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群星故事群星梦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播音:雪莉
(出《小星星》童声,压混)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
(童声)
出唐艾林女儿录音:爸爸,天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星星啊?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吗?我也是一颗星星吗?……
出众团员录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会唱歌的星星。聚是一团火,散开满天星。最闪亮的星。我们不是明星,我们每个人是一颗颗的小星星……都是很渺小的,但在一块儿,它们的光亮会是很长久的……
雪莉时间——群星故事群星梦
这是一群内心充满阳光的爱乐人,
出众团员录音:我是老师,来自宁波市国税局,城管工作者,来自宁波市公安局,工程师,电视台的,我是一名会计,警察……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团队,
出众团员录音:今年54岁,今年30岁,44岁,55岁了,29岁,今年58岁……
他们用音乐播撒快乐与和谐,他们用歌声唱响梦想与追求。
出众团员录音:一个个都是热泪盈眶的,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样,十个人在一起,一起开心、一起唱歌、一起笑、一起流泪,很有幸福感,很满足,越活越年轻,每回想到能(来合唱团)唱歌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可开心了,温暖……
聆听他们的故事,
感悟我们的人生,
(齐声:我爱群星……)
很多大的故事也许会忘记,但是一个小小的场景真的无法忘怀,
群星故事群星梦。
宁波群星合唱团成立于2004年5月,隶属于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由宁波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指导的一支业余群众合唱团体。全团共有来自全市社会各界的团员70余人,坚持一周两天的排练不间断。2010年参加第六届世界合唱大赛获得锦标赛铜奖。
(宁波新年音乐会新年好的歌声,压混)
当聚光灯次第照亮,当我们群星合唱团的每一位团员从心底里唱出新年好。在宁波音乐厅,迎新音乐会中,当纯净的歌声悠然响起,我禁不住泪涌。7年来,记不清这感人的和声有多少次激荡起我内心的波澜,连同那些我们一同经历过的欢笑、喜悦、汗水和泪水。
(参加世界合唱大赛曲目)
还记得2010年7月17日,我们齐齐站在世界合唱大赛的舞台上,静静地等待一个时刻。当获得锦标赛铜奖的消息传来,笑容绽放在每一位团员的脸上,那微笑扬起的,不仅仅是团员们嘴角的弧度,更是那缓缓流淌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一段圣咏,那是我们共同的心跳、共同的梦想。
出副团长柴刚采访录音:世界合唱比赛在国际合唱界被誉为合唱奥林匹克,作为宁波市唯一的一支合唱团参加那么重大的一个比赛,可能大家都不相信,我们今晚上在排练,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哪个老师来排练,几个老师重病,还有世界合唱比赛组委会有一个要求,有一首作品必须是英文歌,啃硬骨头,然后英文一句一句学,从早上7点一直练到晚上11点,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事情,如果我们能站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就是胜利者,最后我们拿到了锦标赛铜奖。
就像那首我们参加世界合唱大赛的英文歌《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是的,嘴边、心中、记忆里总是有如缕的歌声回旋,歌声里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出副团长唐艾林采访录音:作为业余合唱团最大的难点我觉得首先是在人员的流动上。合唱是整体的艺术,这是业余合唱团很大的瓶颈,现在慢慢都克服了。把它(合唱团)作为一个心灵上的家园,精神上的归属,我们自发地从内心深处喜欢这个团体,这个团体真的非常不容易,合唱比赛的时候我刚好身体最虚弱,但是我一定要去给他们鼓劲,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提起“群星合唱团”,唐艾林老师那双令人印象深刻的圆溜溜的黑眼睛就会闪起亮光,连说话的嗓门都大起来。我能够感受唐老师对于“群星”的珍爱,对于音乐的全情投入。
出团员李柳采访录音:有一次排练中唐老师没能来给我们排练,中间那个椅子和谱架放在那儿,那天星期六,下午两三点钟的太阳从窗外照进来,我觉得那个场景就像是在等待一样,没有老师来给我们排练,我觉得我真的很希望那个时候唐老师能进来,那个椅子,沈老师在那儿弹琴,我就一直看着那个空空的座椅,还有一束阳光照进来……
还记得唐老师悄悄走进排练教室的时候,惊诧停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在一片掌声中,在莹莹的泪光里,我们看着唐老师熟悉的笑脸,他继续歌唱。
出团员余林采访录音:人完全认不出来,跟以前的形象完全不一样,当时唐老师身体伸不直的,是一直勾着的,就是看起来很心酸的样子。
出团员李柳采访录音:真的是判若两人,以前唐老师声音那么洪亮,眼睛那么闪闪发光,哪怕是在他临近录音的时候。那个时候唐老师还没有检查出生病,我看到唐老师他累得满头大汗的,真的是,他用他的生命在热爱我们的集体。
出团员余林采访录音:我们在唱那首《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我永远会带着你的心,就像我们会永远带着唐老师的心,看到他坐在钢琴前,感觉又回到以前。
出团员李柳采访录音:大家都特别开心,我也特别开心,我就说要大家排队,跟唐老师拥抱,有时候拥抱胜过很多语言。
(出合唱团唱的团歌《群星颂》)
