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119

第119章 害怕跟同学交往怎么办(3)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

(1)社交恐惧症的产生常是过去经验的泛化,通过联想而引发出来的。俗语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人的恐惧心理很多是在具体的遭遇中产生出来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经受的精神上的创伤,常可能成为成年后失调行为的根源。由于早年时期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历过的一些精神创伤事件,在经过类似联想引发出来后,又经过人们头脑的加工,而使原来的恐惧发生了部分扭曲,甚至彻底歪曲。如主动登门拜访,对方反应十分冷淡;主动写信求爱,得不到对方回答或受到嘲笑;主动与他人交往,遭到拒绝等,由于在以往的交往活动中得不到积极的反馈,而尽是一些消极的反馈,从而挫伤了交往的锐气。这些强烈情绪色彩的印象刻记在脑中难以消除,反而常以高度的敏感和暗示性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导致不敢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长期下去,在这种不良心理的体验下,造成严重的社交恐惧。

(2)社交恐惧症的产生常与社交者的个性特征和家庭遗传因素有关。从个性特征来看,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多见于那些具有胆小怕事、害羞、依赖性强及高度内向个性的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社交恐惧症常与家庭遗传因素有关,据有关材料介绍在社交恐惧症者的父母和同胞中患神经症的也往往较多。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事例,有的小孩天生胆大,有的则生来就胆小。美国科学家兰格福德对20名儿童进行跟踪调查,证明人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是先天就有的。

(3)社交恐惧症的产生有些是通过条件反射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恐惧症在很大程度上是条件形成或向社会学习的,是一种由于条件反射作用而建立的一种不适应的行为。例如,有的小孩在学校里惹了祸,老师来家访告知其父母,老师走后,孩子挨了家长的一顿揍。老师再次家访,即使是来讲他的进步,孩子想起上次挨打的经历,也会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并且这个孩子就可能变得十分害怕老师,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惧怕老师、惧怕同学的现象。另外父母的不当教育也可能是造成孩子恐惧症的起因,如果父母经常利用丢脸作为一种主要惩罚性方法来教育孩子,则可能造成孩子对社会交往患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从而害怕在任何公众场合公开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