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超越了人们的想像力,股市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幅上涨行情,勇夺全球主流资本市场涨幅桂冠,创出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最高点。随着股价大幅上涨,财富效应日益显著,场外资金加速入市,股民、基民日益增多,几乎所有的记录都被改写。从表面上看,不断被刷新的是指数高低点位的交错和市场成交水平的涨落。但实际上,被刷新的却是整个资本市场,是一个市场有层次地推进。
与往年相比,2007年资本市场具有四个显著特点是:(1)证券信用交易的开启以及多种类基金产品的推出,这为证券市场股指的冲高提供了资金保证,市场市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参与者规模高涨。《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规定》为券商开展证券信用交易铺平道路,放大了资金使用规模,改善了捉襟见肘的资金面,缓解资金压力紧张的困境,意味着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将对资本市场产生促动作用。与此同时,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强大支持,市场的基金产品数量和基金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已构建起一整套包括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封闭式基金等产品体系,风险从低到高的完整的基金产品线;(2)不断创出新高的股市,由此引发关于股市泡沫的争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进入2007年四季度,贯穿两年的上升趋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两市指数展开下跌形态并持续至今。(3)港股直通车的试点政策,激活了港股价格的推高。由于A股股价和H股股价呈现出较大的价差,同一资产价格在不同市场存在巨大差价。2007年8月,外汇管理局宣布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居民个人可以用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并直接对外进行证券投资,初期首选香港。该计划的公布引发了港股价格的一轮上涨,后因考虑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原港股直通车方案暂缓推行,但争论一直未休止;(4)第四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在加深和扩展,为此,美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H股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A股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和香港市场的调整下,A股也在大幅度的探底,有迹象表明,A股市场正在由牛市向熊市转变。
(一)2007年资本市场运行情况
尚福林认为,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资本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期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形成、推动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积累国民财富等方面的功能,使资本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李大霄认为,随着特大型股票的成功发行和上市,市场规模限制被成功突破,A股市场容纳了更多的大型股票,股票资源变得不再稀缺,导致质地不好的股票的流动性将向质地好的股票转移,存量股票的流动性向增量优质股票转移,非指数股票的流动性向指数股票转移,投资型资金向蓝筹聚集,投机型资金因衍生工具的导入也向蓝筹聚集,由于大型股票的权重较大,大盘股票控制大盘指数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壳资源的价值会随之下降,会对投资品种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杨松认为,机构投资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投资力量,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规模持续增长,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稳步加大投资力度,企业年金开始在资本市场进行实质性运作,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签订企业年金合同,证券公司整合理财业务,信托公司证券信托投资计划进一步发展,QFII的获批数量持续增加,投资额度不断扩大。
祁斌认为,市场整体低估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整体估值已经不能带来上涨动力,现在上涨动力除了来自贸易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还有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在收紧流动性的政策环境下,中和泛滥的流动性就成为可能,在存量扩容和增量扩容的大环境下,股票增加的速度与资金增加的速度相对平衡,甚至不排除股票增加的速度大于资金增加的速度的情况发生,在部分板块已经出现泡沫的基础上,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就尤为必要。
孙莉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结构中,规模大、业绩好的公司偏少,规模小、业绩差的公司较多,需要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进行调整,由于大蓝筹相继海归,采用回归A+H,发行A股方式,增加了大盘蓝筹的数量,由于市场优胜劣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重组并购日趋活跃,有效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
(二)2007年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吴刚等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制度变革,结束了上市公司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历史,改进了市场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基础的一致,清除了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障碍,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新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公司治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基于全流通市场条件的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成为投资者的稳定预期,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并引导着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体系走向理性回归。
陆媛认为,在融资方面,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的证券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实施首次公开发行预先披露制度,确定上市公司再融资市价发行原则,引入配股发行失败机制,强化市场对证券发行主体的约束机制,推出全流通下的询价制度、向战略投资者的配售制度、A+H同发、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非公开发行、股本权证等制度安排,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得到进一步创新,中国证监会取消了首次公开发行一年的辅导期和对融资时间间隔的限制,简化了证券发行审核程序,缩短了受理企业申请至核准发行的平均周期,已经基本解决企业排队等待批准发行的局面,融资效率大幅度提高。
周春生等认为,在一个成熟市场中,市场层次非常丰富,有主板市场,有创业板市场,有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市场和粉单市场等,市场地位和股票价格等方面的差别非常明显,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政策的逐渐推进,三板市场会扩大和提高效率,创业板市场有望建立,股票价格在各个市场的排列会变得非常分明,价格体系的理顺就成为可能,对于应该归类在相应市场的股票有非常强烈的股价重新定位的要求,有利于为不同的资金搭建不同的平台,让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资金来源。
纪路认为,我国尚未建立稳定的资本市场机制,只有单边运行模式,单向利益形成单向运行方向,市场波动相对较大,随着双向交易机制的导入,盈利模式改为双向,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就会启动,定价的合理化进程就会加速,投资习惯和思维模式就会更加理性,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一系列金融创新如备兑权证和融券制度等都能有效实现这些功能。
胡汝银认为,我国市场化的公司债券市场已经起步,目前项目制式的企业债券将会逐渐让位于市场化的公司债券,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很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需求和现实状况,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朝着更好的为其功能服务的方向前进,由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和控制,发行公司债券应从上市公司尤其是优质上市公司开始。
(三)2007年资本市场调控政策
郭飞舟等认为,财政部宣布2007年5月30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由1‰调整为3‰,这种突然袭击直接导致了第二天股市的大跌,百只股票连续出现了5个跌停,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股票未能恢复此前的股价水平,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风险教育,它改变了市场投资观念,催生了下半年的价值投资。
李丰才认为,流动性过剩是2007年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为了对冲不断增加的流动性,央行年内6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出台一次紧缩性政策,这种频度和力度,在我国调控历史上前所未有,频繁出台的货币政策组合拳,在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终上升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李永森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丝毫没有慢下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2007年5月21日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原来的3‰扩大至5‰,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升幅超过了6%,人民币升值预期成为股市向好的原因之一。
杨晓舫等认为,我国曾经采用新股上市当天计入指数的计算方法,由于在火热的市场中继续采用老方法会对每个新股上市起到火上加油的效果,所以管理层改变了新股计入指数的方法,由于改革不会在市场低迷时再倒退回去,因此它将深刻地影响市场。
谢罗奇等人认为,过去证监会既管市场监管又管市场价格,现在其监管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市场的制度建设、环境净化、市场发展战略的制定落实以及违规的处罚等基础建设上,对指数的涨跌开始淡化,在市场机制真正确立以前,管理层还要关注指数,因为它是检验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关注指数并不是操纵指数,在监管职能的行使上,由过去的证监会集中监管开始向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交易所分级监管,证券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各司约束之责的监管机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