出团员丁萍采访录音:参加世界合唱比赛之前,我们的一个强化训练,当时提起来,我们给唐老师唱首歌吧,就是唱《群星颂》这首歌,然后就开始拨打电话,给唐老师唱歌,因为这首歌是我们群星自己的歌,而这一次唱又是不一样的,有一点点悲伤,所以唱得特别动情,唱着唱着眼泪就唰地下来了。
出副团长唐艾林采访录音:他们在那边流泪,我们在这边流泪,我跟包春我们俩把免提打开,边听边在流泪。
出团员李柳采访录音:我相信唐老师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歌声,还有我们对他的爱,还有期盼,还有祝福,还有祈祷。
泪水从眼角滑落,声音哽咽,但我们依旧歌唱着,哪怕是因为激动而已经走调,因为我们知道,电话的那一端,我们的唐老师正在倾听着,感受着我们的爱和祝福。
那一天,电话那头长时间没有回声,只有我们的歌声久久盘旋。当最后一个音符渐渐飘散,四周一片静默。这一刻,分明是歌声连接着我们彼此。我们的心和唐艾林老师一起跳动。
出唐艾林妻子,合唱团成员包春采访录音:折个一千个。
出团员余林采访录音:一边排练一边折千纸鹤。
出唐艾林采访录音:我回来的时候他们给我挂好了,看到这个我眼泪刷就流下来。
出唐艾林妻子,合唱团成员包春采访录音:也有男士折出来的很粗糙的,能看出来像母鸡,从千纸鹤上面能看出这么一份群星合唱团给我的浓浓的情谊,给我和唐艾林的这种力量。我想他一定会健康起来,一定会回到大家身边,跟大家在一起,我也很渴望能跟大家在一块儿,重新站在合唱的舞台上,跟大家一起唱。
(音乐扬起,转)
出团员李柳采访录音:我是2006年7月份来到宁波的,就一个人,大学时代是合唱团的,所以特别热爱合唱,我就在网上搜了一下宁波合唱团,反正跳入我眼帘的就是宁波群星合唱团,我当时就找着去了,我记得当时就在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特别特别美,内心的那种享受,慢慢开始了和群星的一种缘分。
出团员余卓敏采访录音:我从小喜欢唱歌,1990年的时候因为出过一个事故,嗓子失声了一段时间,喜欢上摄影,但后来从一张报纸上我看见群星合唱团招生,我觉得我应该接触下,进入合唱团以后我才发现不光是你一个人要唱得好,是要大家都唱得好的时候那才是合唱,和谐的美妙的声音才是合唱。
出团员孟庆云采访录音:我是2005年第二批进团的,“你被录取了”,当时一句话就让我很开心……
很多人都是在这样的偶然之中加入群星的,从一个一个音符到一首一首歌曲循序渐进;从此,一个歌唱的世界,一扇美的大门,在心中洞开。而每逢周三晚上和周六,一周两次的排练也就成了心底的一份期待,并在这期待中感受着快乐。
(排练现场录音)
已经说不清和群星是怎样的一种感情了,那是一种依恋吧,好像还有默契。一首乐曲从一个音符开始一点一滴艰难的磨合过程,也是一群爱好音乐的人在歌声中相识相知的经历。
成师兄,他在遭受交通事故后一度失忆,谁都不认识了,当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病床上的他已经不认识我们了,但是他还能唱歌,能唱出我们的合唱歌曲,我由此相信音乐是怎样深入一个人的灵魂并最终成为他生命的全部的。
让我感动的还有李柳,这个坚强可爱的女孩,每周两次坐中巴车从奉化赶来参加排练,很少有请假的日子。当我们在长城脚下第一次知道总是带着阳光般笑容的她居然曾患有骨瘤,当时的震颤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想这样的感觉不会是我一个人才有。
出团员陈龙翔采访录音:就我们在北京参加完国际合唱比赛以后,爬长城,我那个时候才第一次知道,她的脚有病痛,那个时候说实话我的心很震颤,从来没想到每次排练都那么早到,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的她竟然是一个曾经身患重病的女孩子,让我非常非常感动。她说了她怎么热爱合唱,怎么样战胜自己病痛,真的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坚持,一种坚强。
请继续关注《雪莉时间》群星故事群星梦。
记得李柳说过,即便以后不再歌唱,但曾经在这里,在歌唱中获得的快乐与满足,不会消失,那些青春姣美的容颜,带着友谊,留存心底。犹如那空谷中,留着袅袅的回音……
出团员李柳采访录音:我愿意跟每一个人说我是群星合唱团的,我很自豪,网上那些朋友们,我都会把我们比赛的网址链接给他们,我到哪里我都告诉他们我是合唱团的,他们都很羡慕我。在这个团体里我真的是觉得很幸福,我一个人在宁波,是外来人口,然后我来到宁波以后,到了群星合唱团,我就是群星合唱团团员了。真的就是团员之间那种爱,让我舍不得离开,因为我的腿不是很好,他们真的每次很关心我很关心我,免得我要做公交车,很多人都会带我一程。而且每次上楼梯下楼梯,他们都会帮助我的,都对我特别好。那个特殊贡献奖,讲一讲获奖感言,那个画面我一直都不会忘记。我好像发自内心地想说一句话,我在群星合唱团待了这么四五年的时间,我就像一条快乐的小鱼一样,在这个集体里面游来游去,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不停往外流,特别特别幸福。
(合唱练声的空灵人声)
纯净的人声犹如天籁,空灵飘逸,我们在发出一个婉转的声音,向着上方而去,舒展,升腾,宁静,安详,让我的心久久地沉醉在旋律之中。
我时不时地会闭上眼睛,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那微风拂面的感觉,那阳光照耀的感觉,自由自在。歌声,也是人生,是人生的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喜怒哀乐。
出团员李明采访录音:我父亲和母亲在不到六年时间相继去世,而且他们岁数都不大。这些年忙工作忙孩子,忙自己的小家庭,也没有照顾到他们,所以他们去世以后我心里非常非常内疚,确实是愧对父母,要靠吃安眠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后来可以说是参加这个合唱团让我摆脱了这种愧疚,后来我就一天天快乐起来,健康起来,笑呵呵的,都开开心心的,很阳光。
出团员秦玲莉采访录音:非常喜欢,我离不开这个合唱团了,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个,溜出医院去参加一次排练,我坐在床上(受伤的)脚翘在那里放声地唱。
出团员熊艳梅采访录音:原来没离婚之前我也很忧郁,没有笑脸的,到合唱团我所有的照片都是笑脸,很开心,很开心,像做梦一样的,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我真的觉得这是我自己吗?
