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实用本草纲目
32057900000094

第94章 山草类

人参

〖本草纲要〗

“释义”

人参又叫神草、地精。生长在上党的山谷和辽东一带。在二月、四月、八月上旬挖采它的根,用竹刀刮去泥土,然后晒干,不能见风。根像人形的有神性。李时珍说:此草年深日久逐渐长成,根像人形有神,故称人蓡、神草。蓡是浸字,有逐渐之义,后世因字繁写,为了简便用参、星等字代替,然沿用日久也不易改变过来了。只有《伤寒论》仍写蓡。《名医别录》一名人微,微字是蓡字讹字。其生长有阶段,故叫人衔。此草生长在阴处,所以又称鬼盖。它属五参之一,色黄属土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一名。吸收了土地的精华,故又有地精、土精之称。《广五行记》载:隋文帝时,上党地区有人每晚在住宅后听到人的声音却不见人,离住宅一里左右,发现人参枝叶异常,挖地五尺深才见到它,形像人体,四肢齐全,从此再未听到声音。这段记载尤可证明土精名称的来历。《礼斗威仪》说:下面有人参,上面必有紫气。《春秋运斗枢》谓:摇光星(北斗第七星)散落在地上变为人参。有人为了获利而挖山找人参,摇光星则不发光,人参不生长。这段文字又可证实神草一名。

“异名”

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地精、人蓡。

“性味”

味甘,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可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能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年。《日华诸家本草》载:消食调中开胃,并杀金药等。《名医别录》谓:可调中焦,止消渴,通血脉,治胃肠虚冷,心腹胀痛、胸胁逆满,霍乱呕吐,并能增强记忆力。甄权说:有补益脏腑,调中止呕,安神及消痰作用。治疗劳伤虚损,肺痿、癫痫、呕逆、纳差等病,凡体虚多梦者均可服用人参。李杲说:有除烦之功。张元素讲:补中缓急,泻心、肺、脾、胃之火,又生津止渴。治疗肺气虚的短气喘促和肺、胃阳气不中之症。李时珍说:治一切虚症,发热自汗、头痛眩晕、反胃吐食、疟疾泻痢、尿频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吐血咳血、便血血淋、痿痹、崩漏及胎前产后诸病。

〖本草附方〗

“开胃化痰”不思进食者,无论是大人或小孩,人参焙2两,半夏姜汁浸焙5钱,为末,飞罗面做糊,做成绿豆大小的丸,饭后用姜汤服用30至50丸,每日3次。

“止嗽化痰”人参末1两,明矾2两,以酽醋2升,熬矾成为膏状,入参末炼蜜和收,每以豌豆大1丸,放舌下,就不会再咳嗽。

“治离魂异疾”一人睡觉,自觉身外有身,与自身没有区别,但不说话,其属怪涎。人睡觉时魂归于肝,这是由于肝虚邪气侵入,造成魂不归舍的原因,所以病名叫离魂。用人参、龙齿各1钱,赤茯苓8分,水1盏,煎至半盏水时,撒上朱砂末1钱,每晚睡觉时服。10服后,真身气爽,假身即去。

“治上吐下泻”人参、黄连各1钱,水煎,细细呷服。

“治口干、饮水多、小便多”将人参制成末,用鸡蛋清调服1钱,每日服3次,有效。

“治产后血运”人参1两,紫苏半两,以童尿酒水3合煎服。

“治产后喘急”乃血入肺窍,危症。苏木煎汤,调人参末3钱,服用有奇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药理成分”

人参含30多种人参皂甙、人参多糖、人参蓓半萜烯、β-榄香烯、人参炔醇、人参黄酮甙、人参酸、人参活素、生物碱以及氨基酸、维生素、少量微量元素锶、铁等。

“药用功效”

1.对中枢神经的系统的使用:①对学习、记忆活动的影响:人参可以通过兴奋中枢神经而提高动物的觉醒度和动机水平,进一步加速条件反射的形成,易于学习记忆的获得。②对脑电的影响:猫应用人参0.2g/kg可产生中度同步化现象,并且使兴奋剂的异步化作用增强。③对脑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人参能促进小鼠及内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④对神经递质的影响:人参具有中枢拟胆碱活性和儿茶酚胺活性。

2.对传出神经系统的影响:人参对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都有影响。小剂量能兴奋肠管出现M样作用,并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大剂量则抑制肠活动。

3.抗衰老作用。

4.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5.抗癌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①抗疲劳作用。②耐高温作用。③抗辐射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恶性肿瘤。

2.治疗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3.治疗哮喘。

4.治疗肝炎。

5.治疗宫颈糜烂。

6.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7.治疗心衰及休克。

8.治疗糖尿病。

9.治疗贫血。

10.治疗阿狄森氏病。

11.治疗胃病。

12.治疗新生儿硬皮病。

黄精

〖本草纲要〗

“释义”

