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赢在预见
32049400000061

第61章 只有执行的预见才有意义

不论你有多么敏锐、独特的眼光,不论你有多么超前、独到的创意,你都得落实到行动上,才会有成果。有些人热衷于做预见,对任何事情都评头论足一番,但是却从来不付诸行动,这样的预见是毫无意义的。

眼光是好的,行动是慢的,那么,一切都是一场空。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等一切条件都具备时再动手,就已经晚了。什么事情都要尽快做起来,即使中途遇到问题,再慢慢解决。

王跃胜是一个农民,可别人说他不是一般的农民。是个现代的城市农民。他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核心地带北京大学南门外开网吧,一开就是18家,而在全国他开了300家。王跃胜相信“网络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已经彻底地被网络改变了命运。王跃胜希望网络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在他的网吧里,几十万人学会了上网。

王跃胜最初是煤矿工人,他原以为当上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他以前没干过重体力活,下井才7天,就弄得浑身是伤。后来,也曾清理过马圈,扫过煤路。看着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王跃胜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那是1982年,王跃胜从父亲那里要了80元钱,又东拼西凑了100多元。这总共不到200元钱就是他准备挖第一桶金的全部资金了。他四处筹资,办起了加油站,很快积累了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1997年5月,公司上了一套电脑管理系统,刚开始也没觉得怎么好使,慢慢地他发现,每月结账的时候,它的作用特别大,以前需要2~3天才能结清的账,计算机十几分钟就解决了。有了电脑管理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需要维护设备,使用软件,公司又没有人懂,一有问题就要往北京跑,太麻烦。

于是王跃胜又想:不如在北京开个公司,找几个高科技人才,办事也方便。

1997年7月,王跃胜第一次来到了中关村。他在北京待了两个月,几乎走遍了中关村的每个角落,深切地体会到电脑软件门外汉的滋味,认识到再靠当年的苦干是不行了,根本无法立足。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王跃胜进了一家网吧,发现里面全是大学生。这时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既然大学生都喜欢去网吧,那就开一个网吧,既能交朋友,又能找人才。

主意一定,他就开始选地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大学等多个学校一比较,发现还是北京大学这边好,小南门离学生宿舍才几十米,出门就能上网,并且还处于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周围辐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所以就选北京大学南门。1998年2月14日,飞宇网吧开业了。

刚开业的时候,飞宇只有25台电脑,1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他到电信局申请64K专线的时候,电信局的人说,现在上网的人不多,太超前了,要小心,可他还是看好网络的发展,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

飞宇网吧每天的电脑上网时间达到23.6小时。大学未放假时,几乎每天可以看到排队等候上网的奇景。

“想到了好主意,我一定马上实行,就像我办加油站那样。”王跃胜如是说。憨厚的王跃胜告诫年轻人,有了想法,就赶快行动。

很多人花费很大精力,终于摸准了形势,把握了趋势,但是犹豫不决,没有采取切实行动,空等时间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而那些及时采取了行动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能否适时行动是预见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懂得根据预测到的可能性采取行动,光会振振有词地预测,没有切切实实的行动,只能落得两手空空、被人耻笑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