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32077200000062

第62章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赵峰以江苏省为例认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是微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安排的互动过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劣最终会在集群微观基础和制度安排的优劣上体现出来。在形成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微观基础本土化和研发机构本土化方面,江苏城市群仍任重道远。他指出,目前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体的集群微观基础格局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竞争力;FDI导向的制度安排体系导致江苏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路径依赖,难以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开发。如何促进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区域比较优势向区域竞争优势的跨越仍然面临着微观基础再造和制度创新安排的艰难。

陈广汉等对1998~2004年全国与各省区专利申请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第一,全国与各省区国内三种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增长迅速,说明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这种创新能力的发展很不平衡,北京、广州和上海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第二,专利申请中“外观设计”仍占绝大多数比重,“发明”占的数量比重仍然最小。第三,研发支出对省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正向影响,但它不足以充分解释省际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这种作用具有滞后性。第四,竞争程度或者产业基础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衡量的省区竞争程度对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面影响。他们指出,政府如欲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以支撑持续的经济增长,那么从催生发明专利的方面来讲,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支出是必要的,而优化竞争环境,使得更多企业得以蓬勃涌现并进行公平竞争也非常重要。

舒元等区分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强省际数据横向可比性的基础上,应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4年各省区的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他们发现,我国的TFP总体上是增长的,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他们应用非线性广义最小二乘法,探讨省际技术进步的空间扩散问题,证实了我国存在着从北京、上海、广州向其他省区的技术扩散,这种扩散依赖于空间距离。他们指出,技术扩散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不仅能够带动自身的技术进步,而且能够促进其他省区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