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孤独的心灵
32059000000016

第16章 宅男宅女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愈演愈烈,人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些年,一些所谓的“宅男宅女”“新新人类”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青年人不堪社会的压力,或因为缺乏信仰,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失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干脆闭门不出,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打游戏。“宅男宅女”不与社会环境发生直接的关系,人际交往甚至恋爱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这将使个体的社会功能受损。虽然他们自己不痛苦,他们的父母、亲人痛苦不堪。“宅男宅女”已经成为困扰当今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

李某,男,26岁,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仅一个多月,因工资太低,人际关系复杂而辞职,接着找工作,几次没有成功,便不出家门,白天睡觉,晚上上网,聊天,看资料,打游戏,开始半年还和母亲交流,偶尔一起去游泳,慢慢地不和人联系,手机长期不开,房间电话线拔掉,不和家人一起吃饭,连大年三十晚上也不出来,几年不理头发,现头发已经长到臀部以下,家人痛苦不堪,到处为他求医,自己无动于衷。

自称“六星级宅女”的小潘这样描述自己的每一天:

起床,穿着睡衣面对电脑,不停按F5键刷新网页,然后打游戏、看电影、看漫画,一首歌能反复听一天。家里备有泡面和各种干粮,饿了就随便吃点。手机永远调成震动,电话一响或者有人敲门就神经紧张。QQ、MSN常年隐身或者干脆不上线,有时候突然想找人聊天,说两句话自己就先不耐烦地跑掉了。出行地点仅限于住所两公里以内的范围,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觉得很累。“有时候,也想出门走走,但起床、化妆、梳洗打扮完了已经是下午了,就放弃了。”小潘的爸爸为女儿的“宅女”生活发愁:“她每天就对着电脑上网,一天只吃一顿饭,爸妈说十句话她只回答一句,既不和同学玩也不出门。我们年轻的时候,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去爬山、游泳,多充实。现在的孩子就喜欢整天待在家里,真怕他们憋出什么病来。”

在房间里旅行

买书上卓越,日用品上淘宝,衣服化妆品包包香水一概忽略不买——作为典型宅女之代表,小S轻飘飘地在自己的小房子内过起了简陋的日子。她MSN上的签名常挂着一句:在房间里旅行。有点小姿色的小S,虽然说话做事稚嫩有余,身份证却告诉她已年近廿九,她马上就要搭乘奔三一族的末班车,却对解决男人问题不抱幻想。

足不出户的小S,就这样以懒洋洋的姿态做起了家居动物。成天披挂一件睡裙,睡睡懒觉,吹吹空调,上网上到手抽筋,每天睡到自然醒,偷得浮生天天闲,四体不勤均没劲。宅的时候,只吃两样东西:饼干和矿泉水,实在饿得不行,或者尿急的时候,就爬起来简单地吃一点,吃完继续。外卖是绝对不叫的,叫外卖多浪费时间啊,想吃什么就累,另外还得起来穿衣服见人。

“宅男宅女”的由来

“御宅”一词源于日语,在上世纪80年代刚出现在日本时,多用于那些迷恋游戏、动漫等单身的成年日本男子。本世纪初传入我国,国人利用其义引申出“宅男宅女”一词。“宅男宅女”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喜欢成天“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上网、看动漫、打游戏等,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至于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他们往往漠不关心,和社会的接触能免则免,更不关心世界大事,“布什是不是还在当总统,和我有什么关系?”甚至和家人,他们也甚少沟通。现在,“宅男宅女”已在中国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980年代末日本一起高中生连续诱杀少女的案件让人们对“新人类”的心理和道德发展产生了疑问。通过电视镜头人们看到那位年轻的杀人犯的房间里触目惊心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原件及卡通漫画相带。成年人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现代传媒技术不仅使年轻人获得了接受信息、知识的新手段,同时也让年轻人很容易地置身到了充满色情暴力的娱乐世界中。不仅如此,由于沉迷于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以及电脑,年轻人开始变得孤独、阴涩,他们不善与人接触交流,且对现实社会缺少兴趣,电子游戏成了他们同辈团体内部最热门的话题。

自1980年代以来,又一个新的概念被人们用来定义现实中的青少年——“闭居者”(“引きこもり”),它被用来说明今天的青少年难以与人沟通、拒绝进入群体的那一种自闭倾向。人们意识到,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种种偏差行为,多半与他们对人际关系、群体关系的内心的紧张、恐惧有关。这样的倾向不仅存在于那些不上学的以及一离开学校就呆在家中房间里的中小学生中,同样也存在于许多离开了学校的社会人——那些不想进入或无法真正进入职业团体的年轻人中。与“宅人”有所不同的是,“闭居者”与同辈群体也已经很少发生关系。在日本,这样的闭居者有人估计有50万,也有人说有100万(金泽纯三,2000.2)。