黄精是服食的良药,因吸取了土地的精粹,故叫它黄精。《五符经》说:黄精吸取了天地的淳精,所以名叫戊己芝,就是这个意思。它的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晒后,可以代替粮食,因此又名米慵。苏颂说:黄精南北都有,以蒿山、茅山生长的最好。2月生苗,高1、2尺左右。叶如竹叶且稍短些,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下端为黄色顶梢为赤色。4月开青白色的花,形状如小豆花。结的籽是白色的,像黍粒,也有不长籽的。根像嫩生姜为黄色。2月挖采根,先蒸然后晒干后才能使用。现在到了8月便去采摘,当地人蒸九次晒九次,然后当成果实卖,为黄黑色且味道很甘美。它的苗初长时,当地人多把它采来当菜吃,叫做毕菜,味道极好。江南人说黄精苗的叶有点像钩吻,但钩吻叶的头极尖且根很细,而苏颂说钩吻蔓延而生,恐怕这是南北所生长的有所不同罢了。李时珍说:黄精在山中野生,也可以把它的根劈成2寸长,稀疏种植,一年后就会长得极为稠密;种子也可以种植。其叶似竹叶但不尖,有的有两叶、三叶、四五叶,都对节而生。其根横着长,形状似藏蕤。民间多采摘它的苗,煮熟后淘去苦味食用,名叫笔管菜。昔日黄帝曾问天老:天地所生长的东西,有吃了能让人不死的吗?天老说:太阳之草名黄精,吃了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不能吃,入口立刻会死。人们相信钩吻会杀死人,却不相信黄精能延寿,难道不奇怪吗?这是依据黄精与钩吻的良性和毒性而言,不是因为它们的形状相似说的。后世的人纷纷去辨别它们的形状,这是错误之举。黄精饼的制法:取一个瓮子去掉底部,把它放置在锅里,装满黄精,密封加盖,到冒大气,然后晒干。这样反复蒸九次晒九次,如果是生的就会刺人的咽喉。长期吃黄精饼,能见鬼神,升腾天府。黄精的根、叶、花、实都可以食用,但是以对生的是正精,不对生的叫偏精。

“异名”

黄芝、戊己芝、菟草、鹿竹、救穷草、重楼、鸡格、米铺、龙衔。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名医别录》载:主治补中益气,除风温,安五脏。久服便可轻身延年。《日华诸家本草》记载: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只吃九蒸九晒的黄精,便可驻颜。李时珍说:可补各种气虚,止寒热,填精髓,能打下三种尸虫。

〖本草附方〗

“补益精气”黄精、枸杞子等分,捣末做饼,晒干为末,再炼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用汤服50丸。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囊丝黄精的干燥根茎。

“药理成分”

黄精的根茎含黏液质,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毛地黄糖甙及黄精多糖等。

“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精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2.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兔灌服100%黄精煎剂,可使甘油三酯、β-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3.抗衰老作用。

4.抗真菌作用。黄精醇提水溶液2%以上浓度便开始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冠心病。

2.治疗足癣。

3.治疗糖尿病。

4.治疗高脂血症。

黄芪

〖本草纲要〗

“释义”

黄芪生长在秦蜀州郡。根长2、3尺左右。独茎或成丛生长,枝干距离地面2、3寸。其叶像羊齿的形状,又似蒺藜的苗。7月中旬开黄紫色的花。它的果实叫作荚子,长1寸左右。8月中旬采挖它的根,其皮柔韧折之如绵,叫做绵黄芪。它有几种,有白水耆、赤水耆、木耆,功用都差不多,但力却比不上白水耆,木耆短且纹理横生。现在的人多用苜蓿根来充当黄耆,折皮也似绵,颇能乱真,但苜蓿坚硬松脆,黄耆很柔韧,皮呈微黄褐色,肉为白色。李时珍说:黄耆叶似槐叶但稍微要尖小些,又似蒺藜叶但略微要宽大些,为青白色。开黄紫色的花,大小如槐花。结小尖角,长约1寸。根长2、3尺,以紧实如箭干的为好。嫩苗也可以食用。收取它的子,在10月下种,如种菜法也可以。

“异名”

戴椹、王孙、百药绵、绵黄芪、独根、百本、黄耆。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载:主治痈疽、烂疮,排脓止痛,麻风病,内外及混合痔、瘘管,补虚,小儿百病。《名医别录》记载:治妇人子宫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男人虚损,五功瘦弱,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甄权说: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王好古说:主治太阴病及治疗阳维脉的寒热病、督脉的气逆里急病。《日华诸家本草》谓:可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腹内积块、淋巴结核、大脖子,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湿热痢,产前后一切病,月经不调,痰咳,头痛,热毒赤目,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