出团员郑少华采访录音:我记得2007年12月16日,我儿子百日的日子,我儿子是9月8日出生的,这时候二十多个团员一起到我们家里来聚会,大家都带来很多很多节目,唐老师女儿阳阳,王菲儿子东东,陈龙翔儿子他们都经常到合唱团,哎呀,太开心,太开心了……
很多时候,群星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无数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我们因为音乐走到一起,感受着这份快乐与执着。每次课间,亲切的、开怀的、俏皮的,爽朗的笑声一丛丛,一簇簇,很温馨,很温情的感觉。
出团员余卓敏采访录音:(事情)发生在2009年9月29日,那天(我们)到省里去参加比赛。有人就曾经在我们自己的QQ群里看见我的生日是29日那天,我妈妈她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给我过生日,那天等到下午临出发,我妈给我打了个电话:“生日蛋糕我已经给你定好了,我等你回来。”我们这个比赛也如愿获得了金奖,晚上在路上他们就在车里面为我唱生日快乐歌,当时我很开心,我觉得我收到一份很特殊的礼物。回来以后我们在总结会的时候,大家都提议,要为我唱生日快乐歌,有人起头一起为我唱生日快乐歌,我想可能我这一生这个生日是最隆重的,最难忘的有40多个人为我唱歌。当我们团员有过生日的时候,我会用更热情的声音为他唱生日快乐歌。
(群星团员为团员唱生日歌过生日场景)
歌声记录着我们共同的瞬间,定格着那么多的笑脸,凝聚着那么多的话语。每天上班、下班、走台、排练、化妆、演出。生活周而复始。在部队、在监狱、在东钱湖畔、在太白山下、在九龙湖畔,感谢群星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个天地,让我如此真切而又深刻地感受到了合唱艺术的真谛,让我感受那传播美丽的快乐。
出团员企业厂长、村支书陈建平采访录音:2005年春节的时候参加了群星的排练,没有一堂课落下,2006年在自己村里发起了一个“连心之音”文化基金会,2008年的春节,群星艺术团到我们村里去慰问演出,企业的员工都过来,他们都非常感动。把合唱的理念用到工厂的管理上来,有一个员工在慈溪演出的时候认识了我,他是从贵州过来的,我说:“那你到我工厂上班(吧)”。
在社区、公园的露天广场中,在大剧院、逸夫剧院宽阔的舞台上,在寒风呼啸的元旦下午,在灯火辉煌的“五一”晚上,在风驰电掣般赶回团里的周日深夜里,我们用心歌唱。
伫立在春光里,我们向着太阳歌唱。我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徜徉于天空与草原之间,自由如我。(歌声)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我们唱《铃儿响丁冬》,摇摆着,浑然忘我。(歌声)
在炎炎的夏季,我们唱《江南古镇》,我们的声音如水波一样余韵缭绕。(歌声)
在浓浓的秋色里,我们唱《菊花台》,在凄美的月色与凋零的花朵中,沉醉于那忧伤清婉的旋律中,融入中国风的古典与唯美。(歌声)
在春风、夏蝉、秋雨、冬雪的轮回中,我们歌唱着,蜕变着。
出团员王俭采访录音: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不是歌唱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的歌声最后要达到的最好的效果,这才是它的魅力。我们的团也是一个美丽、温暖的团体,我们互相在一起取暖。你看我这样皱纹很多,其实真是孩子,每天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否定自己,如追求歌声,逐渐把过去不好的改掉,然后追求最完美的东西,这就跟我们追求(完美的)人生是一样的。
是的,在音乐面前,在美好的和声里,我们是一群满怀希望的孩子,单纯、无瑕,只有对音乐汹涌磅礴的热情,只有心与心之间的靠近。
出团员秦玲莉采访录音:就是超过了其他,物质追求也好,名利追求也好,都可以放弃的。四个声部,有时候甚至八个声部,一个声部再分成两个声部,这种旋律发出来的声音太美太美了,这个在唱的时候真的是享受。有时候人非常疲劳,工作非常累,心情非常不好,一唱歌就全宣泄了……
对合唱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纷繁的尘世之中,最爱的,就是浸润在这样的和声中——静静的、纯纯的,当歌声撕扯出那段曾经触动过心底的情感与岁月,我们感受着欢笑、收获以及终将散场的遗憾和怀念……
(出朗诵)
我忘不了镜湖山庄的表彰会上,李柳和余卓敏他们真挚的泪光。
我忘不了绿野山顶上,我们满怀虔诚,为唐老师祈祷。
我忘不了那一千只用心折叠的纸鹤,随爱飞舞的模样。
我们更忘不了唐老师悄悄走进排练教室的时候,大家眼里的泪光。
我把每一次见面当做了盼望,
我把每一次问候当做了习惯。
能参加群星真好,能认识你们真好
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
我们会想起这一切……
(创作者、朗诵者之一团员陈龙翔讲述创作朗诵此诗背景)诗上写的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这是我第二天要去露营了,前一天晚上写的,一口气把它写下来,一边写一边自己感动地流泪,在我们的露营篝火晚会上,我用这首诗表达了对群星的感情。那天放孔明灯的时候,我们带去了二十几只孔明灯,大家一群一群围在一起,孔明灯一盏一盏点燃,天空中孔明灯越来越多,一盏一盏就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然后一起唱《群星颂》,然后大家都默默祈祷,祝愿我们的唐老师早点康复,祝愿我们的群星越来越辉煌灿烂。
(出《群星颂》歌声)
不知有谁轻轻唱起了我们的团歌《群星颂》,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在深情的歌声中,越来越多的孔明灯向夜空飞去,越飞越高,在夜空中如群星一般星星点点。
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欣赏到如此美丽的夜空,那一晚我仰卧着,面对着灿烂美丽的星海,不能入眠。我觉得星星很近很近,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在群星之间了。
(《群星颂》歌声继续,压混)
团员:群星合唱团有我们电力系统的员工,我热爱合唱艺术,群星群星群星加油!