“闭居者”作为一种新的青少年的存在样式由于2000年2月发生于新泻县的一起骇人听闻的少女监禁案而一下子成为日本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位从20多岁起就长期闭居在家的37岁的无业男子被人发现将一位少女监禁在自己的房间里已经长达9年。就是说,在长达9年的时间中,这位男子生活在一个不与任何人发生具体关系的个人世界中(除了他母亲和那位被禁少女),却始终没有被周围社会所注意。不仅如此,人们惊诧地获知,在这9年中,跟这位男性共居同一屋檐下的母亲竟然从来没有踏入过儿子的房间,因而也没有见到过受害者——那位9岁时被抓、被发现时已经18岁的女孩子。

从1980年代的“新人类”到今天的“闭居者”,表面看来,这反映了青少年问题逐步严重化的过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反映了人们对青少年问题的认识变化。如果说在对“新人类”的期待和对“宅人”的观望中,一些人对于年轻人与成人社会的隔绝及其个人化倾向尚有某些待望的话,那么如今面对“闭居者”的存在方式,人们已经很少会怀疑:个人化已构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严重障碍。

宅男是2000年代台湾因特网文化兴盛后产生的一个特定用语,相似的有宅女等用语。此语源可能来自于“御宅族”,但已被社会各界广阔滥用。

在台湾,宅男(女)一词的流行是从2005年8月开始的,台湾批踢踢实业坊的版面(如Hate、JapanDrama)流行看《电车男》的日本短剧,由于内容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日本御宅族与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届时台湾批踢踢网友开始喜欢在Hate板上戏称,自己在家里不出门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网的人根本是宅男,从这段时间开始便是“宅男”一词开始在台湾大肆流行。

在香港像这样的青少年被称为隐蔽青年。4年多前,香港有机构走进学校调查,以3个月作为观察期,最严重的是完全隐蔽的,躲在房间里,跟父母也不说话,只是会走出屋子来吃饭;第二种是基本能与父母有些沟通;第三种就是与社会基本接触,如学生上完学立刻回家。发现当地约有7000多名隐蔽青年,“御宅”文化是青少年把对现实的失望寄托于虚幻世界。他们的内心是失望的,也是迷茫的,被宠大的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恋倾向。

目前大陆地区,宅男宅女也日益增多,有流行趋势。宅男、宅女的刻版印象如下:

(1)头发散乱或是很油亮

(2)衣着简单、不修边幅

(3)喜好玩电玩及观赏动漫

(4)讲话与人不着边际或不注重人际关系

(5)有收集动漫商品的嗜好

(6)有聆听动漫相关音乐的偏好

(7)整天窝在家内不出门

(8)常用网络环境代替现实中的交友行为

宅女也叫干物女,日剧《莹之光》很全面的介绍了干物女的生活,宅女的特点:

1、不管额头有多高,在家里一定把头发随意夹起。(自由)

2、爱穿宽松的运动弹性布料,整体不搭也无所谓。(随便)

3、假日既不化妆也不穿胸罩,半年没上美容院。(反正不想让人看见)

4、要么站在厨房吃东西,要么一个人上饭馆点桌菜。(生活简单)

5、出门后忘记东西,不脱鞋直接以脚尖踩地到房间拿。(减少麻烦)

6、最近只有爬楼让自己心跳,有喜欢虚拟人物的倾向。(自恋)

7、认为在家看漫画、看电视也比谈恋爱有趣。(不想伤心)

8、经常一个人逛街,而且很享受一个人的时间。(随心所欲)

9、买东西很果断,喜欢就下单,是商家欢迎的顾客。(喜欢就行)

10、出行基本以出租车代步,从来搞不清家门口的公交车从哪儿开到哪儿。(玩的就是这个,酷)

11、即使是去超市也带包。不管流行趋势,总背个大包。(疯狂采购呀)

12、家门口音像店的店主跟你很熟,只要来了新碟,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真的朋友)

13、书桌上方贴着这一带所有餐厅和超市的外卖电话。(懒得做饭)

14、各大购物网站的忠实客户,快递对你家地址很熟。(也是朋友呀)

