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36

第36章 柔弱寡谋怎能救国

赵桓没有足够的谋略领导家族政权,面临严峻的局势不知如何以对。强敌当前,他柔弱寡谋,不思抵抗,迫使赵氏政权一步步走向了自我灭亡。

钦宗赵桓即位,改元靖康,其当务之急便是派兵迎战,阻止金军继续南下。然而,同其父徽宗赵佶一样,赵桓也是位昏庸之君,在金军兵临城下之际,整日患得患失,忽而主战,忽而主和,多疑善变,缺乏主见。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以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委以“全权”,指挥军队抗击金兵,保卫京城。李纲受命于危难之时,即日宣布京师戒严,誓死保卫汴京。赵桓虽然任命李纲统兵御敌,其实心中畏惧,犹豫不定,旋即又要逃走。几经周折,李纲最终说服钦宗坚守开封不再出逃,朝廷局势才能暂时稳定下来。

苏辙像宗望率领的东路金军将开封团团围住,几次攻城都被李纲击退。李纲本是一个不善用兵的文臣,在仓促之际,居然相当有效地组织了开封保卫战,赢得了普通百姓和广大将士的广泛赞誉,但却招致了同僚的嫉恨。赵桓也对李纲猜忌防范,不肯委以重任,更不听李纲劝阻,而决意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各路勤王之师陆续抵达京城,赵桓甚为欢喜,又复主战。正月初六,赵桓登上宣德门,宣谕六军,表示要固守到底,并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面负责守城事宜。将士皆感泣流涕,拜伏门下,三呼万岁。李纲积极备战,粉碎了金人想一举攻下汴京的企图。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加图:《二十四史》p453的Sa11同年二月初,发生了钦宗赵桓亲自批准姚乎仲夜袭金营而失败的事件,金军统帅宗望借此指责宋廷违背盟约。赵桓、李邦彦等人把责任归于与此无关的李纲身上,乘机罢免了李纲和统领西北援军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并派人带着国书和割地诏书到金营向入侵者谢罪。赵桓、李邦彦的投降求和之举,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太学生陈东等人领导伏阙上书活动,数万群众自发聚集到宣德门,要求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钦宗虽表面上被迫同意了民众的正义要求,但内心却极不情愿,他甚至认为是李纲在幕后操纵此次群众运动,因而对李纲甚为嫉恨。李纲复职后,京城军民的抗金情绪再次高涨。

宗望考虑到汴京军民士气高昂,而北宋勤王军数倍于己,久待城外于己不利,便暂时退兵。所以未等金帛数足,取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又以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为人质才开始退兵。

二月初八,金兵撤退时,种师道请求趁金兵渡过黄河时发起猛攻,但遭到赵桓的坚决拒绝。李纲请求派大军“护送”,令将士找机会袭击,也遭到宰相阻挠。赵桓还派使者监视各军,禁止他们对敌作战,以致金兵安然满载而归。种师道等人眼睁睁地看着金兵渡河而去十分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就这样,在赵桓的无能领导下,赵氏政权一步步走向了自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