〖本草附方〗

“治小便不通”绵黄芪2钱,水2盏,煎到1盏,温服,小儿减半。

“治小便尿血,痛不可忍”黄芪、人参等分制成末,用大萝卜3个,切如指厚,蜂蜜2两拌炙令干,勿使焦糊,蘸末吃,再用盐水送下。

“治饮酒过多面色发黄,上腹痛,足胫胀,小便黄,或发赤黑黄斑,因大醉吹风淋雨所致”黄芪2两,木兰1两制成末,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3次。

“治因气虚而致白浊”黄芪盐炒半两,茯苓1两制成末,每次1钱,白汤送下。

“治阴囊出水作痒”绵黄芪酒炒为末,以熟猪心蘸来吃治疗效果非常好。

“治胎动不安下黄水,腹中作痛”黄芪、川芎各1两,糯米1合,水1升,煎至半升,分2次服。

“治咳血”黄芪4两,甘草1两制成末,服2钱。

“治吐血”黄芪2钱半,紫背浮萍5钱制成末,每次1钱,用姜、蜜水送下。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

“药理成分”

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等。

“药用功效”

1.对肝、肾的保护作用。

2.有抗衰老作用。

3.促进细胞代谢作用。

白术

〖本草纲要〗

“释义”

白术到处都有,以蒋山、白山、茅山生长的为佳。11月、12月采挖最好,多脂膏而味甘,其苗可以当茶饮,味道很香美。李时珍说:苍术,山中到处都有生长。苗高2、3尺,其叶环抱着茎梗生长在枝梢间,叶似棠梨叶,离地面近的叶,有三五个叉,都有锯齿状的小刺。根的形状像老姜,苍黑色,肉白有油膏。白术,人们大都挖它的根来种植,一年就得很稠密了。嫩苗可以吃。多产于吴越之间。

“异名”

山蓟、杨桴、桴蓟、山姜、山连、马蓟、吃力伽。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寒湿痹,颈项强直,背反张,止汗除热消食。做成煎饼久服,可使身体年轻延年益寿不感到饥饿。《名医别录》载:适用于血虚阴亏、气血逆乱引起的眩晕头痛,流眼泪,消痰水,逐皮间水肿性结肿,除腹胀满,霍乱呕吐腹泻不止,利腰脐间的血,益津液,暖胃助消化嗜食。《日华诸家本草》载:有止呕、利尿、强腰膝和生肌之功,可用于五劳七伤。王好古说:调中益脾,补肝息风,治疗胃脘脐腹疼痛、食后呕吐、舌体强直等。张元素讲:能益气除湿,补阳和中,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除胃热,消水肿等。与枳实配用以消痞满,佐黄芩能清热安胎。

〖本草附方〗

“消痞健胃,久服开胃”枳术丸:用黄壁土炒白术、麸炒枳实各1两研末,荷叶包饭烧熟,与药末捣和做丸如梧子大,每次用白开水送服50丸。气滞加陈皮1两;有热加黄连1两;有痰加半夏1两;有寒加干姜5钱,木香3钱;有食积加神曲、麦芽各5钱。

“止久泻痢”取白术1斤切片,放入瓦锅里加水,文武火煎汁后,把药汁倾倒容器里,药渣再熬,然后把所有药汁一同熬稠,放入容器中1夜,倒掉上面的清水,收藏。每次用蜜汤调服2匙。

“治自汗不止”白术3两,泽泻5两,水3升,煎取1升半,分3次服用。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药理成分”

白术含苍术醇、苍术酮、苍术内酯、杜松脑、白术内脂、维生素A等。

“药用功效”

1.强壮作用。

2.降血糖作用。

3.抗溃疡作用。

4.保护肝脏作用。

5.增强机体免疫力。

“临床主治”

1.治疗脾虚泄泻。

2.治疗肝病。

3.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

荠苨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荠苨多汁,有济泥之状,故而得名。川蜀、江浙一带都有生长。春天生长苗茎,类似于人参但稍微要小些;根似桔梗,但与桔梗的区别是空心。润州、陕州尤其多,当地人把它当成果品采收,或把它制成果脯来吃,味道非常甘美,还可以远寄。2、8月挖根晒干。周定王的《救荒本草》中把它叫做杏叶沙参,说它的叶似杏叶而略小一点,微尖且背面是白色的,边缘有叉牙。苗高l、2尺,茎的颜色青白,末梢开五瓣白色的碗子花。根的形状像野胡萝卜,很肥实,皮的颜色灰黝,中间有白毛,味甜微寒。也有开绿花的。嫩苗可煮汤,用油盐拌食。根换水煮,也可以吃。人们将其蜜煎充当水果。陶弘景注释桔梗时,说它的叶叫隐忍,可以煮食,治疗蛊毒。江东人把它贮藏起来做酸菜,也可以煮食。有的人误认为桔梗苗就是荠苊苗,殊不知荠苨苗味甜可吃,桔梗苗味苦不可以吃。

