮助产妇缓解产痛,有助于顺利度过分娩。

(1)子宫收缩间歇时产妇分开脚站立,双臂环抱住陪护者或丈夫的颈部,头部靠在其肩头,身体斜靠在其身上;陪护者或丈夫支撑产妇的身体,双手环绕住产妇的腰部,给产妇的背部下方进行轻柔地按摩。

(2)子宫收缩时产妇分开脚站立,产妇将自己的身体背靠在丈夫或陪护者的怀里,头部靠在其肩上,双手托住下腹部;陪护者或丈夫的双手环绕住产妇的腹部,在鼓励产妇的同时,不断地与其身体一起晃动或一起走动。

(3)在床上或地板上放几个松软的垫子,产妇跪趴在垫子上。陪护者或丈夫在床的一边,用双手不断地抚摩产妇的后背,可以减轻产痛引起的腰背疼痛,使产妇感到舒适一些,特别是胎儿的面部朝向产妇腹部时。

(4)找一把舒适柔软的椅子,产妇面向椅背而坐,胸腹部靠在有柔软靠垫的椅背上,头部放松地搭在上面;陪护者或丈夫在妻子身后,一条腿跪蹲下去,不断地用手按压产妇的腰部,这样可以使产妇缓解腰部的疼痛。

(5)产妇趴伏在床上,双手放于垫子上,使自己的臀部低于肩膀,并且将双腿分开一些,左右晃动臀部,有助于减轻产妇的腰背部疼痛。

(6)丈夫或陪护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产妇趴伏在其大腿上,双手环绕着抱着丈夫或陪护者的腰臀部,托着自己的身体;丈夫或陪护者轻柔地上下抚摩产妇的腰背部。

(7)在从第一产程向第二产程进入时,产妇可以在床上采取蹲坐的姿势,丈夫及其他陪护者分别站在床的两旁,产妇把自己的双臂搭靠在丈夫及其他陪护者的颈肩上,这种由别人支撑的趴跪姿势,可以使产妇感到舒服一些,而且胎儿的重力还可以促进骨盆扩张。

(8)如果需要的话,在子宫收缩间歇,产妇可以采取直坐的姿势坐在床上,后背贴在有靠垫或枕头的床背上,双腿屈起,双手放松地放在膝头上。这样可以使产妇的腹部及腰部得到放松,还可以将胎儿的头向子宫颈推进,让宫缩更为有效。

2.化解产痛的三项措施

新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着母体的痛苦。我们可以从感情交流、运动护理、情绪调整这3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来减轻产妇的分娩痛。

(1)情感交流:丈夫或陪护者对产妇说话时态度应亲切,对她的话表现出感兴趣并及时回答。丈夫或陪护者要不断地给予产妇表扬和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心。尽量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在分娩过程中经常询问产妇的感觉,并对她的失态行为表示理解。对产妇说话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量使产妇的心理放松。丈夫及陪护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经常帮助产妇抚摩、按摩、握手、擦汗,使产妇感到温暖。

(2)运动护理:在子宫收缩间歇下床走动一下可以帮助产妇减轻产痛,但要尽量放松。在子宫收缩间歇,产妇要多注意喝一些饮料并吃一点食物,以补充能量,注意及时排尿。随着疼痛加重,产妇的恐惧不断增加,依赖性更强,丈夫和陪护者要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丈夫或陪护者要根据产妇的需要,经常握着她的手,或做腰背部按摩。

(3)情绪调整:指导产妇使用在产前辅导课上学习的呼吸技巧,帮助她镇定精神,缓解产痛。让产妇变换各种体位,如站、蹲、走等,避免平卧位,以促进分娩进程。产妇不要担心自己发出声音,需要时可以适当地叫喊一下,但不宜过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体力消耗。随时满足产妇的生理需要,如饮水、擦汗等。将灯光调暗、关灯或欣赏音乐都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烦躁情绪。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对她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调整呼吸缓解分娩阵痛

分娩阵痛即为产妇在产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宫缩,它是胎儿得以顺利娩出的原动力。但是有许多产妇存在着恐惧的心理,甚至把与分娩无关,且出现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强度不大的假阵痛误认作是分娩的发动,白白浪费了气力,到了真正需要用力娩出胎儿时反而会感到精力不济,同时喊叫又会使肠管胀气,不利于宫口扩张和胎儿下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产妇要对分娩有正确认识,消除精神紧张,抓紧宫缩间歇休息,也可看书或听音乐使自己放松下来。规律进食、喝水,使身体有足够的能力和体力。这些不但能促进分娩,也大大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力。如果确实疼痛难忍,也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按摩来减轻疼痛。

