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176

第176章 为何总改不掉粗心的毛病(2)

最后应记住,不要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仔细”,而是要在每次考试前告诉自己“这次一定仔细”。只有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才有可能杜绝粗心。

考试粗心的原因

粗心人人都有的。粗心包括真粗心和假粗心——真性粗心是对所学知识已经达到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完全可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由于在解题时马虎大意,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假性粗心是对于所学知识表面上看已经清楚和明白,运用起来却感到困顿疑惑,不能把问题完全解答或做准确解答。无论是真粗心或假粗心,从实质上来说根本就不是粗心的问题,而是态度和行为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仅仅凭着所谓的“反应快、思维敏捷”自慰和慰他,不去真正理解、掌握和构建知识,而是用粗心的理由来搪塞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学习行为上不是“手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而是一知半解得过且过,不愿意去做深入细致的学习工作。其实“反应快、思维敏捷,就是太粗心了”的学生的确是非常聪明的,他既可以“粗心”为借口来偷懒,又可以骗得师长的同情与宽恕。其实,成功人生是容不得偷懒的,他人的同情或宽恕只能自毁前程或使你终生遭受痛苦的折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考试粗心的原因:

①注意分散。我们知道,审题答卷是一种智力活动,既然是智力活动,就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顺利达成预期目的。但是在考场上发现有些同学听到他人的脚步声、同学折叠卷子声、桌椅移动声等都要抬头看一看,有时候还要想一些与考试答题无关的事,使心理活动暂时离开当前试题的解答,导致对问题的条件思考不全面,缺乏清醒的意识调试,因而造成“粗心”的发生。

②麻痹轻心。解答问题时很多人在比较容易的题目上出现错误,而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却答的很好。这反映出了思想和心态的问题——对难度较大的试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比较简单的试题盲目自信自以为是,往往不假思索就填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