“异名”

杏叶沙参、甜桔梗、杏叶菜、白面根、苗名隐忍。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名医别录》载:可解百药的毒性。大明曰:杀蛊毒,治毒蛇咬,毒箭伤。昝殷说: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蒸后切碎煮成羹粥吃,或者做成酸菜吃。孟诜讲:可压丹石发动。李时珍谓:治咳嗽渴饮多尿,疮毒疔肿,避沙虱短狐毒。

〖本草附方〗

“解钩吻毒”钩吻叶与芹菜叶相似,误食之杀人。用荠苨8两,水6升煮取3升,每服5合,日5服。

“疔疮肿毒”鲜草及根捣烂、绞汁服,以渣敷患部,不过3次即有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荠苨是桔梗科植物。嫩苗供食,根作药用。

“药理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皂甙。

“药用功效”

治消渴,解药毒。

桔梗

〖本草纲要〗

“释义”

桔梗到处都有。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天长苗茎,高1尺多;叶似杏叶但稍长些,四叶相对而生,嫩时可煮食。夏天开小花,紫绿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籽。8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的便是荠苊。现在的人先将它的根泡去苦味,然后拌上糖蜜浸成果脯。

“异名”

梗草、白药、苦桔梗、大药。

“性味”

味辛,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胸胁如刀刺般疼痛,腹满肠鸣,惊恐悸气。《名医别录》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咽喉痛。甄权谓:下蛊毒,治下痢,祛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治小儿真气衰弱及惊风,《日华诸家本草》载:下一切气,止霍乱抽筋,胸腹胀痛。补五劳,养气,能除邪气,辟瘟。张元素说: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咽嗌,胸隔滞气及痛,除鼻塞,治寒呕。李时珍讲: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除肺部风热,清咽嗌,胸隔滞气及痛。除鼻塞,治寒呕,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本草附方〗

“治肺脓疡咳嗽,胸满振寒,脉象滑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用桔梗1两,甘草2两,水3升,煮成1升,分服。

“治喉痹”用桔梗1两,甘草2两,水3升,煮成1升,分服;亦治口舌发疮。

“治牙根溃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上。

“治衄血不止”桔梗制成末,用水送服1方寸匕,1日4次。或加犀角屑,更治吐血下血。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药理成分”

桔梗中最主要的是桔梗皂苷,桔梗中还含有萜烯类物质及远志酸、脂肪油、桔梗多糖、生物碱。

“药用功效”

1.抗炎作用。桔梗粗皂苷有抗炎作用。

2.祛痰镇咳作用。

3.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的作用。

4.降血糖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急性咽炎。

2.治疗急性咽炎。

3.治疗化脓性胸膜炎。

4.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5.治疗小儿哮喘证。

长松

〖本草纲要〗

“释义”

生长在古松下,根的颜色如荠苨,长3、4寸。味甘微苦,类似人参,清香可爱。按张天觉文集说:有一个住在五台山上名叫普明的僧人,因患麻风,头发眉毛都掉光了,哀苦不堪。忽然遇到一个异人,教他服用长松,并讲了长松的形状,普明服用了十多天毛发便都长了出来,面色也同以前一样好了。现在并、代一带的人,多以长松、甘草、山药混合煎汤,疗效甚佳。

“异名”

仙茆。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治疗风血冷气宿疾,温中去风。李时珍讲:治麻风恶疾,眉发堕落,百骸腐溃,每次用1两,加入甘草少许用水煎服,10日即愈。又解诸虫毒,补益长年。

〖本草附方〗

“长松酒”治一切风病,这是庐山休休子所传的。长松1两5钱,形状似独活但略香一点的,是酒中圣药。熟地黄8钱,生地黄、黄芪蜜炙、陈皮各7钱,当归、厚朴、黄檗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4钱,苍术用淘米水浸泡后炒干,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3钱,木香、川椒、胡桃肉各2钱,小红枣肉8个,老陈米一撮,120根5寸长的灯芯。一料分成10剂,用绢袋装好,泡酒10斤饮用。

地榆

〖本草纲要〗

“释义”

平原到处都有地榆生长。老根在3月里长苗,独茎直上,高3、4尺。3月叶子对分长出,似榆叶但稍狭窄、细长一些,像锯齿状,颜色为青色。7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可用来酿酒。山野人在缺乏茶芽时,便采它的叶泡水喝,极为香美可口,叶还可以炊食。把它的根烧成灰,能够烂石,故煮石方里古人经常使用它。

“异名”

玉豉、酸赭。

“性味”

