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实用本草纲目
32057900000091

第91章 地水类

流水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大到江河,小到溪间里的水都是流水。它是流动的水,俗称活水。与湖泽池塘的死水不同。

“异名”

千里水、东流水、甘烂水、劳水。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以上这些水能治五劳七伤、脾肾虚弱、阴虚阳盛、目不能闭、霍乱吐泻及伤寒欲作奔豚之症。陈藏器谓:此水能治病后体虚,经反复上扬多次,用为煎煮药物禁神有效验。

井泉水

〖本草纲要〗

“释义”

井字像“#”形,泉字像水流到穴中的样子。所以叫井泉水。不管何时只要初汲的叫“新汲”;每天早晨第一次汲的水叫“井华”;反酌而倾倒的叫“倒流”;打水的吊桶滴下的水叫“无根”。

“异名”

井华水、无根水、新汲水。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嘉祐补注本草》记载:井华水主治酒后热邪迫于大肠而引起的泄泻,治眼球上的白膜。受到大惊而九窍出血,可用井泉水喷脸。用井泉水调朱砂服后,使人容颜光润,心神镇静安详。如果用来治口臭,可在早晨太阳刚出时含井华水在口中,然后吐到厕所里面,数次即愈。可以炼各种药石。倒少量至酒、醋中,可以让酒、醋不败味。虞抟说:用来煎制补阴、痰火和补血气,功效可提高许多倍。李时珍讲:井华水适合煎煮一切痰火内扰、气血不和的药物。

〖本草附方〗

“鼻出血不止” 用新汲水,左鼻出血则洗右脚,右鼻出血洗左脚,或同时洗左右脚,即止。或者用冷水喷脸,或者用冷水浸过的纸贴在囟门上,用熨斗熨,立即就会止血。

“犬咬出血” 以水洗,至血止,缠裹即愈。

“心闷汗出,不能识人” 新汲水和蜜饮,很有效。

“婴儿初生不啼” 取冷水灌之,外用葱白茎轻轻地鞭打,即啼。

玉井水

〖本草纲要〗

“释义”

出产玉石的山谷中的水泉中的水都叫玉井水。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经常服用玉井水,可使人体肤润泽,毛发不白。

醴泉

〖本草纲要〗

“释义”

醴就是薄酒,泉水的味道像薄酒一样甘美,因而叫醴泉水。

“异名”

甘泉。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心腹痛和不能适应邪恶的气候和环境而得的各种病,都适宜在泉边饮此水。又可以治愈消渴和反胃吐泻。

山岩泉水

〖本草纲要〗

“释义”

山岩土石中所流出的泉水,流成溪涧的就是。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这种水主治霍乱烦闷呕吐,腹空抽筋,宜多饮服,不要让腹空,空了则再饮服,这种方法称为洗肠。人们都惧怕患上霍乱,但用这种方法可获效,对于素体虚寒者,应防止脏腑受寒,根据情况适当增减。

温汤

〖本草纲要〗

“释义”

水中含硫磺,即使水很热时,仍然有些硫磺气味。硫磺主治各种疮,所以含硫磺的温泉水也这样。把猪、羊放在温度高的这种矿泉水中可使之半熟,还可以煮熟鸡蛋。

“异名”

温泉、沸水。

“性味”

味辛,性热,微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这种水主治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没有眉毛头发,皮肤骨节的疥癣等疾病,须在水中洗浴。浴完后会使人异常虚惫,可根据病的不同与用药的差异,用饮食加以补养。不是有病的人,不宜随便入浴。

碧海水

〖本草纲要〗

“释义”

它的味道是咸的,它的颜色是深蓝色的。

“性味”

味咸,性小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煮开后先后用来洗浴,可去风瘙疥癣。饮一合,吐后可治宿食引起的腹胀。

乳穴水

〖本草纲要〗

“释义”

是岩洞中涓涓流出的水,比其他水重。烧开后,水面浮有细盐粒的是乳穴水。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这种水吃了能使人体健,身体润泽而不显得衰老,与钟乳的功效相同。

盐胆水

〖本草纲要〗

“释义”

