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无需太苛求
32050500000029

第29章 灾祸的背面是福气

当我们遭遇失意的时候,需忍耐,要相信乌云终会散去,曙光总会出现。福祸之间其实也总是在不断转化的,只要坦然地面对,就会等到福气的来临。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宋国人很喜欢仁义道德,几十年来奉行不悖,他仗义疏财,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家里养了一头黑母牛,几年了黑母牛都不曾下过牛犊。

这一年,这牛忽然怀上了,一家人十分高兴。

可是等到生产的时候,生下来的却是一头白牛犊,一家人十分诧异,就跑去问孔子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这是天神降祥瑞到你家,快拿去杀了祭天,感谢他给你们家的赐福吧!”于是一家人照孔子所说的办了。

可是过了不多久,他的父亲却双目失明了。一家人都埋怨孔子,说他撒谎,不但福没有降下来,反而降下了祸。

又过了两年,那牛又生了一只白牛犊,他父亲又叫他去请教孔子,儿子说:“上一次,孔子已经骗的我家够惨了,你还相信他?”

他父亲说:“圣人的话开始并不灵验,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验证,事情还没有结果,你就再去问一次吧。我虽然瞎了眼,可心里有一种感觉,好像这是上天为了我们好,而不是害我们,也许我们会因祸得福呢!”

儿子就又问孔子,说那牛又生了一只白牛犊,问是吉是凶,孔子说:“这是好兆头阿,是上天给你家降了祥瑞,你们把它杀了祭天,也许会有好结果的。”

儿子回来之后,把孔子的话告诉了父亲,并问要不要照孔子的话办。父亲说:“照孔子说的办。”

于是一家人又把牛犊杀了祭天。过了一年后,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瞎了,一家人都埋怨孔子,说他说了假话,并决定再也不相信他了。

又过了几年,楚国进攻宋国,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国的青壮年都被征去作战,死伤无数,这两父子因为瞎眼没有上前线,就呆在家中喂养那头老牛。

后来战争结束了,宋国平安了。不久两父子的眼睛也恢复了视力。

不要悲伤,不要泄气,只要我们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灾祸,就不怕没有光明的日子。相反如果一直闷闷不乐,采取消极的方式去面对,你可能无法等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刻。

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有得也有失,并且得失是相对的,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就如同人们吃药一样,在治病的同时,也给身体带来种种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的身体。

有这么一个故事:

波伊提乌是公元6世纪古罗马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对人们的思想都有着重大影响,也是西方哲学的奠基石。不过,波伊提乌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他的名著《哲学的慰藉》中就向大家展示了一段他“因祸得福”的经历。

波伊提乌曾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住在东哥特王朝和罗马国王忒奥地利克的宫殿里。在当时,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与另一位名人沃伦·贝蒂相比,波伊提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他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满,儿子同样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波伊提乌的生活看上去非常完美,因此大家都很羡慕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嫉妒波伊提乌,并在国王面前诽谤他。有的人甚至暗示国王说波伊提乌是叛变分子。最后,国王听信了大家的谗言,并把莫须有的叛国罪安到波伊提乌身上。一夜之间,他就由哲学家沦为了阶下囚。

最开始,波伊提乌不停地呐喊,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自己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希望得到平反。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国王能听得进去吗?那些诬告他的人可能幡然醒悟吗?平时的朋友……哦,别忘了,这是叛国罪,如果有谁要帮助波伊提乌,那么结局会和他一样。

波伊提乌不得不告别往日奢华的生活,住进了阴暗的牢房。

渐渐地,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呐喊是没有用的!不过我还能思考。于是,他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寻找解决人类问题的根源。通过努力,波伊提乌发现了著名的“命运转盘”。在“命运转盘”中,只有“轴心”是亘古不变的。这个“轴心”是指最基本的、不会随着命运变化而改变的真理,也被称作自然法则。波伊提乌还提出,只要人掌握了这些真理以及主导这些真理的智慧,那么当你身处逆境时,就不会轻易向命运妥协,而是保持积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寻找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命运转盘”给波伊提乌带来了无上的荣誉。伟大诗人但丁在《神曲》和《地狱》中都曾描写到: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命运转盘旋转,它主宰着整个民族的兴盛和衰亡……

我们试想,没有牢狱之灾,波伊提乌可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吗?牢狱这场“祸”恰恰就是诞生其哲学思想的“福”。

我们通常都会面临一些看上去像“祸”的事情,比如老板突然安排了一堆任务,自己却没有时间做完;上司总是吹毛求疵,对自己态度恶劣;今天辞职了,明天还能找到工作吗?但是若能换一个思路却又成了另一番景象:老板给我那么多任务,说明我的工作能力强,我一定要尽力完成,说不定还有升职的机会呢;上司对我要求严格,是因为我做得还不够好,我争取要做得更加完美;虽然辞职了,但是凭我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说不定还更好呢……

祸并不一定都是绝对的祸,如果它不幸成了祸,那么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促成了灾祸的发生。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先保持良好的心态,然后再学波伊提乌,思考“转祸为福”的方法,若能做到这样,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你苦恼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谚语说明了,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祸福相随,难以预料。如果我们以悲观的心态,去面对的话,就很难看到灾祸背后的福气。倘若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灾祸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不顺心时,要自我安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不顺心的事情。譬如你无缘无故被解雇了,譬如你老公在外面突然有了其他女人,譬如孩子的成绩又开始下滑了等等,不仅仅被自己不顺心的事,影响着自己的情绪,身边的人不顺心的事情,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事情的话,我们的意志就会慢慢地消沉。因为一个人长期地沉浸在这样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中,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当别人不能给我们安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安慰。