味苦,性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妇人乳产,疰痛七伤,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名医别录》载: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做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止冷热痢、疳积有良效。《日华诸家本草》:止吐血、鼻出血,肠风,月经不止,非经期阴内大量出血,产前后各种血疾水泻。李杲谓:治胆虚气怯。李时珍说:地榆汁酿的酒,可治风痹,补脑。地榆捣成汁,可涂虎犬蛇虫咬伤。

〖本草附方〗

“治下痢赤白相兼骨瘦如柴”地榆1斤,水3升,煮至l升半,去滓,再煎直至如稠汤,每日服3合。

“治血痢不止”地榆晒干研细,每次2钱,掺在羊血上炙熟吃,以捻头煎汤送下。

“治胃肠风热”地榆3钱,苍术等分,用水煎服。

“治毒蛇伤人”新鲜地榆根捣汁饮,兼泡患处。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以干净根茎入药。

“药理成分”

含鞣质、三萜皂苷、糖及维生素A等。

“药用功效”

1.止血作用。实验证明地榆煎剂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对小血管出血有明显止血的作用。

2.止吐作用。

3.抗菌作用。

4.对烧伤有显著疗效。

“临床主治”

1.治疗溃疡病。

2.治疗便血。

3.治疗崩漏。

4.治疗皮肤病。

萎蕤

〖本草纲要〗

“释义”

萎蕤生长在泰山山谷。现在的滁州、舒州以及汉中、均州都有。茎干强直,似竹箭干,有节。叶狭长,表白里青。它也类似于黄精且多须,大小如指,长1、2尺,有人说可以吃。3月开青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李时珍说:萎蕤,山中到处都有。其根横生,似黄精但稍微小些,黄白色,性柔多须,很难有燥性。其叶像竹叶,两两相对。可以采根来种植,很容易繁殖。嫩叶和根都可煮淘食用。

“异名”

玉竹、地节、委萎、女萎、黄芝、竹节黄、山铃子、尾参、芦莉花。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中风急性热病,身体不能动弹,跌筋结肉,久服可消除黄褐斑,容光焕发,面色润泽,使身体年轻不易衰老。《名医别录》载:疗胸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阴茎受寒,及眼痛眦烂流泪。甄权说:对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发热。头痛不安,加量用,很有效。李时珍讲:治风热自汗、发热、劳疟寒热、脾胃虚弱证,男子尿频遗精和一切虚损。陶弘景说:服矿石药不适者,本品可煮汁饮服。

〖本草附方〗

“治目赤涩痛”萎蕤、赤勺、当归、黄连等份,煎汤熏洗。

“治视物昏花”萎蕤4两,每次2钱,水1盏,加薄荷2叶,生姜1片,蜜少许同煎至7分,睡前温服,每日1剂。

“治淋证”萎蕤1两,芭蕉根4两,水2碗,煎至1碗半,加滑石2钱,分3次服完。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萎蕤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

“药理成分”

萎蕤含有黏液质、铃兰苦苷、铃兰苷、山奈酚苷、檞皮醇苷、维生素A类物质、生物碱等。

“临床主治”

1.治疗痤疮。

2.治疗鼻咽癌放疗反应。

3.治疗牙周炎。

4.治疗萎缩性胃炎。

肉苁蓉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此物补而不峻,故称其从容。芮芮族居住地河南有很多,现在以陇西生长的为最好,形扁柔润,多花且味甘;其次是北方生长的,形短而少花;巴东、建平一带也有,但却不好。现在陕西的州郡较好,然而出产的都不及西羌界中所运来的,肉厚而力紧。如今的人又将嫩松梢用盐润后来假冒它,不能不辨别。

“异名”

肉松蓉、黑司令。

“性味”

味甘,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治五劳七伤,补中,除阴茎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增强生育力。《日华诸家本草》载:有滋五脏,生肌肉,暖腰膝之效,用于男子阳衰不育、遗精遗尿;女子阴衰不孕,带下阴痛。《名医别录》谓:能止痢,除膀胱邪气及腰痛。甄权说:有壮阳,益髓,延年益寿及使面色红润之功,并可治疗崩漏。

〖本草附方〗

“治汗多便秘”肉苁蓉2两酒浸焙干,沉香1两研末,麻仁汁打糊做丸如梧子大,每次白开水送服70丸。年老体虚者皆宜。

“治消渴善饥”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研末,蜜调做丸如梧子大,每次盐酒汤送服20丸。

“治肾虚小便混浊”肉苁蓉、山药、茯苓等份研末,米糊调合做丸如梧子大,每次白开水送服30丸。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片的肉质茎。

“药理成分”

肉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及肉苁蓉甙等。

“药用功效”