团员:我是个搞气象工作的,一直跟天打交道,现在跟天上的星星们打交道,感觉很快活。
团员:我来自宁波公交总公司,今年58岁,在企业即将退休了,然而在群星我还是个新团员,歌唱着是美丽的。
团员:我来自海曙少年宫,是一名声乐老师,也是一个孩子王。我来群星有一年零五个月了,我爱群星,群星最棒!
团员:我来自毛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在群星唱歌4年了,在群星唱歌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团员:我来自骆驼镇中心幼儿园,我是建团第一天来到群星合唱团,我在这个合唱团找到亲情友情,我感到太快乐、太幸福,跟儿子同台演出,真的很开心!
(《群星颂》歌声扬起)
我们都只是平凡的一群人,我们的生命不正是这样一颗颗闪烁的星吗?再微弱,再孤独,都要执着地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相互照耀,彼此取暖。也许,无论少了哪一颗,夜空还是依旧明亮,但我们愿意这样默默地闪亮,用生命为夜空谱写璀璨!
(出《小星星》童声,压混)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专题大奖
文学专题 致最后的七月——七月派诗人孙钿诗中那些随风飞逝的往事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播音:雪莉、瞿弦和
我听见,诗人在回忆里狂奔!
我真想用绳子捆住双手
不让我的诗
在便笺上在心灵上在花丛中狂奔
——《我的诗在便笺上狂奔》
无数的诗,在他的脑子里不断地轰鸣,显得寂寞而坚强。
……他是一粒种子
没有死……
他发芽了……
——《行程》
是他决计把生活变成了诗,在重复无尽的岁月里,做着诚恳而不屈的回答。灾难的年代
过去了
不再来了
——《生命的叙诗》
孙钿:我的生命同诗联系在一起,苦难当中也想到诗,欢乐当中也想到诗……
如今,诗人老了。
老到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于是,我们的采访一会儿是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一会儿就是老先生突然发出的大声回答。
因为诗人老了!
95岁高龄的“七月派”诗人孙钿,静静地拢在窗口斜射进来的阳光下,笑眯眯地看着我。一个曾经以自己的语言当子弹,在烽火硝烟里写作,在白色恐怖里写作,在东京早稻田、在香港书肆里不停写作的诗人,今天,在我的稿纸上写下了很多地名,很多名字,萧红、潘汉年、廖承志……并且不停地问我:这些名字你知道吧?
采访
孙钿:那个时候萧军经常要打萧红,在上海的时候,她就来找我,那时候我是党员,同廖承志在一起,廖承志知道吗?
我想说,这些人我都知道,可是老人听不到,还是顾自说着,颤颤地写着,我猜想,他一定又看到他们的模样了。也对,我知道些什么呢?一个名字?一段轶事?老人一定觉得遗憾极了,那些岁月里的呼吸已经那么遥远,难以复活。
他依旧颤颤地在纸上写着:诗是我的生命。(热闹的街市声传来)
我理了发
镜子里
看到了我自己
二十五年不见了
我到饭店
稀里呼噜
吃了一碗大肉面
舔舔嘴唇可美呢
自行车的车轮在飞转
我有点头晕
我的身子浸在浴池里
深深舒了一口气
诗叫“第一天”。这个1980年的某一天,被诗人看作了永久的第一天。从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25年的噩梦结束了。诗人捡起废弃了25年的笔,要知道,“大肉面”也成了诗,“自行车的转动”都能让他幸福到头晕。因为,这是他的第一天。
诗人的解放来得好晚啊。甚至没有人和他一起庆祝。他只能独自狂欢!幸好,诗人的喉咙还没有喑哑!
所以,我决定从这首不太有人注意到的小诗开始说起。我坚信,没有什么比还原真实的生活更能打动人心。
每天抓着自己的衣袖
抓着抓着
二十五年
衣袖化为纤维
一丝丝
从一个小小的铁栅的窗口
飘出去了
采访
孙钿:现在也没什么原因,我能够挺住了没有死,怨也没有意思了,要乐观,快快乐乐过日子,快快乐乐做人,归根结底,要做个好人,不管写诗也好,写文章也好,最要紧的是做一个好人……
现在,诗人就住在宁波城东一栋老的公寓楼里,墙门外,每天都有无数的人经过,继续和重复着循来往去的生活……
你一眼就能找到孙老的楼道,因为在这个泛着青苔的墙面上孤零零地悬着一个古旧的大信箱,上面写着407,显示着主人与外界的联系。顺着逼仄的楼梯上去,楼板空空回响着,你的心开始震动,黑黑的楼道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四楼的门早就开了,满头白发的师母迎了上来,孙老就坐在阳光下……
(同期声)“孙老”!“哎”!“好好好……”
可是,他就是孙钿吗?