即是盐初熟时,盐槽中流下的黑汁。李时珍说,盐槽中的沥水,味很苦,不能食,现在的人用它点豆腐。

“异名”

卤水。

“性味”

味咸、苦,有大毒。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痰厥昏迷,不省人事者,可灌服盐胆水催吐,效果良好。陈藏器讲:卤水能够治疗疥疮、顽癣、瘘疮及虫咬伤,亦可治疗牲畜被毒虫咬伤。若牲畜饮一合卤水立刻就会死亡,人也是这样。患疮疡出血者,不可用盐胆水外涂。

热汤

〖本草纲要〗

“释义”

煮百沸的水,必须是完全煮沸的才好。如果是半沸的,吃了反而会伤元气,使脾胃胀满。

“异名”

太和汤、百沸汤、麻合汤。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

寇宗奭说:热汤能助阳气,通经脉。《嘉祐补注本草》载:热汤可以用来熨治霍乱病、腹痛转筋或尸恶移瘴之气引起的突然昏迷。

〖本草附方〗

“治中暑”用热开水徐徐灌食,适当抬高他的头,让汤进入腹内即苏醒。

“初感风寒,头痛畏寒”用水7碗,把锅烧红后将水倒入,取起再烧再投,如此7次后,趁热饮一碗,用衣被蒙头使出汗,神效。

生熟汤

〖本草纲要〗

“释义”

用新汲水、开水合为一盏,和匀,叫生熟汤。

“异名”

阴阳水。

“性味”

味甘、咸,无毒。

“功效主治”

陈藏器说:可调中消食。凡是因痰疟和有毒,食用害人的食物,进入腹中使人吐泻的,即取盐投入生熟汤中,喝一二升,使其吐尽痰和积食,便可痊愈。李时珍讲:凡是霍乱和呕吐不能进药,病危急的,先饮数口即使人安定。

浆水

〖本草纲要〗

“释义”

浆就是酢,煮饭待米热后,投入冷水中浸泡五六日,味发酸,水中生白花颜色似浆,所以得此名。若已浸到腐坏,则害人。

“异名”

酸浆。

“性味”

味甘、酸,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

《嘉祐补注本草》记载:本水主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痢,消积食。宜用它来煮粥,黄昏时喝,可解烦闷,治失眠,还可以调理脏腑。煎使之发酸,可止呕哕,使人肌肤白嫩,体柔如编织的丝帛。李时珍认为:浆水利小便。

禁忌:不能同李子一起吃,否则使人霍乱吐泻。孕妇吃了,使小儿骨瘦,不能食。产后尤其不能饮,会使人绝育。酒醉后饮了使人声音喑哑。

§§第四篇 火部

李时珍说:水火养民,而民也赖此生存。太古燧人氏上观下察,钻木取火,教民熟食,使民没有腹疾。圣王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则古先圣先王之于火政,天人之间,用心很切。今撰火之切于日用灸焫者,并为火部。

燧火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周代有官司爟氏定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在晚春的时候生火,在深秋的时候采纳起来,老百姓都学会了这种方法。人借助火煮熟食物,同时也产生了疾病和夭寿。四时取火,用新取的火来煮饮食,并根据一年气候的变化,而使火势大小与季候相应,因此能救治民众的时令疾病。

榆树、柳树比其他的树木先返青,故在春天取用,就会燃出青火。枣树、杏树的树心是红色的,故在夏天取用,会燃出红火。柞树、槽树的木理是白色的,故在秋天取用,会燃出白头。槐树、檀树的树心是黑色的,故在冬天取用,会燃出黑火。桑树、柘树的木质是黄色的,故在夏季取用,会燃出黄火。

天火,在星宿中与心对应。在晚春的早晨见到的龙,口喷火焰,这时因为已近夏天。龙在深秋戍时会吸纳火焰,因为这时已近寒冬。人们的作息时间都应顺应天道,目的是为了避免遭受水灾、旱灾。后来世人在寒食节禁火,是晚春改火的遗意,而民间的传说,却是以记念介子推而来的,这个传闻是错误的。道书说:灶下的灰烬火叫作伏龙屎,不能够用来燃香以祭神的。

