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60

第60章 十年天子:先天不足的皇帝

封建家族的继承制,是以血缘关系的亲近选拔的,赵禥虽然先天不足,但其父赵与芮是理宗的弟弟,血缘关系最近,立他为皇子也在情理之中。但他既没有智商,也不具有能力,他的主政,无异于加速了南宋的哀亡。

理宗赵昀一生只有过两个儿子,即永王赵缉和昭王赵绎,但很早都夭折了。此后,后宫再没有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给事中洪咨夔曾建议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理宗当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淳佑六年(1246年),理宗已经年过40,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讲,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即后来成为皇帝的度宗赵禥。

度宗于嘉熙四年(1240年)四月九日出生,小名德孙,母黄氏。黄氏名叫定喜,是赵与芮夫人李氏陪嫁而来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赵与芮看中。黄氏怀孕的时候,担心由于自己的地位影响孩子的未来,曾服药物堕胎,但没有成功。赵禥生下来以后,大脑发育迟缓,手足无力,身体虚弱,7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但是,由于赵禥的父亲赵与芮是理宗的弟弟,血缘关系最近,立他为皇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孙为皇子的愿望,便于淳柘六年十月,将他接入宫内接受教育,赐名孟启。宝佑元年(1253年)正月,又立他为皇子,赐名禥,封永嘉郡王正式确立了皇储身份。同年十月,进封赵禥为忠王。由于赵禥的先天缺陷,当朝大臣多反对将他立为皇储。理宗为了说服大臣,就说曾梦到神人相告“此(指度宗)十年太平天子也”。理宗此举表明立储之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只好采取这种无奈而带有欺骗性的手段。然而,理宗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出的话竟然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赵禥果然做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忠王,即赵禥为太子。

理宗对赵禥的教育非常严格。赵禥7岁时,理宗就让他入宫内小学读书,立其为皇子后,又为他专门建造“资善堂”作为学习的场所,并亲自为他作了一篇《资善堂记》。理宗还遍选名家作赵禥的老师,如汤汉、杨栋、叶梦鼎等人,都是名闻一时的大儒。理宗对赵禥每天的日程作了严格的规定,鸡初鸣入宫向理宗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就要到会议所参加处理政事,以锻炼其理政能力。但由于赵禥先天存在缺陷,学业并没有太大长进,经常惹得理宗大怒。然而,赵禥毕竟是与理宗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即便不成器,理宗也只能尽力而已。

理宗知道赵禥资质太差,很难有所作为,就为他娶了一位聪明机智、颇识大体的妻子。赵禥的妻子名叫全玖,出身名门世家,是理宗母亲全太后的侄孙女,与赵禥是表兄妹关系。全玖言语伶俐,眉目清秀,仪态端庄。其父是一位地方官,全玖自幼随父亲游历各地,因此见多识广对时局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理宗感于全玖才智出众,景定二年十二月,将她册封为皇太子妃,让她辅助赵禥,倒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时为度宗,尊理宗皇后谢氏为太后。群臣对赵禥的能力心中有数,故此时赵禥虽已25岁,但仍有人上表请求谢太后垂帘听政,最终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罢。

赵禥即位之初,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将力求有所作为。他任命马廷鸾、留梦炎为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力求能随时听这些大臣讲求治国之道;又下诏要求各级臣僚直言奏事,特别要求先朝旧臣赵葵、谢方叔、程元凤、马光祖、李曾伯等指出朝政中的弊端,以便加以改进。然而,赵禥这些举措无非是装模作样罢了,很快,他就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打理朝政。

陆九渊像加图:《二十四史》p514的Sa33理宗在世时,就以崇尚理学著称,他为赵禥选的老师,也多是一些理学名家,受此影响,赵禥对理学也十分偏爱。早在做太子时,他就曾前往太学拜谒孔子,提出增加张拭、吕祖谦为从祀,深得理宗赞赏。即位以后,他提拔了一些理学之名士,如江万里、何基等人,录用前代理学大家张九成、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后代为官,理学门徒也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职位。令人费解的是,虽然度宗推崇理学,但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信条却几乎对他完全不起作用,他仍然每日沉迷于美色之中,醉生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