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观察诸法行经
32062100000004

第4章

尔时喜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婆伽婆。最善希有修伽多。乃至如来。此摄受正法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称说赞叹。世尊。何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佛言。喜王。一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一。喜王。于中菩萨牢固誓愿。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彼所若有破坏。若对前调弄。若向他毁呰。若违诤若嗔骂若诃责。彼于其中无忿无嫌无结恨生。于上观察自心而住。我发菩提心时无人请我。若天若龙若夜叉。阿修罗伽留茶揵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及非人非非人。亦不有一世间他人请我。唯我自心思惟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我彼心生时诸佛皆知。我今不应如此。若我为他自在所破。若他对前调弄。若嗔骂若诃责。若轻欺若戏学。若害言若打。欲令恐怖舍于菩提。或舍众生若复我作小意。或声闻心或独觉心生。我则欺诳诸佛世尊。若此心生菩提。我今须住牢禁誓愿。彼心生时终不放舍。乃至未坐菩提场。喜王。此是一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尔时世尊欲令此义过量普明。即复说此歌颂

智者常生牢固誓  为求无上大菩提

我于中间不疲乏  以不疲心行菩提

若被调弄及违诤  嗔骂诃责不供养

自心如是顺安慰  于中无有嗔破生

若我菩提心生时  非天龙等而请我

诸众生中我生悲  生心缘于菩提故

若复我今作小意  我则欺诳诸世尊

我当牢进不作疲  守护誓愿而作佛

如是行者大名称  此三摩地有现前

根本住立菩提心  行法菩提不难得

喜王。又别二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二。如言如作。诸白法行取而不厌。喜王。于中何者如言如作。此菩萨闻有菩萨行。闻有佛法普满。彼则取此而作。我亦行此。菩萨行已。因此当觉无上佛法。彼如所言。即取而作。如行成就。所行清净。此是如言如作。云何诸善行中不厌。此菩萨作是念。遍智无量。如是众生无量。我作义利。彼不可以少善根少行。于无量遍智而得普满。为无量众生而作义利。彼若发起如是善时。彼诸无量回向而以回向。当如大海求闻不厌。喜王。此是二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如言即如作  彼无不如言

彼亦不言说  若有别异此

彼菩萨者如言说  如是相行闻已行

智者如说即如作  彼得此定佛功德

不厌足白法  彼等无有厌

彼无量菩提  无量功德性

又不厌足于白法  意常不足犹如海

无量无边众生界  不可小意而厌足

如所言说即如作  又不厌法于法求

于此二法顺学时  彼得此定佛功德

喜王。又别三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三。此菩萨三种禁戒成就。何者为三。彼谓身语意戒。又无三种烦恼烧热。何者为三。彼谓贪欲烧热嗔恶烧热愚痴烧热。及三界中不依而行梵行。此三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禁闭三种处  身语及意等

已寂三烦恼  不依三界中

禁闭身语及意等  三种烦恼意复寂

及三界中不作依  彼故速得三摩地

喜王又别四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四。彼谓知因生法。知彼因已。及知因生法已。即舍其因。及不着因生法。彼如是知具足。菩萨不见有一法非因生者。彼如是念。若彼法因缘生者。彼空本性不生。又彼如是智具足已。不起无明。令灭无明故为众生说法。不起诸行。令知诸行故为众生说法。如是乃至不起老死。令超老死故为众生说法。喜王。此四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既知于因缘  亦知因生者

彼则无有见  如断及以常

及因亦普知  若相若自体

若法属于因  于中智不着

因缘所生者  若有实是空

于中若智转  彼得三摩地

普知无明已  诸行则不生

如知亦如说  利益众生故

若有此四法  菩萨诸胜者

彼不难得此  佛赞三摩地

喜王。又别五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五。喜王。彼谓菩萨知作知合知门知行知道。于中何者是作。所言作者。若于诸众生中等心舍种种想。诸众生中以一味慈。此名为作。于中何者是合。若知身中报熟。所作善业回向菩提。于中不触。此名为合。于中何者是门。所言门者。空门又甘露门(依梵本名云不死昔来义名甘露)。于中亦不由他。此名为门。于中何者是行。彼谓空行独行如行。诸法本性普净之行。此名为行。于中何者是道。所谓离于我作及我所作。圣正见者。此名为道。喜王。此五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等心众生中  彼等作如是

亦信业报熟  则合此无上

非道小法普离已  求于善法不休废

皆以回向于菩提  而于菩提无所触

知于解脱门  谓空及无相

亦不作于愿  此是无上门

于诸法中有善巧  于诸法中常不依

独自合于无生境  我及我所彼不生

智者所作合与行  及道四中恒住者

是合菩提不难得  况复此寂三摩地

喜王。又别六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六。彼谓知眼及知眼自性。彼知眼已及知眼自性已。于意喜色不意喜色中。无有着碍到于等量。此色眼根不烧。如是知耳鼻舌身意。及知意自性。彼知意已知意自性已。于意喜法不意喜法中。无有着碍到于等量。此法意根不烧。喜王。此六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知于眼自性  非自性自性

