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赢在预见
32049400000058

第58章 懂得作出明智的抉择

现代社会,人们的选择高度自由,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等待分配、等待安排了。人们可以尽情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问题又随之而来,新的困惑出现了:很多人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路往何处?

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却只有几步。”这关键几步甚至是一步的选择几乎会决定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父辈希望像他一样当个医生;祖父辈希望能接管他的公司;而自己的老师又认为最适合从事文学创作。每当这个时候,自己该怎么办?他们每个人都无恶意,都出于好心,但是他们谁也不管你想些什么,追求什么,他们只认为他们各自提出的主意是最好的。

人们从那些卓越的成功者的早期经历中发现:一个人学会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成功之路。他们不少人曾经在事业选择上受过父母、老师或同事的非难与劝阻,而这被非难与劝阻的事业,恰好是他们后来最终获得极大成功的那个事业。

爱因斯坦在大学读书时,一位叫佩尔内的教授曾严肃地告诉他说:“你在工作中不乏热情和善意,但是你缺乏成为物理学家的能力。你为什么不去学习法律、哲学或医学,而要学习物理呢?”这位教授认为爱因斯坦只能做按部就班的工作,只善于记忆和逻辑,而缺乏物理学家的创造精神。爱因斯坦没有被这位教授的“劝导”所动,他自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估价。在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中,爱因斯坦果然表现出惊人的创造能力。我们想想,如果爱因斯坦听从了教授的劝导,虚心接受,谨慎行事,那么,他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杰出的成功者,都具有一种这样的品质,那就是不管别人说些什么,也不管别人怎么阻挠,只要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马寅初的父亲擅长酿酒,在浙江一带十分有名。父亲见马寅初聪明伶俐,决心让他光大家业。马寅初渐渐长大后,开始不满意父亲对他人生的安排。17岁时,他向父亲提出要求:“我不喜欢做生意,我要去上海念书。”

父亲板着面孔说:“你给我听着,你好好地学做生意,念书的事你别指望。”马寅初毫不示弱,他大着胆子说:“我就要去念书。”父亲十分恼怒,顺手捡起一根马鞭,没头没脑地向儿子抽去。秉性倔强的马寅初,再也无法忍受,奋力推开父亲,向着镇外的江边跑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到外边去念书,还不如投江。家人把马寅初从水中救了上来。父亲拗不过儿子,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是发生在19世纪末马寅初投江求学的故事。

如果没有自己的远景,你就永远飞不到那里;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就会替你做主;如果对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到人生一定的时候,就会悔恨自己,也会埋怨别人。历史上很多伟人,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也是曾经违抗父母愿望的人物,他父亲是佛罗伦萨的警察局局长,一定要儿子进入实业界当一个银行家。米开朗琪罗则坚决反抗,一定要学绘画,因为这是他自幼的愿望。为此,他曾一度被送到农村去寄养,但寄养的那一家的墙上,竟然被他画满了素描;而农村的石匠则教他学会了用锤子与凿子——雕塑的基本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作出明智选择和放弃。

正大综艺的4年造就了杨澜,她集聚中庸和个性于一身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她却选择在头顶光芒最闪耀的时候放下“金话筒”出国留学。这个决定震惊了所有认识杨澜和知道杨澜的人。对于这次离去,杨澜说:“主持人这个行当有某种吃‘青春饭’的特征,我不想走这样的一条道路。我相信,如果一个人不充实自己的话,前程将是短暂的。”两年后拿了学位的杨澜选择了回国,从加盟凤凰卫视到创立“阳光文化”公司,大众视野里的杨澜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设置。但是,千变万化的杨澜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

杨澜清楚地知道,媒体是自己的优势,她的目标就是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更高层次迈进。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实际上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而杨澜的每一次选择都包含着她对自己、对未来的清醒的思考和把握。“一个人要想成功的话,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先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成功的意义应该是由自己确定的”,这闪烁着觉察力的智慧是她成功的前提。

杨澜在《凭海临风》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选择的时候,只能服从你自己心里想的事情,你对一个环境有不满意的地方,希望有突破,那一定是你内心有这样的需要,那就按照你的心告诉你的那样去做,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事。你没有办法保证结果,就像我今天没有办法保证我四五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也许有人会说,杨澜并不成功,那也没关系,我仍然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我选择的是我喜欢做的事。”

我们再来看看韩寒的选择。韩寒上中学时六门功课有五门不及格,但是他对语言非常敏感,作文写得很好。上海当年搞了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他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他干脆退学写起了小说,才有了今天的韩寒。

按照传统的观点,作为人才,韩寒肯定是不合格的。但事实上,韩寒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语言优势,从而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坐标。如果他的父母硬要他去考大学,去学医,去学计算机,他不仅可能默默无闻,而且很可能酿出悲剧。

在自己的人生中,我们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学会由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学会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