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32077200000004

第4章 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主要进展

相对于2006年的经济研究热点,2007年的经济理论研究就总体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进展。(1)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试图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近10%的年平均增长率,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自然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经济工作的主题或第一要务是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也可以归结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2007年学界从经济制度、自然禀赋、人口红利、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环境、经济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外贸、城市化、政府作用、资本形成、金融发展、企业家、消费和储蓄等方面解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原因及其实现机制。这些解释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即需求拉动的经济发展和供给推动的经济发展。需求拉动主要是投资和外贸拉动,现在正在向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转变。供给推动主要是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推动,现在向结构优化推动转变。(2)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实现机制。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已经讲了多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历史转型,即从适用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转变为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这就是说,要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还必须把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和方式。(3)经济发展的周期与波动。自2003年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07年超过了11%,并伴随着越来越快的物价上涨。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发展的大起大落,学者们对经济发展周期和波动进行了预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三农”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1)对工业反哺农业做出了进一步的深化分析,表现在:一是揭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工业与农业相互依存的内生增长模型;二是提出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三是从长三角的实践经验中理论提升出我国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从而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上又扩展到城市反哺农村。(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完善仍然是讨论的热点,显示了学者们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上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分歧,看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找到新的分析范式。(3)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这靠分散的单体农户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寻求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路径。2007年的研究,一是提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合作社一体化、“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专业农户”等多种农业工业化模式;二是对合作社进行了制度探讨;三是研究了韩国、印度等国的合作社,以期为我国合作社的建设提供借鉴。(4)2007年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及其粮价的快速上涨,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受到关注。这主要从粮食流通、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策略、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财政成本及风险、土地制度、科技进步、粮食直接补贴、粮食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增长、粮食安全的成本与收益等角度构建了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货币政策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1)针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失衡,特别是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等,进一步探讨货币政策在我国的有效性,试图揭示出货币政策在理论上的有效性与我国实践中效应被严重削弱这一矛盾的形成机理,并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流动性过剩下对货币政策独立性,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2)从融资结构、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存贷差、不良资产等方面对中国M2/GDP过高做出了解释,并探讨了M2/GDP过高与中国的金融深化、商业银行支付风险之间的关系。(3)从结构变化、外部影响、货币需求等方面对国际经济学界称为“中国货币之谜”现象进行解释,试图找到大量“迷失货币”的形成原因。(4)针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条件,对货币政策的运行进行中国化的扩展,即全国层面的货币政策研究,扩展到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性、省际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的研究,从而使货币政策的研究越来越符合中国的实际。

第四,公共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1)随着对政府职能定位的逐步明确,以及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如何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就成为公共经济研究深化的亮点。这主要从政府体制改革、政府干预的效率边界、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政府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等揭示政府的投入产出关系,甚至提出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性价比的分析思路,这就把政府也真正作为一个市场经济运行主体放在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加以研究,从而为运用企业的精神改革政府体制和优化政府经济行为开辟了道路。(2)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地方政府行为自然也就成为公共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2007年的研究主要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地方利益等方面解释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而且还具体针对中国加强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了地方政府在地方发展竞赛和利益诱导下的行为方式。(3)随着市场失灵出现而要求的政府职能强化,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诸多难题的情况下,对政府作用的期待就可能超越政府的能力以及政府管理的效率边界,从而导致新的政府失灵。为防止政府失灵的出现,就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外建立第三调节者,这就是发挥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的作用。2007年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中间组织的作用等,这意味着我国公共经济管理理论越来越趋于完善。

第五,对外贸易和外贸政策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1)加大对外服务贸易的比重,是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举措。2007年的研究,一是努力揭示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依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寻求发展对外服务贸易的路径;三是探讨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机制与政策,以期通过融入国际服务产业链迅速拉升中国的服务业。四是对我国对外技术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进行了具体探讨。对外服务贸易的研究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理论的深化。(2)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各国针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这就需要探寻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方式和方法,以确保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这些探讨主要:一是分析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国别和商品结构,以及WTO成立以来的全球反倾销摩擦及其特点,以厘清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和类型;二是提出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基本途径;三是寻求我国外贸出口和谐发展的思路。(3)深入探讨了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六,研究方法的重要特色。2007年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对已有的经典理论进行检验,找到这些理论对中国经济的有效性和历史局限性,这就为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以及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找到了实践的依据,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和积累了难得的素材。由此可以兴奋地看到: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的新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