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终身幸福;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俗语
传说,有一天,玉帝驾着云彩下凡办事,从云朵上下来时,一时没站稳,把身边的一只驴给砸倒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玉帝决定满足它一个愿望,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
那只驴太高兴了,这根本就是求都求不来的好运啊,一定要变一个最完美的动物。它想啊想,觉得哪个动物都很好,可再一想,又觉得哪个动物也不好。它觉得,鹿的角最美丽,骆驼的颈最漂亮,牛的蹄最有力,可要变成它们其中的哪一个,又都觉得有一点不甘心。
于是,贪心的驴子问玉帝:“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一种动物吗?”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玉帝马上答应了。
驴子说:“我想要鹿的角,骆驼的颈,还有牛的蹄。”
玉帝听了,按照它的要求草草变完,就赶紧办自己的事去了。
于是,驴子就变成了角似鹿、颈似骆驼、尾似驴、蹄似牛的“四不像”,所有动物都认为它太怪异,没有谁愿意接近它。它后悔极了,可是,已经没有办法回复原貌了。
孤立无援的“四不像”难以生存,最后成为国家保护动物。
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不够稳重、不够圆熟。
而不能吃亏的人,即什么都想得到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培养孩子的吃亏精神就是培养孩子知足的心态。
信奉“吃亏是福”这一信条的人,同时也一定是“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
“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的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扑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瓷或泥做的储蓄罐。在小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蓄罐满的时候,我们就将这储蓄灌打破,而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明白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我们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
“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肯定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吃亏是福”它的前提,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表面上看来“知足”、“安分”会使人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成长为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因为,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吗?
人们总是相信一切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但也有些人认为,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放在一起,就产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种不朽的东西,即宁肯吃一些亏,以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而在此和平与安全时期,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光芒。
即使在西方,也有这样一种凡事皆不可过贪的思想。比如,总是充满寓意的希腊神话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伊卡罗斯藉装在身上的蜡翼飞得很高,但是在接近太阳时,炽热的阳光烤化了翅膀,他也坠海而死。而他的父亲却飞得很低,安全抵家。
一个人往往会随年龄之变化而使自己的思想更为成熟,但只有从孩提时期开始培养,才能种下知足的种子,更多地减少人生中的错误。这就需要每一位家长重视对孩子知足心态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顺利前行。
§§第八章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