(1)调整呼吸缓解阵痛方法:阵痛末期,阵痛程度会加剧和增长,次数会增多。每次阵痛开始和结束都用全胸式呼吸,中间部分用上胸式呼吸,以便尽量放松下腹减低痛楚。上胸呼吸:口微微张开,用口轻吸气,然后轻吹气。只用肺上半部像吹熄小蜡烛,不需太用力。全胸式呼吸即用力深呼吸,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用口呼出。

(2)按摩止痛: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辅以合理的按摩能更好地放松肌肉,减轻痛楚。具体做法为:吸气时,两手从两侧下腹部向腹中央轻轻按摩,呼气时,从腹中央向两侧按摩。每分钟按摩次数与呼吸相同,也可用手轻轻按摩不舒服处,如腰部、耻骨联合处,这些部位是经络要地,合理按摩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舒缓疼痛的作用。

(3)压迫止痛:在深呼吸的同时用拳头压迫腰部或耻骨联合处。

(4)适当走动:产妇如果一切正常,经医生同意后,可适当走动一下,可以缓解疼痛。

4.进入产房需要注意的细节

(1)不说泄气话:临产前,孕妇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属的喜怒和言谈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甚至加重产妇心理负担,所以家属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沉稳而耐心的家属、能和医护人员友好沟通的家属才能真正对产妇的自信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尊重产妇:待产室内要求环境安静、整洁,过多的陪护人会影响产妇的休息,过高的期望也给产妇造成心理压力,而紧张的情绪是不利于生产的。所以,如果有机会陪伴亲人分娩,一定要注意遵守待产室的规定,家属要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努力为产妇创造一个温馨的待产环境。

(3)关闭手机:临产前,朋友、同事送来鼓励是礼貌和关怀,但不合时宜的电话会在关键时刻分散产妇注意力,同时也干扰其他产妇。所以,在进产房时请关掉手机或转到“震动”上,如需接听也要请家属帮忙,并尽量保持产房的肃静。需要与外界联系时可以利用产房的固定电话。一定要排除干扰,专注地配合产程进行。

(4)信任医生:临产的恐惧使产妇对周围事物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疼痛也使之情绪波动较大,会烦躁易怒,甚至不合作,所以产妇在学会自我控制的同时,要对医护人员和医院环境充分信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情绪积极配合。否则有可能增加难产的概率。

(5)尊重隐私:初为人父的快乐往往让家属忘记周围,忽视了对他人隐私的尊重。其实,家属应该意识到病房里还有其他产妇需要回避。

(6)保持安静:产妇分娩后需要良好的休息环境,所以家属应遵守病房秩序保持安静,避免过多人员来探视,更不能大声喧哗,否则影响产妇和婴儿的休息和睡眠,甚至会影响到母亲的泌乳和身体的复原。

其实,产房的礼节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只要稍微留心就能成为一位受欢迎的准妈妈,或者是令人尊敬的家属。请和周围同时接受生命洗礼的人一起,带着轻松的心情来迎接挑战。

5.第一产程中产妇配合的方法

在整个产程中第一产程所需的时间最长。从子宫开始规律宫缩到子宫颈口完全开全为止,初产妇平均需花费10~12小时,但也有更长或较短时间的。经产妇仅用4~10小时。

但第一产程需要的时间会因人而异,假如产妇过于紧张,会延长分娩的时间。因此,产妇的精神状态对正常分娩的进程极为重要。

在分娩的过程中,第一产程不但时间长,而且极为关键,随着宫缩的越来越频繁和加强,产妇会本能地非常想用力将胎儿娩出。但由于宫口尚未开全,盲目地用力只会消耗体力,同时使胎儿受到更大的压力。因此,在第一产程的前几个小时,产妇不要急躁,不要过于紧张,要顺应自然,能吃就吃,如可以准备一些巧克力、香蕉等食物;能喝就喝,如可以适当喝些水和果汁,补充水分;能睡就睡,趁宫缩间歇小睡是养精蓄锐的最佳方法。