彼不碍色中  若空若不净

色中到等量  彼无有欲染

知本性体已  彼无有烧然

如是耳鼻所  舌身及以意

知彼自性已  诸法中不着

禁六境界中  令不走于外

自性智成具  非欲非离欲

如是智等最  是菩萨胜者

彼不难得此  佛赞三摩地

喜王。又别七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七。彼谓不谄故。纯直故。欲法故。求法故。观察法故。开法故。行法故。喜王。此七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无有谄曲恒时直  及无异言意无异

如意所念如言说  智者自乐复与他

顺法行法而住中  未曾以声为最胜

如是勤合则得定  疾触无上大菩提

彼有欲法大名称  求闻未曾有厌足

如闻正念而观察  彼还广说为多人

喜王。又别八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八。彼谓戒聚普净故。诸爱着远离故。常出家心故。乐住寂静处故。不用诸利养故。不惜身心故。高大信解故。于爱不爱等心故。喜王。此八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普净于戒聚  善净中住止

已离诸爱着  胜教中出家

善逝教比丘  应舍于利养

而求住此寂  此定最难见

若念修此最上行  爱不爱中无有别

摄取八法而转行  彼得此上三摩地

喜王。又别九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九。喜王。彼谓此菩萨舍九嗔事。超九众生住处。成就九次第定。过八邪倒。入八正中。离八不闲。证八解脱。知七识住。修七觉分。喜王。此九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众生九住处  于中众生依

断离诸见故  彼无有依问

断离八不闲  已触八解脱

于七识住处  以正念普知

智者修念七觉分  断诸分别拔烦恼

如是勤合则得定  亦复疾触胜菩提

喜王。又别十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何者为十。彼调舍诸所有故。堪忍纯直摄取无量流转故。满足出世智故。不得诸众生而大慈故。持诸所闻以多闻故。超诸施设而大悲故。不用诸乐方便善巧故。普念诸佛故。此十善业道。乃至梦中亦不忘失故。说法依菩提心不羡异乘故。喜王。此十法具足。菩萨得此三摩地。于中又说此言

舍诸所有而欢喜  亦有忍语纯直心

俱致劫行无有乏  彼速得此三摩地

有智慧者无烦恼  有慈心者无希求

摄受诸闻不忘失  彼得此寂三摩地

悲诸众生不戏论  诸巧方便不受乐

普念诸佛正念者  彼得此寂三摩地

护诸十善皆清净  乃至梦中不曾失

心念到于菩提行  未曾羡慕小乘中

若有如此法最胜  于诸佛法不难得

速得破坏魔罗众  当触最胜净菩提

又此法本世尊说时。七十千众生远尘离垢法中法眼清净。七千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皆与不退转记。三十千菩萨无生法中得忍。彼于后时欲护法城。无量众生善根成就。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遍世。三恶寂止。诸众生前皆见如来。世尊从身复放光明。以此光故。无量无数世界大光遍满。彼等众生光到身已。彼皆于佛随顺正念。与乐相应去离热恼。彼世尊光。于十方中无边珍宝庄严。非一百千种色。俱致那由多百千叶莲华出生诸处。莲华中有似世尊奢迦牟尼如来像。然彼似如来像。彼莲华中端坐显现。彼诸处莲华中莲华台上。有似喜王菩萨摩诃萨。右膝住于莲华台已。亦如是问此三摩地。彼诸如来。亦如是广说此三摩地。一一如来觉悟成熟无量俱致那由多百千众生。尔时世尊告喜王菩萨摩诃萨言。喜王。汝见普十方中似如是无量无数如来莲华中坐及似喜王菩萨摩诃萨者不。答言。我见婆伽婆。我见修伽多。而我不知数量。佛言。喜王。能取恒河沙等数量。而不能知彼等诸佛世尊数量。所有如是诸佛世尊。汝所见者也。如是彼等似汝菩萨摩诃萨。亦复不能知其数量

尔时世尊摄希有神力已。告喜王菩萨摩诃萨言。喜王。于意云何。如来从此佛土有处去耶。于坐动耶。汝亦有处去耶。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喜王。以是因缘。应知诸法皆如。生作住相。分别起出。无来无去。如所欲如所作。以无主者故。应见彼等皆空分离喜王。是故汝于诸法应当信解。见如焰梦影响水月电泡。汝等应如是学。何以故。深深信解菩萨。当得此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