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与食疗
32076600000005

第5章 时令物语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

在每年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我国古代还将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立春十五天的三候为: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意思是说,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过后,冬眠蜇居的虫子开始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向水面上游,尚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象是背负在鱼的身上。

立春时,斗指东北,即指向寅,太阳黄经为315度。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蜇,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开始萌芽,农人也开始忙着播种,一年四季从这里开始了。

《礼记·月令》里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是说古代帝王为了表示对于时的尊重,在立春到来之前的三天,即开始斋戒。在基层社会有“鞭春”的习俗即鞭打土牛的仪式,一般由地方官员主持,以显示政府对时间的把握及对农工的督导。故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关于立春与天气、农事之间关系的民谚较多: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蜇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月令七十二候集》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应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却有些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太相符,但是,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