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无需太苛求
32050500000007

第7章 太性急只会坏事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口吃不出个胖子来”等等这些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可有些人还是一味地在追求着达到目的捷径。

在杂志《读者》上有这么一个故事:

三岁的小博博就在这个平安夜的晚上,永远闭上了他的眼睛。医院给出的死亡原因是颅骨损伤后引起呕吐,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的窒息死亡。同时伴随他的,还有满身的伤痕。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凶残对待一个三岁孩子的,竟然是他的父母。经过警方半个月左右的侦查,终于给出了答案:让亲生父母下如此狠手的起因,竟是为了教儿子认字。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小博博的这些事,最后的结果,却总让人感到很遗憾。一个三岁的孩子,本应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生活,可他的父母却“望子成龙”心急,在孩子不愿意认字的情况下,竟活活地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打死,如此“揠苗助长”的教育,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我们要明白,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有其自身生长的规律和特性。道理很简单,是骡子绝对变不了马,是小草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小苗是一天天地长高的,人是一日日地长大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事业生涯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付出耐心而持久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你必须依靠日积月累的行动。最终,这些琐碎的努力才会像涓涓细流汇聚成为势不可挡的汹涌波涛。

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吃葡萄,因此决定自己种一些葡萄。

他弄来了一些葡萄苗,挖了一些坑,然后把它们种了下去。由于累了一天,他早早地上了床。想到他的葡萄,他的觉也睡得特别香甜。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兴冲冲地去看他的葡萄,却发现一点儿变化也没有。

“葡萄在哪?我的葡萄呢?我把苗种了下去,却没有长出葡萄。”

小男孩很疑惑,以为是自己的葡萄苗有问题,于是开始重新种了起来。然后过了一天后,他又去园里看时,仍然没有看到葡萄。

这时,有个老爷爷从他身边经过,小男孩提出了他的疑问。老爷爷摸着胡子对他说:“甜美的果实总是要用耐心来耕耘的。你才等了一晚上,怎么会有美满的收获呢?”

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结果,而忽视了成功过程。要知道,许多大企业在赚钱之前,早已奋斗了数十年,许多当今的富翁也是由身无分文一步一步走上致富之路的。

人们总是习惯于看到辉煌的结果,而遗忘了过程中的汗水和坚持。要知道,持久的耐心才能使我们成为成功的音乐家、医生、工程师乃至各行各业的专家。才华固然重要,但坚持不懈地行动更重要。任何带有重大突破的行动,都是由冗长沉闷的过程所组成的,都需要持久的恒心。要知道,有些废弃的油井,再挖十分之一的深度,原油就汩汩不绝;更要知道,出色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所花的时间,不过是练习时间的千万分之一而已。

有这么一个故事: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韩国便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可上党的韩国将军死也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上党的地图献给了赵国。

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攻打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孝成王听说后,让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可当他们赶到长平时,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赵国于是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同年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秦军打败赵军,廉颇退兵长平。

王龁本还想进攻长平。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

王龁没办法,只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就必须让赵国把廉颇换掉。”

过了几天,秦相应侯范雎派人带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兵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一心只求马上打败秦军,于是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还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才算完。”

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使军队后撤。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括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

就这样,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赵军失败,莫过于赵括急于求胜。廉颇曾多次告诉于他,这次战争,关系着赵国的存亡,而且是一次持久战,需要颇多的防御设施,可是赵括不听。于是一到战场,就把廉颇的防御设施全部解除,然后开始了正面出击,结果被秦军前后夹击,打了个大败,赵括带兵突围,自己也中箭而亡。

做什么事情,都无需过于心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人都应该很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的能力,不可拿鸡蛋去与石头相碰,更不要一时心急,却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揠苗助长要不得,这是人类经历了几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可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这样的悲剧,每天却还在发生。我们必须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如果一个人在不了解这一切真相的时候,揠苗助长,不过是逼自己走上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