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令孩子惊奇的122个科学发现和科学知识
32049100000015

第15章 冬天日短夜长,夏天日长夜短

地球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是形成冬天日短夜长、夏天日长夜短的两大原因。地球自转有个角度,夏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天在南回归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会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太阳的最大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定性地表达某时某地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近的一端,称为近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近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1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47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近日距。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远的一端,称为远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远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52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远日距。近日距和远日距二者的平均值为149600000千米,这就是日地平均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这就影响了日昼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反之。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出,出现极夜现象。而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在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个季节;同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极昼和极夜。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在南极洲的高纬度地区,那里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昼夜交替出现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的,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在南纬90度,即南极点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各为半年,也就是说,那里白天黑夜交替的时间是整整一年,一年中有半年是连续白天,半年是连续黑夜,那里的一天相当于其他大陆的一年。如果离开南极点,纬度越低,不再是半年白天或半年黑夜,极昼和极夜的时间会逐渐缩短。到了南纬80度,也有极昼和极夜以外的时候才出现1天24小时内的昼夜更替。如果处于极昼的末期,起初每天黑夜的时间很短暂,之后黑夜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全是黑夜,极夜也就开始了。而在南极圈(南纬66度33分),一年当中仅有一个整天(24小时)全是白天和一个整天全是黑夜。极昼和极夜的这种自然现象在地球的另一极北极也同样出现,不过它出现的时间与南极正好相反。北极若处在极昼,则南极为极夜;反之亦然。

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原来,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便全是白天;而另一个极则背向太阳,于是全是黑夜。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