15、MSN或QQ名单上挂着不下100人。(聊天不见面)

16、曾从事过一项以思维见长的工作,如写作、策划等。(有点本事,养活自己可以)

17、在社交中,如没摸清对方的脾气和个性,就不太愿意做深入交流。(趣味相投)

18、时常有突发性的痴迷,对象可能是动漫、电玩、书籍、明星(图库、文章)、手工制作……(神经质)

19、干什么都联想到网络,即使没事做也经常挂网上。(网上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经常会厌倦上班,想逃避但又没办法。(我好烦呀)

21、不愿遵守固定作息时间,体形要么偏胖要么偏瘦。(我行我素)

22、口头禅:“麻烦死了”“随便啦”“哎,已经可以啦”。(见什么都不感兴趣)

23、或多或少都会被人评论“有点闷骚”。(你管我呢?)

24、虽然觉得小孩子的笑容可爱,但还是认为小孩子是超麻烦的动物。(不结婚,可以有性生活)

逃避没有出路

面对宅男宅女,许多家长痛苦不堪,家有这样的子女,很难看到家庭的未来。长期的宅居生活,让他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面临全面“贬值”。日夜颠倒的作息,长期不规律的睡眠容易引起睡眠周期紊乱,造成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导致情绪不佳、无精打采、疲惫不堪,抵抗力下降的状态。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性格变化。

过多的摄食快餐类、即食类的“垃圾”食品,一方面容易引起身体肥胖,另一方面营养成分的单一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这对青少年来讲更加严重。电脑前一坐就是12小时:生理上,非常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颈肩腰背痛等症状也会提前找上门。不出门,不运动,不见阳光:长期缺少运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成年后的骨密度。长期躲在家中“不见天日”,还会引起身体合成维生素D不足,造成骨质的钙代谢失常,骨密度降低,骨质的强度及硬度不够。

人是社会性的,只有处于社会之中才能正常成长。“御宅一族”不喜欢接触社会,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漠不关心,和家人很少沟通,会导致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也就是角色错位和不适应。长期下去,还会导致其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造成抑郁、焦虑情绪等。心理上,网络世界千变万化,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中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精神依托和巨大的成就感,这样长期下去,会使他们越陷越深,越发想钻进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世界。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个隐蔽的青年后面一定有一个隐蔽的家庭。”有些家长对小孩的成长过分保护,“担心他们出来不安全了,交到不好的朋友,”这样提供给了青少年隐蔽的空间。在“御宅族”中,很大一部分是待业青年。他们社交能力比较低,一旦感到就业遭排挤时,“宁可选择呆在家里。”

要让青少年“脱宅”,“锁住电脑、收走漫画书又有什么用,”应给他们更多外出的选择,像去旅游,去找到工作,父母要鼓励孩子们走出来。

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做到“当天的觉当天睡”,逐步回归到晚上12时之前睡觉。

保证膳食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合理:适量摄入脂肪类食物,因为它是大脑运转的必需物质,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蔬菜水果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

适度活动:如果确实迷恋电脑或电视,建议每个小时都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如果还能做一套眼保健操,那就更好了。如果家里有健身器械,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

接下来,就要加强自己的自律能力。遇到困难就不管、转战网上游戏的做法,久而久之会让你养成逃避的心理,所以应该培养自己的“延时满足感”:先解决好困难,再享受解决困难所带来的满足感。不过,解决困难并不是说要钻牛角尖,非如何如何不可。解决的途径不会只有一条,这条路不行就试试那条路,实在不行还可以采取迂回路线。

无论是全职“御宅一族”还是“假期御宅一族”,虽然未必达到疾病的程度,但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他认为,很大一部分人“宅”的动机是源于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适应新环境或无法和陌生人交往。“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虚拟世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避风港’,让他们可以暂时忘记困难,得到精神依托和巨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虚拟世界产生了依赖,把自己和现实隔绝开来。”

同时,家人、朋友要适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爱。让“宅男宅女”们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爱,从而把他们从自己建构的虚拟世界中“拉”出来。

有共同爱好的“宅男宅女”们之间也可以开展互帮互助。把平时的交流从网络论坛、QQ群改成现实中的聚会,渐渐地可以加入一些现实世界的话题,或者是一些非御宅族的朋友,让他们慢慢地走出家门,走出虚拟世界。

最后,如果觉得自己实在提不起兴趣走出家门,不用着急,可以试着和心理医生聊聊。

要改变宅居状态,需要家长社会的协助,关键要靠自己的努力,“解铃还须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