1.降血压作用。

2.对呼吸系统影响:肉苁蓉可促进小鼠唾液分泌及呼吸麻痹作用。

3.增强免疫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老年白内障。

2.治疗无精子证。

天麻

〖本草纲要〗

天麻生长在郓州、利州、太山、崂山等地方。叶如芍药但小些,当中长出一茎,直上如箭干。茎端结果实,形状像续随子。等到叶子枯萎时;它就发黄成熟了。其根连12枚,犹如天门冬之类的块状茎,形状像黄瓜,也像芦菔,大小不定。那里的人多生吃,或蒸煮后食用。苏恭说:赤箭属于芝类,茎似箭干,赤色,顶端开花,叶子也是赤色,远看如箭上插了羽毛。4月开花结果,似苦楝子。核有五六个棱儿,里面有白面一样的肉,核仁被太阳晒会枯萎。它的根皮肉汁,非常像天门冬,只不过没有心脉。根下5、6寸的地方,有十几个子长在周围,类似芋,可以生吃。苏颂说:赤箭现今在江湖间也生长得有。春天长苗,初生时像芍药,独发一茎,直上三四尺,像箭杆的形状,青赤色,故叫赤箭芝。茎中空,在茎干上部,贴着茎干长有少量的尖小叶。梢头长有穗,开花结籽如豆大,其籽到了夏天也不脱落,却穿入茎中,潜生在土内。其根形状如黄瓜,连生12枚。大的有半斤重,或者五六两,根肉叫“天麻”。在2月、3月、5月、8月里采。刚采的天麻乘着鲜润刮去它的皮,用开水煮过以后,晒干收藏。嵩山、衡山人,有的将生天麻蜜煎后当做水果吃,认为非常珍贵。

“异名”

赤箭芝、定风草、离母、鬼督邮、独摇芝、合离草、神草。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名医别录》载:滋阴壮阳轻身增年,消痈肿,下肢肿胀,寒疝下血。《开宝本草》谓:主治各种风湿麻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甄权说:治寒痹,瘫痪不遂,语多恍惚,善惊失志。大明曰:助阳气,补阴气,补五劳七伤,环境不适引起的病症,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王元素讲:治风虚眩晕头痛。李果说:肝虚不足的人,宜用天麻、芎劳补。其用处有四:疗成人风热头痛,小儿急惊风,各种风湿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李时珍说:天麻是肝经气分的药。《素问》上写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天麻是进入厥阴经而治各种病的。罗天益说:眼黑、头旋,风虚内动,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是定风草,所以是治风的神药。现今有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的人,这是天麻祛风的验证。

〖本草附方〗

“治腰腿痛”天麻、半夏、细辛各2两,绢袋2个,均匀地分装上药,蒸热后交替地熨痛处,汗出则愈。隔数天后可再熨。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根茎。

“药理成分”

其有效成分为天麻素、天麻苷元、多糖。

“临床主治”

1.治疗成人癫痫病。

2.治疗头晕。

3.治疗痹证。

4.治疗紧张性头痛。

白茅

〖本草纲要〗

“释义”

白茅春天发芽,像针一样长在地上,名叫茅针。可以吃,对小儿特别有益处。夏天开白花,毛茸茸的,入秋就枯萎了。其根很洁白,6月采挖。李时珍说: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都相似。白茅短小,3、4月开白花成穗,结的果实小,它的根很长,白软如筋并且有节。味道甘甜,俗称丝茅,可以做成草席来遮盖东西和供祭祀时做蒲包用。它的根干了以后,晚上看上去有光,所以腐烂以后就变成了萤火。菅茅只生长在山上,像白茅但要长一些。入秋抽茎,开花成穗如荻花。结的果实尖黑长约一分,粘在衣服上会刺人。其根短硬如细竹根,无节,微有点甜味。黄茅上长叶,茎下有白娄。根头有黄毛,根很短且细硬无节。深秋开花,穗像茕茅,可以编成绳索。香茅生长在湖南和江淮一带,叶有三脊,气味芳香,可以用来做垫子和缩酒。芭茅成丛生长,叶大小如香蒲,长6、7尺,有二种。

“异名”

茹根、兰根、茅根、地筋、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

茅根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活血,利小便,可治劳伤虚羸、瘀血经闭。《名医别录》载:治各种淋证、崩漏,并能止渴、除肠胃邪热。久服可补益。李时珍说:能止吐血和各种出血,伤寒气逆上冲,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日华诸家本草》谓:有通利血脉之功效,可用于月经不调及淋症。

茅针

“释义”

即白茅刚长出来的苗。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主腹泻渴饮多尿,能祛瘀通小肠。治鼻出血及泻血,则水煮后服用。恶疮还未溃烂者,以酒煮服,一针一孔,二针二孔。生的揉烂,敷金疮可止血。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大明曰:主吐血出血和鼻塞。灸疮不合,刀箭金疮,敷上茅花可止血止痛。

