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赢在预见
32049400000016

第16章 不要只看到眼前得失

只注意眼前利益的人是可悲的,目光深远的人就能洞悉迷雾,提前判断,决胜未来。

如果有人问:“你敢辞去现在的工作,自己跳出来单干吗?”想必有一大部分人不敢这样做,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已经到手的一切。其实这就存在一个利弊取舍的问题。是守住现在的工作利大,还是放弃现在的工作寻找新的工作利大呢?许多人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总是难以决断,最终采取了“保险”的态度,求保险也无可厚非,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保险就是保守,而这种保守的结果往往等于自己失去了机会。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获得大利,就是因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双眼,沉溺在既得利益的温柔乡里,只在一个层次上徘徊,没有创新,不敢突破。要想成功,就要目光长远,而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学会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这是做人的唯一选择,也是最佳选择。

生命没有草稿,年华不容浪费,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让理想变成伸手可及的现实,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利益。

中国当代校园民谣的奠基人高晓松,原本就读于著名的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放弃了自己令人羡慕的学业。一头扎进校园民谣的创作中。他的选择为他带来了机会,他和老狼、沈庆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掀起了一股校园民谣的浪潮,他那首经典的《同桌的你》至今仍在传唱。

高晓松就是那种勇于冒险,敢于自己创造机会的人,而机会也对他格外垂青,一个机会就这样改变了他的一生。

有时候,机会就在前方等着你,就看你敢不敢去抓住它,愿不愿意为它舍弃一些好似重要的东西。只有为其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抓住难得的机会。

而当人生面临危机的时候,依然为了眼前一点小利益,而放弃一个周全之策?很多目光短浅的人就知道抓住眼前的一点利益,最终损失大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

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萧何是刘邦手下有名的谋士,他遍览诗书和兵法,才智过人,在刘邦击败项羽夺取天下的大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一向为人随和温厚,爱护百姓,因而深得民心。

刘邦在位第十二年,亲自统兵讨伐,萧何留守长安。他在征伐途中以及在征战之时,数次派人回长安问候萧何。萧何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几次探问之后,有人对他说:“您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皇上对您不放心吗?您一向受到百姓拥戴,而今皇上带兵远征,整个都城就数您权势最大,皇上怎么能够放心,所以才屡次派人回来探问。自从进入关中以来,您对百姓如父母,深得人心,现在您的声望还在一天天提高。您的威望已经让皇上感到威胁了。倘若您还像以前一样,恐怕不久就要遭受灭族之祸了,您若想求得安全,应该自损名誉,让百姓怨恨您,那样皇上就会放心地重用您了。”

萧何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觉得自己以前是太疏忽了。自古君主妒雄才,虽然自己为皇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一旦危及皇上及其皇族,功劳越大反而罪过越大。萧何以前也辞让过爵禄封地,把家财用来供应军需,也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同时也获得了民心,这种获得实际上是日后灾难的源泉,现在他的地位已经高高在上了,那么该怎么办呢?只有设法败坏自己的名声了。

要建立清白名声是难上加难,但是要破坏它实在太容易了。萧何着手在关中大量购置田地、住宅,一反往日温和敦厚之风,不惜采用巧取豪夺的方法、强行贱价从别人手中掠夺许多地产,甚至以赊贷为名而根本不付钱款。许多百姓因此失去家园,所以对萧何怨声载道。他的同僚们因权势比他小,也颇受欺负,在他置田产过程中吃了不少亏。同僚也怨恨不已,当面不敢说,背后却把他骂得一无是处,一时间长安城里到处可以听到咒骂宰相萧何的声音,萧何却丝毫不引以为戒,继续为所欲为。

刘邦车驾返朝进入关中之后,许多百姓拦驾告状,哭诉宰相趁皇上不在京城而强买百姓田宅之事。刘邦佯怒,急驾回朝,心里却踏实了许多,一路上的担心减少了一大半,回到长安后,他对萧何说:“作为一朝宰相,不能爱民如子,反而与百姓争利,你太过分了!”他命令萧何向百姓道歉,萧何却露出一副“我乃堂堂宰相,岂能向区区庶民道歉”的神态,对刘邦的命令不置可否。刘邦满心欢喜,从此更加重用萧何,不再怀疑他有什么政治野心。

舍弃声名,保全性命,用小代价避免了大损失。如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那么很有可能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的人在取舍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其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那些大智若愚,能够长远考虑,吃得眼前亏的人往往可以成功。

很多成功人士都敢于用一时的损失和痛苦换来未来的成就和巨大的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靠的就是比别人看得更宽广,想得更深远,思维更具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