是的,他就是孙钿。
我们也知道,今天我们势必绕不开那些深重的灾难,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上,这个名字和整个七月诗派,几乎都曾被深重地伤害过,监禁和苦役构成了他们的盛年时光。
但今天,你看着老人安详的面容和淡然的笑容,你知道,这是一位真正的诗人。犹如他们的诗作,他们依然那么充满了激情与几近天真的盼望。胡风,这个注定让诗人记住一辈子的人,曾经这样说:真的呀,孙钿的诗足以让新诗骄傲,让中国文坛骄傲,让中国人民骄傲。
我在纸上写着:孙老,您给我挑选一些您自己满意的诗吧。孙老先翻看了一下诗作的日期,指着最后一行说:“1937年9月18日,然后打下了第一个勾——《给敏子》。”
采访
孙钿:日本回来,“七七事变”刚好发生,我在上海,九一八那一天写的一首诗……(战争、炮火的背景声)
不知您,能否念到我的诗
敏子呵
您的笑您的信
您的伤感您的心
在九一八纪念日的今天
在秋天的阳光里
我深深地洞悉了
我们怀着同情
为您哀惜愤恨
然而哟
我们没掉泪
您的心爱的人儿死了
他死在中国的土地上
他死在哀怨的河流边
他为了什么
敏子啊
这首《给敏子》的诗现在被认为是孙老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1937年,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抗战爆发只有两个多月,是九一八的纪念日。诗人在报上看到一架执行轰炸任务的日本战机被义勇军击落,而死去的飞行员身上还藏着他在日本的妻子敏子写给他的信和一直带在身边的照片。
诗人看到了,他们是人,是人就会有所动容。
他于是继续写着……
去渴望
醒悟反抗
从你们心底下滋长出来吧
别盼望
您的心爱人儿的归来
他已经无谓地
做了侵略者的牺牲品了
他已经给战神吞噬掉
他怀中
敏子
他怀中藏着您的相片您的信
您祝祷他平安
您伤心地
等待他早一点归来
您发现了悲悒的情绪
一天天跟着寂寞浓厚起来
他死了
他永不能回到您的怀里了
他为了什么啊
现在,我们开始听到当年这位年轻的诗人心里那些雄壮博大的情感,听到了超越战争的一种善的力量,一种被胡风称之为“情绪的意力”的情感力量和他超越民族本位的思想力量。
写一首诗给敏子吧,告诉无数的敏子,你们正用死亡换取着死亡,哭泣换取着哭泣,用仇恨换取着仇恨!诗歌后来发表在巴金、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也揭开了诗人用这种短促有力、情感充沛的文字开始叙述人生的过程。
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环境使孙钿选择了诗与世界对话。他用生命和青春呼号抗战,传承的是数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禀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曾经在一个暴风的晚上
乌黑的大地
骤然爆起火花
枪声马蹄声……
大作了
湿的旗倒了
吸着热的鲜血
旗更美丽
我们把它竖起来
虽然旧了破了
我们是疼爱的
狂风使旗儿像水一样地流动
旗革命的旗
旗光荣的旗
是我们的眼睛啊
采访
孙钿:这些诗是我在战场上面打仗的时候写的,当时在战场上不可能写长篇小说,我写短的,七七事变后,我回国参加新四军,苦啊,安徽大别山……
《旗》是诗人心里的方向。这方向好像也成了他一生紧盯的目标,一个不可撼动的决心,一种胜利在握的信仰,使他在翻江倒海的日子里不致沉沦,保持一个勇士的模样。
他的姿势是何等庄严!
诗人渴望光明与忠贞的情感,他的青春在战斗中彻底成熟。七七事变爆发了,诗人毅然回国,先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随即就来到大别山参加新四军。他的敏感而热切的心被活生生撕开了。他看到了兄弟姐妹的血流出来,在战场上,那些滚烫的血甚至溅到了他的脸上和手上……
枪 热了
我们的眼珠酸了
但是啊
只要瞧得见敌人
我们还是要冲去
我们的手
握过铁锤 拉过风箱
抓过泥块 捏过锄头
今天 我们的手 握起了枪
——多么结实的枪
要不是抗战的爆发,孙钿很可能不会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在大别山的战火中,在行军途中涌流出来,在废纸条上,在军衣军帽的白布内层,甚至在小竹片上。诗人说,诗是他的精神,他的枪和子弹!
他是一粒种子
没有死
他发芽了
我们要看见的
春天一定会来的
发了芽的种子一定结实
我们要看见的
冷酷的冬天
有可能阻止春天的行进吗?
叶绿了
花开了
草青了
小鸟长出新的柔羽了
听,战斗的号角
响起了
倔强的灵魂是不灭的太阳
强烈地发光吧!
平心而论,现在看来他们的有些诗章,常常是激情的天真。他们经得了战火的洗礼但经不起灵魂的伤害。那些几近“天真”的理想,也仿佛是注定了他们多难的命运。
中国诗人,自古就大多“心怀天下”。他们骑着马匹走在这块他们热爱的土地上,他们看到“八月的稻穗,枯倒了”,他们犹如这田间的孤独者,盼望春天,望眼欲穿。
诗人的笔颤颤巍巍地抖着,看着自己的诗集翻过来翻过去。说:“这些诗啊,我不想让他们出版的,这是他借去的,这个不好……”
然后,我发现,他直接掠过了好厚的一沓纸。我知道,那么多岁月,就这样轻轻翻过去了,这些日子,诗人不想再说……
一阵阵敲门声
惊醒了我
寒冬的夜深沉的夜
北风呼啸
冷彻我的心骨
谁啊
谁在敲打我的破门
我心爱的诗啊
你为何要来这里
为何要来啊!