有这么一个笑话:

风刮起了漫天的风沙,一个抽烟人走在路上,看不到远方的东西,只能看到离自己几米地方的事物,他掏出火柴点烟,背过身去,用后背迎风,然后划火,一边说:“点烟不过三,过三不点烟。”三根火柴划过了,烟还是没点着,于是他大声说:“点烟不过七,过七不点烟!”又划了四根火柴后,烟仍没点着,他轻声安慰自己:“管他三七二十一。”

听了这个笑话你或许不会感到好笑,但它确实有积极的一面。因为他用自我安慰抑制了愤怒。很多人都是被上面的这些人生中的小事情给影响着,其实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可能遇到。如果我们每天都被它纠缠,只会使我们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我们失意,当我们被烦恼纠缠,当我们过得不是比别人好的时候,我们要懂得来安慰自己,平息怒火,消除忧愁,稳定自己的情绪。然后慢慢地能做到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就能敞开胸怀,消化种种不快,欢乐便会步入你的生活。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暴风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风势很强劲,很猛烈,甚至把撒哈拉的沙子吹到法国的隆河河谷。暴风十分热,吹得人头发似乎全被烧焦了,喉咙又干又焦,眼睛热得发疼,嘴里都是沙砾。人似乎站在玻璃厂的熔炉之前,被折腾得接近于疯狂的边缘。但阿拉伯人并不抱怨。

暴风过后,他们立刻展开行动:把所有的小羊羔杀死,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小羔羊,反正是活不成了;而把小羊杀死,可以挽救母羊。在屠杀了小羊之后,他们就把羊群赶到南方去喝水。

所有这些行动都是在冷静中完成的,对于损失,他们没有任何忧虑抱怨。部落酋长甚至说:“这还算不错。我们本以为也许会损失所有的一切,但是感谢上帝,我们还有百分之四十的羊群留了下来,可以从头再来。”

住在撒哈拉的阿拉伯人是我们的榜样,无论在多恶劣的条件下,他们都保持着快乐平安的心境——因为他们学会了自我安慰。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安慰自己,来排除这些困扰心灵的烦恼。人要尊重自然规律,面对社会现实。由于财富、地位、人事关系的差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相反有时不公平的事比公平的事还要多,这就是现实。倘若心理有什么不平衡,情绪不佳时,就得安慰自己,想想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想象那些为了救人而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应当感到无限的欣慰和满足。

曾经有一个作家讲述了自己这样的一段经历:

作家乘车子横越大沙漠时,一只轮胎爆了,司机又忘了带备用胎,所以他们只剩下三只轮胎。又急又烦的作家问那些阿拉伯人该怎么办。他们说,着急于事无补,只会使人觉得更热。车胎爆掉是上帝的意思,没有办法可想。

于是,他们又开始往前走,就靠三只轮胎前进。没过多久,车子又停了,汽油用光了。但阿拉伯人并不因司机所带的汽油不足而向他大声咆哮,一路上还不停地唱歌。

在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使用精神胜利法来维护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图再度振作。上面的阿拉伯人不是这样的吗?很多事情,已经成为现实,你对它抱怨,就像上面的司机一样又烦又急,却于事无补,还不如坦然面对。

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几只狐狸同时走到葡萄架下,却无法吃到葡萄。第一只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自己不想吃,走了。

第二只不断地使劲往上蹦,不抓到葡萄誓不罢休,最终耗尽体力死在葡萄架下。第三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抱怨人们为什么把葡萄架得这么高,不料被农夫听到,一锄头把它打死在地。第四只因生气抑郁而死。第五只犯了疯病,整天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想想,哪只狐狸的情商更高?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我评价和好恶来自于价值选择,当消极的情绪困扰你的时候,改变你原来的价值观,学会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你的心情和情绪就会发生良性变化,这也是那些懂得自我安慰者常用的方式。

当烦恼来临的时候,与其在那里唉声叹气,惶惶不安,不如拿起心理调节的武器,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使情况由阴转晴,摆脱烦恼。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打碎。悲观的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而另一个花匠却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后一个花匠运用反向心理调节法,从不幸中挖掘出了幸运。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道:“要是火柴在你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达尔文曾经说过:“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普希金也告诫过人们:“假若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其实,我们愤怒,我们生气,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而且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只有自己安慰自己,才能扭转自己的心情。

在我们生命中,还有无数自我安慰的例子,譬如生了女孩的父母说,女儿是棉毛衫,儿子是滑雪衫;譬如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譬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譬如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譬如弄不到官的人说,无官一身轻,有职多约束等等。

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感到痛苦,有人感到快乐,情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自我安慰,那些懂得自我安慰的人,是很容易在失败和困境中降低自己的挫折感的。

世界上那么多人,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中都是巨大的,可是在别人眼里通常又是微不足道。我们不能期许命运之神的特别眷顾,如果我们不能从外界得到救赎,起码我们还可以自我安慰!

当我们不顺心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在讨生活,每个人都活着不容易,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我们的生命不就多了些周旋的空间和可塑的韧性吗?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太多的时候是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我们要学会给自己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