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32077200000041

第41章 发展战略及其调整

(一)现行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栾惠德等认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促进进口与出口趋于长期均衡是有效的。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发现,进口与出口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协同变化关系,过去五十年中,我国基本保持了外贸平衡,无论贸易逆差还是顺差都是一种短期现象。对协变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短期内出口能够对进口的波动做出调整,而且随机冲击的影响都只局限在短期,不具有长记忆,这一结果完全符合趋势平稳过程的特征,而与常规的协整模型分析具有显著差别。由于趋势平稳过程对随机冲击不具有永久记忆能力,所以适时调整宏观政策将有助于实现进出口的自动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于立新等指出,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实践,这一战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第一,出口导向政策使我国对外经济与能源资源消耗同步快速增长。作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及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已经到了全面趋紧的阶段。出口导向政策使“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二,国内生产要素价格定价偏低,造成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收取的加工费只占出口商品价格的很小部分。第三,单纯压低劳动力成本促进出口,并没有使本国国民福利增加。第四,出口导向战略强化了我国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第五,我国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企业无法依照国际市场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李善同等考察了后配额时期中国、欧盟和美国纺织品贸易政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无论征收出口税还是设置配额,对中国、欧盟和美国来说,福利都将受损,而东盟、印度、孟加拉国等这些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中同中国属于竞争者的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将得到改进。对中国来说,损失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的流失。第二,在征收出口税的情景中,2005年中国的纺织和服装出口在全球、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和服装进口中的份额相对于基准情景将下降2~3个百分点,在设置配额的情景中,2005年中国的纺织和服装出口在全球、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和服装进口中的份额相对于基准情景将下降3~7个百分点。中国份额损失的最大受益者是OECD国家和拉美及加勒比海国家。

(二)对外贸易要树立新的战略导向

简新华等研究认为,中国必须要树立新的战略导向,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相似,当前中国的外贸增长也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主要依靠低生产要素成本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形成国际竞争力,以数量扩张、劳动密集和低价格取胜,低效益、难持续的外贸增长方式。这在一定阶段发挥了拓展海外市场的功效,然而现在面临外贸条件恶化、外贸顺差过大、外贸依存度太高、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高新技术引进困难、资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剧等一系列难题,所以必须转变发展战略,形成新的外贸竞争力。总体的方向应该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外贸增长转变成为一种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市场多元化、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科技兴贸、以质取胜、产业结构合理、加工度高、附加值大、高效益、可持续的新的方式。在此战略下,中国才能实现外贸结构优化和升级,在新的竞争中占领更广大的国际市场。

研发活动的进展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柳剑平等为促进本国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而从贸易政策的角度开出了药方。当R&D活动的国际溢出处于较高水平时,各国政府有必要对本国企业从事的R&D活动采取事前补贴措施;而当R&D活动的国际溢出处于很高水平时,各国政府有必要对本国企业从事的R&D活动采取事前补贴和事后征税搭配的措施;在R&D活动的国际溢出水平较低时,自由贸易政策的效果优于上述两种政策措施的效果。政府相机执行恰当的贸易政策,将推动本国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