我的诗
在这破屋里旋舞起来
我搽了一根火柴
诗啊去吧离开我吧
我怎忍心你跟我一起挨饿
我怎忍心你跟我在这牢狱般的生活中煎熬
我怎忍心你跟我在风涛的漩涡中沉没
我的诗
像一支小夜曲
在琴弦上狂跳
在轻快的音符里
诗在呼唤
——腊梅香了
腊梅香了
就这样,诗人的春天整整晚来了25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时候的激情澎湃,大别山的艰苦卓绝的行军跋涉,十里洋场惊心动魄的潜伏生涯,香港九龙书店的秘密编撰,仿佛都成了黑白的默片,一切恍若隔世。25年后,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他感到昏眩。
这位从未公布地下党身份的老党员,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公开其身份,从1950年开始,他在宁波筹办卫生学校,当语文教员,等待着上级命令,以便到台湾开始地下工作,可惜,这一等,竟等来了漫长的苦役。
采访
孙钿:因为我做地下工作从来没有出过事情,没有人知道我是一个党员,党组织让我到宁波等着,等着等着……就成了胡风分子。
妻子:人家右派有工资,他这个右派是极右,一分钱也没有,当时我是家庭妇女,没有工作,人家很好帮我介绍去抽血,我第一次去抽血很害怕又很高兴,高兴是因为抽了血可以拿到钱,害怕是这个针头拿起来很粗。第二次去抽血只差两天,这个人来通知我说,去的时候要小心,因为没有满三个月,可能人家不要的,这个医院是很严格的。我从33岁一直抽到54岁。
母亲来了
站在铁栅门前
声声呼唤
呼唤我的名字
十一月寒风
像一群野狼狂奔狂吼
母亲
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
白发飘飘
挨着铁栅门边
声声呼唤
呼唤我的名字
我惊栗
急奔到铁栅门
叫一声妈
——谁伴你来到这里,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我走进了梦》——1955年11月于杭州乌龙巷牢狱五个月的一个梦
承受巨大痛苦的名字,诗人还在那么无畏大胆地前行着,好像他的诗行一样,愤怒地抗议并坚定地相信着春天的来临!
25年后,被解放的诗人,把一切都变成了诗。于是沉默开始有了自己的语言。他有很多话要说。对新来的日子,他“拿起扫帚,抓抓抹布,急忙生起炉子烧开水”,多么殷勤的姿态,对历经百劫的朋友,他“抹着感激的泪水,只是说,欢迎欢迎”,他“张开双手,只是说,欢迎欢迎……”
他坚信“一夜的霜冻,冻不死所有的果木,无数的利刃,割不断人间所有的歌喉”!
1985年,胡风逝世,诗人终于将回忆勾连成片。
最大的悲哀最苦的折磨
总要过去
过去了的每个瞬间
砍凿下惨痛的教训
一斧又一斧
多么深 多么深
而诗人啊 你
睁大了智慧的眼睛
透过 你向往的
可爱的光辉
瞧着什么呢
而今你憎恶的魔性
终于开始了荡涤
你尊重人的价值
终于获得了拯救
你追求可爱的光辉
终于喷薄四射
时间
再度出发了
你却来不及疏散满胸积愤
远去了
在我们这可爱的光辉中
坦荡荡地
远去了……
——悼诗人胡风
是的,现在诗人们老了。一个个走了。老先生最后看着诗集里的那些名字发了愣。他说,他们都已经走了……
诗人的神情是那么悲伤。
他一遍遍地说,他们走了。
他怀念曾卓,他怀念绿原,他怀念化铁,他怀念罗洛,他怀念贾植芳,不断地叮咛——
一路走好啊
不要忘记你的手杖……
是的,诗人们老了啊!
那些嘹亮的军号声,已经很遥远了。尽管他不吹响,但是,我们的记忆还是完好的。
我敬重你,诗人。
你那些饱和的爱与信仰,不是虚眉假眼的人所能得到的。在你的战斗里,包含着全人类庄严的。高贵的。不懈的理想。
诗人说,让往事都随风飞吧。
因为他知道,要使人值得一活,就必须为一种伟大的理想全神贯注。
采访
孙钿:一生爱好诗,年轻时候写诗,苦难当中写诗,到老了也写诗,但首先要做好人,在任何苦难的前提下都要做一个好人……
▲资料
孙钿,原名郁钟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翻译家。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从此驰骋诗坛六十余年。著有诗集《旗》《望远镜》等,由于其大量作品发表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被称为“七月派”诗人。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的著名进步文学流派。
*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文学节目大奖
综艺节目 就这样被你感动——一份来自中国教师的特别答卷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作 编辑:郭英杰
“综艺素材”
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
报告文学:《热血师魂》
歌曲:《红烛颂》
采访录音:《对话从沿海走进大山的青年女教师孙连芳》
电影:《美丽的大脚》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凤凰琴》
电影:《冯志远》
歌曲:《遗爱》(电影《冯志远》主题歌)
电视片花:《东方卫视:2008年度真情人物——丁大卫》
电视专访:《鲁豫有约:东乡来了个丁大卫》
配乐散文:《就这样被你感动》
歌曲:《When a child is born(当婴儿诞生时)》
采访录音:《孩子说老师》
歌曲:《感动》(《感动中国》主题歌)
(沉浑悠远的钟声)
公元前479年春天,七十三岁高龄的孔子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他扶着拐杖颤颤巍巍走出家门,面对寥廓苍茫的天地,怆然,涕泪长叹——“太山崩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声声叹息,承载着这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深深的忧虑——从此以后,家国天下失去了道德支柱,还怎么能够实现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教育事业没有了灵魂脊梁,又怎么能够保持为人师表的应有尊严?