为了便于子宫颈口扩张,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各种辅助动作,以便解除子宫颈口的紧张,使子宫颈口的肌肉充分放松。如果进展缓慢,千万不要气馁,不要失去信心,每位产妇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应满怀信心地等待子宫颈口开大。

产妇可以采取侧卧位,当子宫开始收缩时,产妇尽量放松手、脚及全身肌肉。从妊娠中期开始,孕妇就应练习这个动作,先握拳,勾脚尖,全身用力,然后松手,放松全身的肌肉,解除全身的紧张状态。预先掌握了这些动作,分娩过程中产妇就能很好地配合医生。

当宫缩的间歇时间越来越短,腹痛难以忍耐时,产妇可保持侧卧位,也可取仰卧的姿势,或取坐位或蹲位,均匀地做腹式深呼吸。腹式深呼吸的要领是当子宫开始收缩时,慢慢地用鼻子深深吸气,使腹部膨胀到最大,然后再慢慢地用嘴呼出气体。注意在缓慢吐气的过程中,不要在呼吸到一半时停止呼吸。做不好时,可用手抱住下腹,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协助腹部做深呼吸,这样会好一些。尽量地全身放松和缓慢地深呼吸是顺利度过第一产程的关键。有时也可做短而浅的呼吸,由于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下腹部的肌肉运动,会感觉比较舒服。还可以配合腹式呼吸,在每次宫缩开始时,用手掌轻轻地按摩下腹部。

上面所说的动作在宫缩间歇时不要做。做上述动作时,产妇应冷静、精神集中,不要在不该用力时乱用力,否则,因子宫颈口尚未开全,会早早消耗掉体力,而在真正需要用力时反而感到疲乏无力。当宫口将要开全并需要用力时,医生和护士会告诉产妇。因此,这些动作都应与医生、助产士密切配合,按他们的指导去做。

正常情况下,当每次宫缩持续60~90秒,间隔只有30~90秒时就到了第一阶段的后期了,再坚持一下就要进入第二产程。

6.第一产程需要吃东西补充能量

第一产程是宫颈扩张期,从规律性的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止。这一时期的时间最长,宫缩逐渐频繁且增强。初产妇第一产程一般需要12~16小时,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相当大,因此应在第一产程时鼓励产妇尽量吃点东西。

吃什么好呢?此时首选巧克力,因为它富含大量优质糖类,营养丰富,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人体吸收,产生大量热能以供人体消耗。还可以吃一些细软食物和流质食物,以淀粉类食品为主,照顾产妇的口味,食用面包、稀饭、蛋糕、面条等。也可喝糖开水,保证体力和精力。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长,在分娩时容易导致胃不适,甚至呕吐,所以不宜进食。

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为止。一般初产妇需要1~2小时左右。第三产程是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为止,一般不超过30分钟。这两个阶段一般不吃东西。

7.分娩时产妇与医生配合的方法

产妇分娩时要与医生配合,这样有助于宝宝顺利出生。

(1)思想放松,精神愉快:紧张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子宫收缩,而且会使食欲减退,引起疲劳、乏力,影响产程进展。

(2)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利用宫缩间隙休息、节省体力,切忌因烦躁不安而消耗精力。如果胎膜未破,可以下床活动,适当的活动能促进宫缩,有利于胎头下降。

(3)增强营养,补充水分:在待产过程中要尽量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以补充体力,同时还要多饮汤水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来承担分娩重任。

8.助产呼吸法

调整呼吸可以让小宝宝顺利地出生。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如何调整呼吸。

(1)深呼吸:每次宫缩时,均匀地深吸气,做腹式深呼吸动作,吸气要深而慢,呼气时也要慢慢吐出,宫缩停止时闭眼休息。

(2)按摩法:以两手指轻轻按摩腹壁皮肤,深吸气时将两手按摩至腹中线,呼气时再从腹中线移向两侧。也可按摩腹部最痛的地方。

(3)压迫法:在深吸气同时,用拳头压迫腰部肌肉或髂前上棘,髂嵴及耻骨联合部位。此方法与按摩法交替使用,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对大脑的刺激,减轻腹部酸胀疼痛的感觉。

(4)屏气法:宫口开全后,当宫缩开始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双腿屈起分开,两手抓住把手,像排大便一样用力向下屏气,时间越长越好。待宫缩过后立即放松,争取时间休息。当胎头即将娩出时,产妇要密切配合接生人员,不要再用力屏气,避免造成会阴严重裂伤。