桑柴火

〖本草纲要〗

“释义”

桑木取的火。李时珍说: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燃烧则拔引毒气,而且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一切仙药,不是桑柴火煎的不服。桑是箕星之精,能助药力,除风寒麻痹等各种痛症,所以长期服用可以终身不患风疾。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桑柴火可拔毒止痛,补接阳气,去腐生肌。主治痈疽发背不起,淤肉不腐、阴疮、瘰疬顽疮,可燃火吹灭,外炙患处,每日两次。但不可点艾条。易伤肌肉。凡一切补益药或膏剂,可用此火煎煮。

炭火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烧木则成炭。木久了会腐烂,而炭埋在土中却不腐烂,这是因为木有生性,炭没有生性的原因。葬坟用炭,能使虫蚊不入,竹木的根自回,也是因它没有生性的缘故。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栎炭火,宜于用来煅制一切金石药物。桴炭火,适宜烹煮焙炙各种丸药。

〖本草附方〗

“治汤火灼疮”炭末和香油调合涂后立愈。

“治白癞头疮”生炭烧红投入沸汤中,温洗1、2次,它的疮立即痊愈。

“治阴囊湿痒”用桴炭、紫苏叶末,扑之。

“治肠风下血”用生炭3钱,枳壳烧存性5钱,制成粉末。每次服3钱,米汤饮下,即见效。

艾火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凡用艾火炙治,宜用阳燧和火珠映照,以取太阳真火。阳燧即火镜,用铜铸成,呈凹面,对着太阳承接热星。其次为钻槐木取火。若急用又没有准备,可用麻油灯或蜡烛火,把艾茎点燃,滋润所要炙治的疮,直到不痛为止。

“功效主治”

李时珍:艾火能炙治百病。若炙诸风冷疾,加入硫磺末少许,尤其好。

灯火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凡点灯用胡麻油、苏子油,都可以明目治病。其余如鱼油、禽兽油、诸菜子油、棉花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等,油烟都会损眼目,且不能治病。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此炎可以用来治小儿惊风昏迷抽搐诸病。又治头风胀痛,在额头太阳穴处,用灯心草麻油点燃急淬,极佳。外痔肿痛者,也可用此法。因麻油能去风解毒,火能通经络。小儿初生,因冒寒将断气的,勿断脐,急将棉絮烘热包裹,将胎衣烘热,用灯炷于脐下往来燎烤,暖气吸入腹内,气回自可苏醒。又可烧铜匙柄熨眼帘内,去风退赤,甚妙。

火针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讲,火针,陈素问称它为燔针、粹针,张仲景称它为烧针,而川蜀之人则称它为煨针。其使用方法为:将灯内注满麻油,用十四根灯草点灯,将针一边涂麻油一边在灯火上烧红即可用。如果不能将它烧红或冷着用将有损人的身体,且不能去病。这种针须用火箸铁。造为佳,治病时须找准穴位,稍为差错则无效。

“异名”

烧针、煨针、燔针、焠针。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用火针可治风寒痹痛,或瘫痪不能动者。针扎入后要迅速拔出,然后快速按住孔穴可止疼,不按则极痛。腹内有肿块结积冷病患者,火针扎入后要缓慢拔出,并左右转动,以便让污浊物流出。如果背部有痈疽且有脓没有头的,用火针扎入让脓流出,但不可以按压针孔。火针治疗疾病,刺的太深会伤及经络,太浅则不能除病。凡面上有疾或是夏天因湿热而病在两脚时,都不能用此法。

烛烬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烛有蜜蜡烛、虫蜡烛、桕油烛、牛脂烛等,只有蜜蜡烛、桕油烛的烛烬可入药。

“功效主治”

李时珍说:烛烬可治疗疔肿,同胡麻、针砂等分,研为末,和醋敷上即可。治九漏,同阴干的马齿苋等分,研为末,用泔水洗净,和腊猪油敷上。1日3次

李时珍说:石是气之核,土之骨。大的则为岩崖,细的则为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