(波涛滚滚的水声)
逝者如斯。
2400多年以后,在这公元2009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里,孔老夫子的声声叹息犹如阵阵沉浑的洪钟,依然在我心头久久回荡。
但此时此刻,我相信,如果孔子能够和我们一样,亲身经历过这个刚刚过去的令人爱恨交织、悲喜交集的2008年的话,那么他应该可以放心了,因为他一定也已经和我们一样,亲身见证过那份答卷——那份无数位中国教师用智慧、汗水、心血甚至生命书写的特别的答卷……
(翻阅卷纸声)
一、判断题
考试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考试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高二(1)班教室
答题人:谭千秋
(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片段之地震之前)
(报告文学《热血师魂》节选)
这学期谭千秋负责教高二的政治课。他的课上得绘声绘色,学生们都喜欢听。他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有一次,他伸出一根手指头问学生:“贝多芬为什么不用这根指头弹钢琴呢?”大家都摇摇头,他却得意地说:“因为这是我的手指头。”还有一次,他突然问大家:“为什么说A型血的人很好呢?”学生都在底下摇头。谭千秋故作神秘地说:“因为我是A型血!”学生们哄堂大笑。
12日下午2点这堂课的命题很严肃。他给高二(1)班上的政治课,主题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大公无私,不要以个人为中心;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千秋在课上让他的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话。
在这堂课上到28分钟的时候,地震发生了。
东汽中学所在的汉旺镇,离震中心汶川的直线距离只有大约30公里。在短短的十几秒内,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
(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片段之地震瞬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能有充裕的时间,我相信谭千秋一定会考虑得非常仔细。
他是家里的擎天柱,年迈体弱的父母,温柔贤淑的妻子,就读北大的长女君子,牙牙学语的幼女仙子,哪一个能不令他牵肠挂肚?
他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考勤考评、校风校纪,设备器材、计划活动,排课听课、备课教课,哪一项能不劳神操心?
所以,他必须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要考虑周全,他必须负起责任。
然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瞬间,谭千秋根本没有任何考虑的机会,只来得及作出一个自然而然的判断……
13日午夜11点50分,救援人员发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一位教师虎踞龙盘般地趴在课桌上,双手张开强有力地撑着桌面,在课桌下面,竟然躲着几名学生!几个孩子得救了。然而,那个用自己的身体和手臂为他们撑起生命空间的老师,却永远地离去了。
在场救援的所有人都哭了,为了一个生命的离去,为了一个教师在灾难发生时刻的壮举。
这位教师就是谭千秋。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歌曲:《红烛颂》)
(翻阅卷纸声)
二、选择题
考试时间:2000年至今
考试地点:贵州省镇远县
答题人:孙连芳
一边是繁华的现代沿海城市,一边是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一边是生此长此的故土,一边是举目无亲的他乡;一边是苦苦相求、涕泪交零的年迈父母,一边是萍水相逢、毫无瓜葛的稚嫩孩子;一边待遇优越、环境安逸,一边薪水微薄、条件清苦……如果二者任选其一,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如果再给两次悔改的机会,我们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贵州镇远四中女教师孙连芳曾被人称作“傻姑娘”,因为她一连三次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离开熟悉的家乡宁波,奔赴遥远的贵州镇远,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贫困学生,直到把自己嫁在那里,扎根在那里。
录音报道:对话孙连芳
老师,其实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职业,说实话“后悔”这两个字好像在我的脑海里面真没有过。因为我一直有种感觉,你选择了去做了,你就用不着后悔。我回到宁波后,有很多孩子给我写信,信中描述了他们渴望和我在一起的心情。帮助他们,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我比较高兴做,我乐意做。我也要生活。生活,怎么说呢?就像挤牙膏一样,你有一分钱就用一分钱,你有一块钱就用一块钱,只要用一块钱够了就别去用两块钱,然后多余的钱就留给他们。
听得出来,孙连芳是快乐的,因为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心想事成”更快乐的呢?
满怀敬意和好奇,我曾经无数次地猜想孙连芳在那片遥远大山里所拥有的种种快乐,但我的猜想总是不期然和一些看过的电影画面重合在一起,充满了诗意的浪漫和浪漫的诗意,我知道这有违真实,但我宁愿相信孙连芳的快乐就是这样的。
比如,山里孩子纯净天真的心灵带给她快乐,
(电影:《美丽的大脚》)
比如,知心爱人朴实真挚的情感带给她快乐,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比如,教师职业庄严神圣的使命带给她快乐,
(电影:《凤凰琴》)
尽管孙连芳为此付出了许多许多,但很显然,当她把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那片遥远的大山时,她所得到的大山的回报总是更多更多。
2008年9月7日,在曾经获得过“贵州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凯里站唯一‘非贵州籍’火炬手”等等一系列非凡荣誉之后,孙连芳又一次登上了“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颁奖典礼的领奖台。
不过,在孙连芳的心目中,她所获得的最贵重的一个“奖”,还是来自她的一名学生的奶奶。这位白发苍苍年过七旬的老人徒步跋涉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直到天黑才赶到孙连芳的宿舍,目的却只是想让孙连芳尝尝她家自产的一点儿花生、蕨菜和果苕,再说上一句最想对孙连芳说的心里话:“谢谢老师!”