9.脐带缠绕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在孕期,有些胎儿会发生脐带缠绕现象。脐带缠绕是一种常见的脐带异常。在分娩中,其发生率高达20%~25%。

脐带缠绕究竟是怎么回事?脐带缠绕是指脐带环绕胎儿身体,通常以绕颈最为常见,分娩时,看到脐绕颈一、二圈的宝宝并不稀奇。另外,躯干及肢体被脐带缠绕也有可能发生。发生脐带缠绕的胎儿,缠绕多为1~2圈,3圈以上较为少见。有一种不完全绕颈,称为脐带搭颈。

脐带是胎儿生命的桥梁。它一端连接胎儿脐轮,另一端连接胎盘。脐带中有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以及包裹于它们表面的胶胨状组织。通过脐带,胎儿从母亲身体获得氧气及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排出胎儿体内的废物。正常情况下,脐带的长度约为50厘米,长于70厘米为脐带过长,短于30厘米为脐带过短。

胎儿在母体内并不老实,它在空间并不很大的子宫内翻滚打转,脐带缠绕住颈部、躯干或手脚是有可能发生的。有时候,缠绕住的脐带可能会在临产前松解开;有时候,明明没有被脐带缠绕的胎儿也有可能在最后几周发生缠绕现象。

(1)脐带缠绕有危险:脐带缠绕,其结果类似于“上吊”,对胎儿的影响与缠绕的周数及松紧度、脐带的长短、羊水量有关。同时还与是否临产有关。临产后,胎头往下分娩,会造成原先缠绕较松的脐带逐渐拉紧。

一般来说,被脐带缠绕一周或脐带搭颈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及压迫程度较轻,是不会发生临床症状的,这种缠绕对母儿危险不大,母亲仍可经阴道将其顺利分娩。即使是脐带绕颈,由于胎头的活动性较小,只要脐带没有被勒紧,通常就不会危害胎儿健康。在孕期,如果发现有脐带缠绕现象,只要胎儿继续在活动,孕妇就不需要太担心。

然而,缠绕周数多及压迫程度重的胎儿,因脐带缠绕可导致相对性脐带过短,缠绕过紧,会影响脐带血流,首先就会影响到胎儿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胎儿出现胎心减慢;严重者,可能出现胎儿缺氧,甚至胎儿死亡,处理较为被动和棘手。

(2)脐带缠绕的诱因:一般认为,脐带缠绕与脐带过长、胎动过频有关。在妊娠中期,子宫腔体积较大,而胎儿相对较小,它们有很大的活动范围,如果是脐带过长或胎儿在做由头位变为臀位或臀位变成头位的大幅度活动时,就有可能发生脐带缠绕。

民间有传言,说孕妇在妊娠期摔一跤脐带绕一周,摔两跤脐带绕两周。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孕妇摔跤时,由于有子宫韧带的支撑和宫腔内羊水缓冲作用,对胎儿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因此对胎位的影响不会太大,通常不会造成脐带缠绕。

(3)产前可以查出脐带缠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脐带缠绕在胎儿娩出前完全有可能诊断,严重脐带缠绕可以引起胎心率改变,因此在胎位大幅度改变时,利用胎心监护仪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脐带缠绕现象。B超检查,特别是彩超多普勒检查对于脐带缠绕诊断是对胎儿有帮助的,医生可以清楚看到胎儿的颈部有脐带的血流。然而,目前的检查还没有办法测量宫内脐带长度及判断脐带缠绕的松紧。另外,即使超声波发现胎儿有脐带缠绕现象,医生并不能做任何处理,而只能做进一步监视。

在预产期临近时,如果出现胎头还不入盆,或孕期检查发现胎位经常发生头位或臀位转换,就应警惕脐带缠绕。脐带绕颈属高危妊娠,随时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孕妇应提前住院待产,让医生通过胎心监护仪和超声检查等间接方法判断脐带情况,确保母子平安。

(4)分娩中遇到脐带缠绕的处理方法:当发现脐带缠绕时,如果胎儿没有其他异常,孕妇就不必惊慌,也不必立即进行手术分娩。

当脐带缠绕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时,表现出胎动减少,医生会通过电子胎心仪监护胎儿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图形出现,并根据当时孕妇的情况做相应处理。如孕妇还未临产,医生通常建议孕妇进行手术分娩,以规避风险。

