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故事:老山姆的故事
1926年,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山姆出生了。山姆的父母本打算买一辆当时价值800美元的福特T型汽车。由于山姆的出生,他们决定把这800美金投资在山姆身上。他们选了一种相对稳妥的投资——美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基金。
山姆的父母出于各种原因,慢慢就忘记了这件事,直到过世的时候把这部分权益转给了山姆。在山姆75岁生日的那天,老山姆偶然间翻出了当年的基金权利凭证,给他的基金代理打了个电话询问现在的账户余额。放下代理的电话,他又给自己的儿子打了个电话。
老山姆只对儿子说了一句话:“我现在是百万富翁了!”老山姆的账户上有3,842,400美元!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是因为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其不同于一般人的理财观念。每个哈佛生的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每月先将30%的工资用于投资,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
投资和消费有何差异呢?
比方说买衣服,如果你是理智消费者,那么你会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购买衣服的档次,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价格、颜色、式样。无论这件衣服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离经叛道或俗不可耐,只要自己觉得好,就一切都好。如果你是感性消费者,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只要自己开心,就大胆购买,造成生活拮据也在所不惜。这两种人看起来截然不同,其实都是从自身角度考虑,都是在消费。
如果你是投资,你会慎重考虑你所处的环境,精心算计别人的眼光。假如你所处的环境消费能力普遍不高,哪怕你的银子多得提不动,也不会穿高档名牌衣服;假如你的同事、你的客户都穿高档名牌衣服,哪怕你穷得叮铛响,借钱也会让自己穿得体面一点,以维护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总之,投资派的出发点不仅是得到衣服本身的价值,还追求它的附加价值,或者说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