(翻阅卷纸声)
三、论述题
考试时间:1958年至2000年
考试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关帝中学
答题人:冯志远
(电影:《冯志远》片段之沙漠对话)
冯志远,男,1930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参加工作。195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教。
在关帝中学,他一口气教了四个科目,从早到晚不停地上课。他的学生们都是农民子弟,生活困难,他就从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学生们买书和文具,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自己常年不换新衣,吃在学生食堂,挤在学生宿舍。由于常年不回远在上海的家,妻儿和他的关系也越来越淡,至今也不能对他给予谅解。
(电影:《冯志远》片段之眼疾初发)
1984年,冯志远突然感到眼前越来越模糊,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
眼睛失明没办法备课,冯志远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课。每天早晨,都会有两名学生来到冯志远的床前,扶着他下床洗漱,扶着他走向教室,全班同学看着他摸索着走上讲台,总会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下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扶着他来到食堂,争着把自己碗里的菜夹到老师碗里,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喂他吃,常常是十几双筷子同时伸到他的嘴边,等着老师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
就这样,在学生们的照顾下,冯志远又坚持当了5年盲人老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然而,他仍住在学校,只要孩子们需要,就义务做辅导,直到他身患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的那一天,才在和他教过的最后一届学生们合影之后,在2000年6月4日,与自己深深扎根整整42年的宁夏依依惜别。
(电影:《冯志远》片段之最后一课)
从教47年,冯志远教过一万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已是北大教授、著名导演,大学生更是数也数不过来。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影响深远,胡锦涛曾亲笔批示:“冯老师的事迹感人至深,要搞好宣传,并安排好冯老师的治疗和生活。”
2008年,是冯志远赴宁夏支教50周年,但是,他已经再也不能回去和他的学生们一起相聚庆祝了,他只能静静地躺在故乡东北妹妹家的病床上,将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望向窗外遥远的天际……
冯志远说,他这一生,一点都不后悔,如果现在还让他当老师,他依然愿意。他一辈子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永远也不会忘记……
(歌曲:《遗爱》)(电影《冯志远》主题歌))
(翻阅卷纸声)
四、思考题
考试时间:1998年至今
考试地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答题人:丁大卫
如果你刚刚听说丁大卫,那很可能是由于他入围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东方卫视的“2008年度真情人物”。
(电视片花:《东方卫视2008年度真情人物——丁大卫》)
如果你两年前就认识了丁大卫,那很可能是由于他走进《鲁豫有约》做了回特约嘉宾。
(电视专访:《鲁豫有约:东乡来了个丁大卫》)
其实最早让丁大卫大名远扬的,还是崔永元在2000年主持的一期《实话实说》。那期节目做得很好,很生动,很有趣,崔永元老是在笑,而丁大卫一副很诚恳的样子。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崔永元是这样“套”丁大卫的。
别出心裁的编导在做这一期节目时,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时背的那么大而“内存”丰富的帆布袋。
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他戴着向人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一本相册。里面是他的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
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服上装——那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大卫向观众展示时,很有些骄傲地说:“因为它漂亮啊!”
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的时候,说啥也不让崔永元碰一下,他说:“这鞋很臭的!”
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
一面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偌大的演播厅鸦雀无声,现场乐队深情地奏响了《我的祖国》的旋律。我想,那一刻,中国该是有福的了,因为一个美国青年也把你如此地深爱了。
崔永元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呢?
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的时候,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忘记我是美国人,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丁大卫的普普通通的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我们的国旗,也让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掉了下来……
严格来说,丁大卫这个名字或许不该出现在这份由中国教师做出的特别答卷上,因为他既不是中国人,他是美国人,他也没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从事一些教育服务工作,很少能直接给学生们上课,尽管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计名利支教西部,最想做也只想做的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这份特别答卷上的确不该缺席丁大卫,因为在许许多多人眼里,这个丁大卫不仅是深受那些西部孩子们欢迎爱戴的好老师,他的言行举止乃至精神境界也都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上了课,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他都是我们的好老师。
(歌曲:《When a child is born(当婴儿诞生时)》)
采访录音(孩子说老师):
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对我很好。
要关心学生的。
我觉得教师是个比较神圣的职业。
要和蔼一点的,朋友一样的那种。
比较开朗,比较活泼。
培养祖国的未来,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很漂亮。
她每天的微笑都非常的慈祥。
感觉很苦的。
老师很可爱,很亲的,给予我许多知识。
很温柔。
我得分的时候,她有时候会鼓励一下!
(歌曲:《感动》即《感动中国》主题歌)
这是一份非同寻常的答卷,没有正规的考场,没有指定的考期,甚至没有明确的考题;无关排名上榜,无关评优晋级,更无关得奖赚钱。但他们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还是严肃、认真、郑重地,把他们所能做到的一切做完。没有谁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但他们还是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
于是,山崩地裂的生死瞬间,牺牲成为一种当仁不让的判断;舍身忘家的风雨历程,奉献成为一种忠诚不弃的选择;安贫助困的美丽青春,坚持成为一种痴心不改的论述;追梦践诺的幸福时光,热爱成为一种矢志不移的思考……是的,这是一份非同寻常的答卷。
它不是来自考试,却比每一次考试都要严肃郑重;它不是为了成绩,却比每一个成绩都要精彩圆满。它既是对同行者的鼓舞和激励,也是给异议者的回应和反击;它既是对先行者的致敬和告慰,也是给后来者的示范和启迪。它的每一处标点,都是对师道尊严最细致的注解;它的每一行字句,都是对师魂高洁最真诚的致意。
就这样被你感动——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你们完成的是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者,国必昭彰,民必感念,史必铭刻!
*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综艺节目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