如果医生在产妇临产时发现脐带缠绕,通常会选择手术或选用产钳助产。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孕妇即使有脐带缠绕,也未有胎儿缺氧情况发生,她们和正常孕妇一样能自然分娩。胎儿娩出时发现脐带缠绕,医生会立即经头部或肩部将其解脱;若缠绕脐带牵拉过紧,就立即以钳夹剪断脐带。

10.产后阴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产后大约1小时后,产妇会出很多血,这是子宫里未排净的余血、黏液和其他组织。正常情况下血量会逐渐减少,刚开始是暗红色的,然后会变成粉红色,最后会变成褐色。产后出血会持续6周左右。如果出血量过多、且为鲜红色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

对策:准备一些一次性短裤(可用男用式)和产妇用卫生巾,每天定时更换、保持洁净。

11.产妇自我养护须知

产妇在产后可以通过自我护理使自己的身体快些恢复。

(1)按摩子宫:目的是帮助子宫的复原及恶露排出,亦可预防因收缩不良而引起产后出血。先找出子宫的应置。正常分娩的产妇可以轻易在肚脐下触摸到一个硬块,即子宫。当子宫变软时,用手掌稍施力量于子宫位置环行按摩,使子宫硬起,表示收缩良好;当子宫收缩疼痛厉害时则暂时停止按摩,可采取俯卧姿势以减轻疼痛,若仍疼痛不舒服,影响休息及睡眠,可通知护理人员。

(2)观察恶露:恶露是指由子宫排出的分泌物,产后1~3日,量多、颜色较红,以后颜色变淡,量少。10日后呈淡黄色,一般在4~6周会完全消失;若恶露有大血块、恶臭或鲜血流出等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小便:由于会阴伤口疼痛及生产时膀胱和尿道受损及压迫,可能在产后有排尿或排不干净的感觉。产妇应于产后2小时开始排尿,若排尿不通畅,请通知护理人员协助。

(4)大便:产后由于腹压消失、饮食中缺少纤维素、卧床等原因可使肠蠕动减弱,排空时间延长,会阴切口的疼痛使得产妇不愿意做排便的动作,产褥期出汗多等原因均易导致便秘。故产妇在产褥期应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特别注意多吃含纤维素多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下床活动,并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可以进食蜂蜜、香蕉等,以促进肠蠕动;开塞露也可以缓解大便秘结。每天便后应用温热水做局部冲洗。

(5)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的理想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产后6个月内应实施纯母乳喂养。来奶需要几天时间,母亲一定要耐心等待;护理人员应富有高度责任性和爱心,多给她们鼓励和支持,并尽早地向产妇讲解早期母乳喂养的一些常见问题,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使母乳喂养有一个良好开端。

(6)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对产妇非常有利,正常分娩的产妇一般卧床休息6~8小时后即可坐起。起床动作不要过猛,分娩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如果产妇有并发症或是剖宫产,可推迟几天下床。早期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及子宫的恢复,减少产褥病;长期卧床可使子宫体积较大而易发生子宫后移位。另外,由于产褥期间盆底组织尚未完全恢复,因此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以防止子宫脱垂。

产妇第一次下床可能因姿势性低血压、贫血或空腹造成血糖下降而头晕,最好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及陪伴。下床动作要慢,先坐于床边,无头晕再下床。剖宫产手术后24小时宜下床活动,这样可以帮助肠蠕动,减轻腹胀及预防血管栓塞,下床时可以使用腹带或用手支托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

(7)情绪调整:由于产妇对于宝宝不了解,因此会产生自觉没用的感觉,如果喂奶、换尿片等缺少了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安慰、帮助,产妇易极度紧张,感到孤立无援,再加上严重睡眠不足,这些都会影响产妇产后的情绪,情况严重的会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

12.产后早下床活动的益处

生产时,产妇付出很多体力劳动,会感到十分疲劳,的确需要很好休息,但长期卧床休息不活动也有许多坏处,因此一般情况下,产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后24小时就可起床下地活动了。开始可下地如厕,在床旁轻微活动,如感觉体力较差,可在护士或家属协助下活动,以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甚至可做产后运动来促进恢复。及早下床活动有以下好处:

(1)促进宫内积血排出,减少感染的发生;产后血流缓慢容易发生血栓形成,早下地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组织代谢,防止血栓形成,这对有心脏病及剖宫产的产妇尤为重要。