屋上败茅

“性味”

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可治突然吐血,可锉3升,酒浸煮1升服用。和酱汁研后,敷斑疮和蚕啮疮。

〖本草附方〗

“治因剧热饮水或暴冷引起的伤寒呃逆”茅根切碎,枇杷叶拭去毛、炙香,各8两,水4升,煎到2升分服。

“治反胃,食入即吐”茅根、芦根各2两,水四升,煮到2升,一次服完效果好。

“治五种黄病,小便与汗都如栀子汁”将生茅根一把细切,加猪肉1斤,合做成羹吃。

“治小便热淋”白茅根4升,水1斗5升,煮取5升分服。

“治鼻出血不止”白茅根研成末,用淘米水送服2钱。

“治吐血”白茅根一把,用水煎服:妇女将根洗净,捣汁,每天饮1合。

“饮酒过量,灼烂脏腑”饮茅根汁1升,有良效。

“治小便出血”茅根煎汤,频饮为佳。

“治竹木入血”白茅根烧成末,和猪脂涂伤处。

“治因虚而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白茅根1大把,小豆3升,水3升,煮干去茅,吃豆,尿即能排出来了。

“治妇人阴痒”墙头烂茅、荆芥、皂荚各等分,水煎后熏洗。

“治劳伤尿血”茅根、干姜各等分,加蜜1匙,用水煎服。普通八在深山幽谷中避难时,取白茅根洗净咀嚼,或在石上晒焦后捣成末,用水冲服方寸匕,可不吃粮食而不饿。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白茅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药理成分”

白茅根含有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含钾和钙。

“药用功效”

1.有利尿作用。

2.促凝血作用。

3.抗菌作用。

石蒜

〖本草纲要〗

“释义”

石蒜春初长叶像蒜秧和山慈姑叶,背面有剑脊,在地里到处生长。7月苗枯萎了,才从平地上长出一根像箭干的茎,长1尺左右。茎端开四五朵花,开六次,红色,像山丹花的形状而且花瓣较长。它的根形状像蒜,9月收采。其皮色紫赤,肉为白色,大收成不好的时候可以炊熟后用水浸过食用。

“异名”

老鸦蒜、水麻、乌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箭。

“性味”

味辛、甘,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

苏颂说:主敷肿毒。李时珍讲:治疔疮恶核,可以用水煎服发汗和把石蒜捣烂敷在伤处。另外,中了溪毒的人,将石蒜酒煎,服下半升。使其呕吐,有较好疗效。

〖本草附方〗

“治疗子宫下垂”用老鸦蒜1把,水3碗,煎到1碗半,熏洗有神效。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三蒜为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鳞茎。

“药理成分”

石蒜的鳞茎含石蒜碱、力可拉敏、石蒜伦碱、加兰他敏、二氢石蒜碱、伪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

“临床主治”

石蒜有利尿祛痰,解毒作用,常用于喉风、水肿、痈疽等证。

白鲜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鲜者有羊之气味。此草根白色,有羊膻气,故有诸名。白鲜的苗高l尺多,茎为青色,叶稍为白色而像槐树叶,也像茱萸。4月开淡紫色的花,像小蜀葵花。根似小蔓青,宜在2月采后阴干。皮为黄白色,实心。当地人采摘它的嫩苗当菜吃。

“异名”

地羊鲜、金雀儿椒、白膻、白羊鲜。

根、皮

“性味”

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治头痛黄疸,咳嗽不止。女子阴道肿痛,肌肤麻木,关节肿痛,不能屈伸起止走路。《名医别录》疗四肢不安,因腹中大热饮水,引起胃气上逆而喉间呃呃作声的时令病,小儿惊风,妇人产后余痛。甄权说: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疮,疮癣赤烂,眉发脱脆,肤冷麻木,解热黄、酒黄、欲黄。大明曰:通关节,利九窍,通小肠小气。

〖本草附方〗

“治产后中风,人体虚不能服用另外的药”将白鲜皮用新鲜的井水3升,煮取1升,温服。

“治颈淋巴结核瘘管,已破出脓血”白鲜皮煮汁,服1升,马上就会吐出秽物。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白鲜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药理成分”

白鲜含有白鲜碱、黄柏酮、黄柏内酯、梣皮皮酮、白鲜脑内醌、白鲜内酯、皂甙、挥发油及谷甾醇等。

“药用功效”

1.解热作用。

2.抗菌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各类皮肤病。

2.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柴胡

〖本草纲要〗

“释义”

《博物志》记载,芸蒿叶似邪蒿,春秋发白芽,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雷公说:胡出自平州平县,即现在的银州银县。在西畔生长的地方,多有白鹤、绿鹤在此飞翔,这是因为柴胡的香气直上云间的缘故。如果过往的人闻到香气,都会神清气爽。李时珍说:银州,即现在的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址。所出产的柴胡长1尺多,微微发白且柔软,入药非常好。其中似邪蒿的柴胡可以食用。

