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实用本草纲目
32057900000100

第100章 石草类

石韦

〖本草纲要〗

“释义”

本草蔓延长于石上,叶子长得像皮,所以得名为石韦。多生在背阴的崖缝处,它的叶子大的长近尺,宽有寸余,柔韧如同树皮,背面有黄毛。

“异名”石皮、石兰。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劳热邪气,利小便。《名医别录》记载:可以治愈烦下气,通膀胱,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日华诸家本草》记载:治遗尿淋沥。苏颂曰:炒后为末,用冷酒调服,治背部的痈疽。李时珍曰: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本草附方〗

“治小便淋痛”石韦、滑石等份研末,每次服刀圭,见效快。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药理成分”含芒果甙和异芒果甙等。

“药用功效”

1.止咳祛痰。

2.抑菌。

“临床主治”

1.急、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

2.支气管炎。

景天

〖本草纲要〗

“释义”

景天2月长苗,脆茎,微带赤黄色。高l、2尺,折断它有汁流出。叶子呈淡绿色,光泽柔厚,形状像长匙头以及胡豆叶但没那么尖。6、7月开小白花,结的果实如连翘但要小些,内中有像粟粒一样的黑籽。

“异名”戒火、慎火、火母、据火、救火。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大热火疮,去肌体烦热及邪恶气。《名医别录》记载:治各种不足,诸蛊毒结痂,寒热风痹。陶弘景曰:能疗金属外伤,止血。煎水给小儿洗澡,去烦热惊气。甄权曰:风疹恶痒,小儿丹毒及发热。热狂,赤眼头痛,寒热游风,女人带下。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女人白带不断,能明目、轻身。

〖本草附方〗

“治小儿殃火丹毒,入腹及阴”慎火草取汁服之。

“治小儿烦热惊风”慎火草水煎洗浴。

“治小儿汗出中风,1日之时,儿头颈腰背热,2日即腹热,手足不屈”慎火草(干者)半两,丹参。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白术各1分。上四味,捣罗为散。1、2岁儿,每服半钱匕,浆水调服;3、4岁儿服1钱匕,日3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疔疮”景天1把,杵烂,调烧酒敷患处。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景天种植物景天的全草。

“药理成分”叶中分得景天庚糖。

酢浆草

〖本草纲要〗

“释义”

此小草苗高1、2寸,丛生布地,极易繁衍。一枝有三叶,每叶分成两片,晚上自动合贴在一起,如一整体。4月开小黄花,结小角,角长一二分,内有细籽。冬季也不凋谢。

“异名”酸浆、赤孙施、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雀儿酸、雀林草、醋母、鸠酸、小酸茅、酸箕。

“性味”味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唐本草》记载:杀各种寄生虫,捣烂后敷涂,治恶疮痔瘘。食用,解热渴。李时珍曰:主治各种小便淋沥,白带浊黄,同地钱、地龙一起治尿路结石。煎汤洗痔、脱肛,很有效。治烧伤、烫伤及蛇蝎咬伤。

〖本草附方〗

“治小便血淋”用酸浆草捣汁,煎五荟散服。

“治二便不通”用酸浆草1大把,车前草1小把,共捣汁,加砂糖1钱调服l盏。不通再服。

“治牙齿肿痛”酸浆草一把洗净,川椒49粒去籽,同捣烂,再用绢布裹成如筷子大小,切成如豆粒大,每次用一块塞痛处,即止。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药理成分”茎叶含多量草酸盐。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药用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但对大肠杆菌无效。

“临床主治”

1.急性睾丸炎。

2.急性咽喉炎。

仙人草

〖本草纲要〗

“释义”

生长在庭院间,高2、3寸,叶细有齿,像离鬲草。北方不能生长。

“功效主治”陈藏曰:主治小儿酢疮、疮头小而硬的,则煮汤洗浴,同时捣烂后敷搽。丹毒入腹的,可饮冷药,并用此药洗浴。另外,捋成汁滴目,可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去翳。

石斛

〖本草纲要〗

“释义”

李时珍说:石斛丛生于石上,根纠结在一起。干品呈白色柔软,叶变黄。开红花,节上生根须将根节插入砂石栽培,或盆装悬房下烧水,经年不死,故叫千年润。石斛短而茎中坚实,木斛长而中空虚,根易区别。处处都有,产于四川的为好。

“异名”石逐、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神农本草经》记载: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长期食用可厚肠胃。《名医别录》记载:可补内绝不足症,平胃气,长肌肉,去除皮肤邪热,能定志除惊,轻身延年。李时珍曰: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本草附方〗

“治疗睫毛倒入”取石斛、川芎等份研末、口内含水,鼻吸药末,1日2次。

“飞虫入耳”石斛数条,去根如筒子,一边纴入耳中,四畔以蜡封闭,用火烧石斛,尽则止。熏右耳,则虫从左出。未出更作。

〖本草今用〗

“药品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多种石斛之茎。

“药理成分”含有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粘液质,淀粉等。

“临床主治”

1.肺结核之阴虚发热,盗汗。

2.慢性胃炎之干哎舌红无苔。

3.风湿性关节炎之关节热痛,腰脚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