(2)早下地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排气早,防止肠粘连,这对剖宫产的产妇是很重要的。

(3)早下地活动有利防止便秘,尿潴留的发生;有利于体力恢复,增加食欲,促进母乳产生及产后的营养吸收。产后“坐月子”并不是指要卧床休息1个月,而是适当休息和活动,这样产妇才能更好地恢复。

13.适宜产后康复的简单运动

(1)呼吸运动:仰卧,两臂放在后脑,深呼吸,使腹壁下陷,而将内脏牵向上方,然后将气呼出。

(2)举腿运动:仰卧,两臂伸直,平放在身边,左右腿轮流举高,与身体成一直角。这可加强腹直肌的力量。

(3)缩肛运动:两膝分开,再用力合拢,同时用力收缩及放松肛门。这方法可锻炼骨盆底肌肉,预防肌肉松弛和尿失禁。

(4)胸膝运动:跪姿,两膝分开,胸与肩部放在床面,头侧向一边。可在产后10~14日开始做。目的是防止子宫后位。

14.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

(1)体温:产妇产后的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若产程延长致过度疲劳者,体温可在产后最初24小时内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不哺乳者于产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也可发热,体温达38.5℃~39℃,一般仅持续数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体温即下降,这种情况不属病态。

(2)脉搏:产妇产后脉搏略缓慢,每分钟为60~70次,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等因素有关,产后1周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不属病态。

(3)呼吸:由于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产妇由妊娠期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可使呼吸频率减慢,每分钟14~16次。

(4)血压:一般产妇的血压在产褥期平稳,变化不大。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在产后,血压多有较明显降低。

15.产后24小时护理要点

宝宝顺利从肚子里出来了,并非就万事大吉。产后第一天通常是较为凶险的一天,很多问题都会在这24小时找上门来。因此,要想平安度过产后的日子,有些事情是要提前了解,并且在产后第一天必须要认认真真做的。

(1)观察出血量:产后出血是产妇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不管多么疲乏、多么虚弱,观察自己的出血量都是新妈妈最重要的功课。产妇在上厕所时应注意把卫生护垫等收集起来,不要丢弃,出血量较多或阴道排出组织都应及时告知大夫。

(2)多多喝水:顺产产妇下了产床后要多多喝水。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胎头下降会压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产后腹壁肌肉松弛,因而排不出尿。而膀胱过度充盈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也会导致产后出血。此外,由于产程中失血及进食过少也会导致体液丢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补液。

(3)定时测体温:产后发热是大事,不要以为只是头痛脑热而等闲视之。新妈妈在产后一定要养成定时量体温的好习惯,如果发现体温超过38℃就要当心。

产妇在刚生过孩子的24小时内,由于过度疲劳,可能会发热到38℃,但这以后,体温都应该恢复正常。如有发热,必须查清原因,适当处置。个别妈妈乳胀时发热,但随奶汁排出,体温将会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后仍不退热就可能是疾病原因。

(4)多吃蔬菜水果:产后第一天应该吃些稀软但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如肉、蛋、鱼和豆腐之类。有汤水的东西,像鸡汤、排骨汤,对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而且对防止便秘也有帮助。总之,要荤素搭配,开胃口,多样化。贫血的产妇要多吃些猪肝、鸭血和菠菜。抽筋和关节痛的产妇更要继续服用钙片。为了保证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质或点心一类的夜宵。

(5)坐一坐,走一走:很多妈妈在产后第一天基本上是躺着度过的。这样可不好。其实,顺产产妇可以在产后6~8小时坐起来;剖宫产的产妇在术后24小时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总躺在床上。

因此,如分娩顺利,产后可根据体力恢复情况下床,适当活动。产后24小时可以随意活动,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宫脱垂。产后8周可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并且产后尝试做做轻缓的体操,这有助于形体恢复。

(6)关注初乳:初乳不可浪费。一般来说,当宝宝脐带处理好后,妈妈就可以尝试给孩子喂奶了。母亲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带黄色的乳汁,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体,从而保护婴儿免受细菌的侵害,所以这个时候应尽可能地给婴儿喂初乳,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其次,哺乳可刺激大脑形成神经反射,大脑发出信号以增加乳汁的分泌。

16.会阴部容易受伤的原因及护理

会阴部是指女性外阴部而言,尤其指阴道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它是胎宝宝从妈妈腹中娩出的下出口部。