“异名”

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芸蒿。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腹部胃肠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可以轻身明目益精。《名医别录》载:除伤寒胃中烦热,各种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盖痹拘挛。张元素说: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晚潮热,寒热往来,胆热。妇人胎前产后各种热,腹部包块,胸胁痛。治阳气下陷。李时珍讲:平肚胆热气,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鸣耳袭,各种疟疾及痞块寒热,妇人热人血室,月经不调,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

〖本草附方〗

“虚劳发热”柴胡、人参等份,每次3钱,与姜、枣一同水煎服。

“治视物不明”柴胡六铢,决明子18铢,捣碎过筛,人乳调和外敷眼睛,长期服用药后,病证可好转。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柴胡4两,朱砂3两,研末,猪胆汁拌匀,饭上蒸熟后做丸如绿豆大小,每次用桃仁、乌梅汤送服1丸,每日3次。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柴胡为植物伞形科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春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晒干,生用或醋炒用。

“药理成分”

含柴胡皂苷、挥发油柴胡醇及α-菠菜甾醇等。

“药用功效”

1.抗炎作用。

2.抗癌作用。

3.改善肝功能作用。

4.抑制杆菌作用。

“临床主治”

1.治疗乳腺增生症。

2.退烧。

前胡

〖本草纲要〗

“释义”

前胡生长在陵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相州、孟州也有。它春天长苗,为青白色似邪蒿。初生时的芽是白色的,长3、4寸,味道非常香美。又像芸蒿,7月里开白花,与葱花相似。8月结果实。根是青紫色,叶像野菊但细瘦些,嫩时可以食用。2月和8月采根晒干,入药。

“异名”

倍前胡、土前胡。

“性味”

味苦,性微寒,无毒。

“功效主治”

《名医别录》记载:主痰满、胸胁包块,胸腹结气,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甄权说:能去热实及时气内外俱热,只需单独煮服。大明曰:治一切邪气,破腹内结块,开胃下食,通五脏,主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咳嗽,安胎,小儿疳疾。李时珍讲:有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之功效。

〖本草附方〗

“治小儿夜啼”取前胡捣碎过筛,用蜜调做丸如小豆大,每天温开水送服1丸,服5至6丸,以病愈为止。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根,多年生草本,野生于向阳山坡丛中,秋冬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出主根,去茎叶须根泥土晒干供药用。

“药理成分”

白花前胡根含有挥发油及白花前胡内酯甲、乙、丙、丁等;紫花前胡根含挥发油及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异茴香醚及柠檬烯。

“药用功效”

1.抗真菌。

2.祛痰。

“临床主治”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

2.治疗白内障术后虹膜睫状体炎。

防风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防风生在山石之间。2月采嫩苗当菜吃,味道辛甘芳香,叫做珊瑚菜。2月和10月采根晒干,入药。

“异名”

茴草、屏风、百枝、铜芸。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风证眩痛,能除恶风风邪,目盲不能看物,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久服可使身体轻盈。《名医别录》载:烦满胁风,偏头风来,四肢挛急,虚风内动。《日华诸家本草》载:可治36种风证,男子一切劳伤,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因冷引起的流泪不止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治五劳七伤,赢损盗汗,心烦体重。张元素谓:能安神定志,匀气脉。治上焦风邪,泻肺火,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防风叶

“功效主治”

《名医别录》记载:治中风出热汗。

防风花

“功效主治”

甄权曰:治四肢拘急,不能走路,经脉虚赢,骨节间痛,胸腹痛。

防风子

“功效主治”

苏恭曰:治风更优,调食之。

〖本草附方〗

“治自汗津津,流汗不止”把防风碾成末,用浮麦汤送下,每次服2钱。

“治偏正头风作痛”防风、白芷等分制成末,炼成弹子般大小的蜜丸,每次嚼1丸,用酒送下。

“主治黄褐斑”防风6克,白芍、苍术、甘草各2克,黄芪、人参、葛根各4克。上药剂,枣,姜为引煎汤。午前服,每日1次。

“主治雀斑,粉刺以及酒渣鼻等面部疾病”防风、零陵香各10克,藁本60克,白芨、白附子、花粉、绿豆粉、僵蚕、白芷各30克,甘松、山奈各15克,肥皂荚适量。把皂角去皮筋,并上药研细为末,白蜜和匀,贮瓶密封备用。随时涂搽面部。可祛风通络,散郁消肿。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

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的根。

“药理成分”

防风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甙、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

“药用功效”

1.抗惊厥。

2.消炎镇痛。

3.解热。

“临床主治”

1.治疗头痛。

2.治疗自汗。

3.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4.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红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