(1)容易受伤的原因

①产妇在分娩中,在宫口开全、胎头拨露时,产力过猛、产道紧小、胎儿太大、胎儿娩出过快或助产技术不良等因素都可造成会阴撕裂伤,严重时还可造成子宫颈、阴道撕裂。轻度仅为皮肤、黏膜擦伤或撕裂伤,中度伤及肛门括约肌,但没有断裂,重度会使肛门括约肌断裂。损伤较轻时,产妇虽然感觉到会阴部有烧灼痛,但一般出血很少,较重的撕伤则可能伴有明显的出血,医生必须进行缝合修补才能保证愈合。否则就会引起大便失禁,给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②施行会阴切开术造成的伤口。这种伤口很整齐,胎宝宝和胎盘娩出后,医生也方便缝合,一般4~5日即可拆线。对产妇来讲,这样做比勉强保护而又难以保证会阴完好更为有利,现已是产科非常普通的一个助产小手术了。

(2)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①术后1周内,最好进食少渣饮食、如牛奶、蛋藕粉、藕粉、蛋汤、米汤、稀粥等半流质食物,以防形成硬便而难以排出,影响会阴伤口。便秘时,多吃些香蕉有利于通便。

②饮食上注意补充蛋、瘦肉,促进伤口修复;多吃新鲜青菜和水果,多喝猪蹄汤等汤饮,除细粮外应吃些粗粮,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③在伤口未愈合前要少吃鱼类,鱼中含有的有机酸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不利于伤口愈合。

(3)产后会阴伤口自我呵护

①保持会阴部清洁。不论是自然撕裂,还是切开的伤口,一般都可在3~5日愈合,每天要用温开水冲洗2次;为防止伤口污染,每次便后用新洁尔灭消毒棉擦拭冲洗外阴,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还需再次冲洗;注意勤换卫生护垫,避免湿透,浸湿伤口。

②防止会阴切口裂开。发生便秘时,不可迸气用力扩张会阴部,可用开塞露或液状石蜡润滑,尤其是拆线后头2~3日,避免做下蹲或用力动作;解便时宜先收敛会阴部和臀部,然后坐在马桶上,可以有效地避免会阴伤口裂开。

坐立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既可减轻伤口受压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错开;避免摔倒或大腿过度外展而使伤口裂开;不宜在拆线当日出院,伤口裂开多发生在伤口拆线的当天,回家后伤口裂开会给处理带来麻烦。

③避免伤口发生血肿。产后最初几天,产妇宜采取右侧卧位,促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不致内积而形成血肿,影响愈合,也可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流入伤口,日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待4~5日后伤口长得较为牢固,并恶露难以流入时,便可采取左右轮换卧位;注意会阴切口的情况,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且越来越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及时进行处理。

④避免会阴切口感染。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缝线,以利脓液流出;局部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或用清热、解毒、散结中药液清洗伤口;使用台灯进行局部理疗也可促进伤口愈合。

⑤小心护理水肿伤口。伤口水肿时,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95%的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进行局部热敷、湿敷,每日2次;卧位时,尽量将臀部抬高一些,以利于体液回流,减轻伤口水肿和疼痛。

17.产后腰酸背痛的护理

产后常见的腰酸背痛是在生产过程当中,韧带拉伤所造成的。通常需要以热敷处理,多卧床休息,约1周之后应该会改善。

18.促进生殖器官的健康

(1)观察恶露分泌:恶露在产后10日应该就变得清淡,如果量一直很多,要请医师确定原因。基本上剖宫产的产妇恶露的量会比较少、比较清淡。

(2)子宫复旧:产后居家护理的重点之一是观察子宫恢复的情况。一般而言,生产之后子宫约在肚脐的位置,产妇要观察子宫下降的程度是否正常,自然分娩的产妇可以按摩子宫,但剖宫产的则不宜。

(3)预防尿失禁、子宫脱垂:因为怀孕和生产的过程造成韧带松弛,会导致生殖器官的松弛,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现象,最好的改善之道就是产后运动。

(4)产后要预防排尿困难:如果第二产程的时间过长,产妇常会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形。正常的情况下,自然产后4小时应该排尿,如果有困难,医院会放置导尿管帮助排尿,通常休息1日之后情况会有所改善。

怀孕末期孕妇常会有静脉曲张、痔疮的形状,专家建议,产后不要马上急着手术,可以在尝试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及热水坐浴的方式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