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自己说工作生活上没有什么压力。但经心理医生仔细询问,才知道王某生性好强,大学毕业后分到某行政单位,工作轻闲,工资也不低。家人很为他高兴,同学也很羡慕,王某也觉得很得意。现在生活很美满,女朋友也在同一单位工作,两人感情很好,半年前两人开始准备结婚。但王某在单位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开始厌倦单位那种一杯清茶一张报的生活。而且他自己心理有一种感觉,觉得结婚以后的日子就将这样平淡的过下去,而这是生性好强的王某十分害怕的事。虽然他告诉自己,生活和工作没什么不满的,但这种对将来的恐惧一直在他心中潜伏着。这造成了他晚上总作恶梦。
在心理医生帮王某分析清楚情况后,王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跟女朋友商量暂时推迟了婚期,找到了一份虽然薪水较低但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的职业,并报名参加了一个早就想去的计算机班。有了对将来的细致的打算,在忙碌中他的做恶梦的状况居然神奇的消失了。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困惑和不满或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虽然有的能意识到,有的意识不到,但这些都可能在梦中表现出来,提醒我们正视它的存在。所以当你较长时间的晚上睡眠不佳时,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想做而没做的事,有什么想去实现的梦想,有什么不满,把它的原因找出来,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你长久以来就想做而没去做的事,相信你会过得更快乐。
第9节心理因素与嗜睡
小宇自述:“我未来一个月的学习任务非常紧,要考六门课,但我现在每天都睡不醒,晚上早早就困了,只好上床睡觉,心里想睡好了明天看也一样。但第二天早上还是特别困,宿舍人都走了,我还没醒来。就算我让他们叫我,等他们叫我时,我还觉得眼皮都抬不起来,即使勉强起了床,看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老打瞌睡,醒了之后很懊恼。整天昏昏沉沉的。我尽力想和别的同学一样,但想急也急不起来,老是一睡就睡过头。”
有很多人有类似小宇的这种情况,睡眠需要多,老睡不醒,整天昏昏沉沉,觉得头脑不清醒。事实上,有下列几种情况的人都会经常感觉睡眠多且老是昏昏沉沉。
1神经衰弱的人。
2躯体不适的人。我们生病的时候就老是觉得精神委靡,这是很常见的。
3压力太大。有的人在压力太大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但有的人压力太大时反而倾向于逃避。这其中有人干脆不去上班,不去上学,不接电话。也有人采用的是一种间接的,有时候自己也觉察不到的方式。比如:迟到,忘记事情,忘掉重要的约会,工作效率下降,出错众多……当然,也有的人就表现为睡不醒,老是瞌睡,精力下降。
4对要做的事感到厌倦。当这种厌倦不能直接表达的时候,比如不喜欢某个工作,人们就倾向于吊儿郎当,不好好干。但也有的人就会感到睡不醒,没精神。比如家里来了一个不喜欢的客人,坐下就不走了。这时,我们也不能强赶他走,但我们就会表现得心不在焉,哈欠连天。我们不是故意打哈欠的,而是身体的不自觉的厌倦反应。
了解了这几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分析自己的情况属于哪种。
如果睡眠过多,真的是由身体不适引起的,那么就需要去看医生,仔细治疗。如果是其它情况引起的,那么可以尝试进行以下的心理调节:
1每次只做一件事情。
这对缓解压力来说很实用。你可以适当的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如果工作一定都要完成的话,你可以将它分成好几个部分来做。比如你要打扫家里所有的房间,你可以先扫一间,分几天扫完。扫完后再集中两天来洗衣服,这样分批进行,感觉每天的任务就少了很多,不至于看着整个房子发愁。
2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3对自己降低要求,不要强求完美。
4寻求他人的帮助,分担压力。
5调整心态,放松一点。
第10节心理因素与胃肠神经症
一、胃肠神经症的症状
胃肠神经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症状,其实质为全身神经症的一部分,在病理解剖上并没有特异性的改变。此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发生于青年和中年,女性高于男性。
胃肠神经症以胃肠的症状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厌食、疼痛等。如以小肠功能紊乱为主,则表现为腹泻、脐周阵痛及肠鸣,常因情绪变动而激发,因此有情绪性腹泻之称;或因进某种食物而诱发,称为餐后腹泻;如以结肠功能紊乱为主,则表现为结肠痉挛,阵发性下腹阵痛并可触及痉挛的肠曲,可能出现便秘呈羊粪状颗粒或者粘液状腹泻等。除了上述症状还可同时伴有神经症的一般常见症状,如失眠、头痛头晕、紧张焦虑、乏力倦怠、心悸胸闷、注意力涣散、神经过敏、健忘、工作效率低等。各种症状表现在不同个体上,其轻重不一,历时长短不一,并可被情绪和暗示所左右。凡属本病,体格检查包括各种仪器检查,均无相应的病理体征。
二、胃肠神经症的自我防治方法
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遇不顺心的事、难事、违心的事,不可怒发冲冠。不要因国事、家事、心上事忧心如焚。血气之怒不可常有,焦虑之忧也不可留,需要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乐观无忧的情绪。祖国医学历来认为“怒伤肝”,“怒”指不愉快的心理因素,“肝”泛指包括胃肠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及其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因生气发怒而吃不下饭是常有的事,尤其在吃饭前或吃饭时发怒更明显。因此,心平气和、良好的情绪状态对维持健康的消化功能是大有益处的。
医生要耐心疏导、病人要正确的理解由于病人对病情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所知较少,顾虑较多,要求医生要耐心地劝说,说明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的性质以及良好的预后,并帮助分析寻找病因,以便消除顾虑,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后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凡可能引起本病的负性心理因素,均应尽量避免,特别对有恐高症或恐癌症者,患者要明白本病是功能性和非器质性疾病,绝对不会有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要消除顾虑,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病人也应该正确理解医生,相信医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适当参加劳动或工作病人如未出现营养障碍,应鼓励参加正常的劳动和工作。因为劳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或增强体质,有利于健康。对有营养障碍者,应适当安排休息。此外,应养成好的生活规律,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保持动静结合、劳逸有度。紧张而有序的生活、工作、学习氛围,对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有利的。
注意饮食调节保证充足的营养,选择以营养丰富、残渣少、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用为宜。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浓郁的调味品、浓茶、浓咖啡等。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进食应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避免进过冷过热的食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锻炼中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以身体不感太疲劳为宜。增强身体素质不仅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治疗神经功能紊乱对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安定剂如利眠宁、硝基安定、舒乐安定、柏子养心丸、海乐神、氯羟去甲安定和谷维素等;对精神抑郁者可应用阿米替林、路滴美、氟西汀和氯米帕明等;对精神焦虑者可口服佳静安定、速眠安和丁螺环酮等。
治疗胃肠道症状对腹痛者可用阿托品、654—II、普鲁本辛、颠茄、胃疡平,必要时用双环乙明或罂粟碱;对腹泻用复方苯乙哌啶、洛哌胺(易蒙停)、药用炭、鞣酸蛋白和复方樟脑醇等;对便秘可用便塞停、酚肽、甘油栓、开塞露、番泻叶、大黄粉和麻仁润肠丸等,并多吃水果和蔬菜。其他对症治疗,如腹胀用吗丁啉、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和二甲基硅油等;恶心呕吐用维生素B6、灭吐灵(胃复安)、吐来抗和氯丁醇等;消化不良用胃蛋白酶合剂、胰酶、多酶片、乳酶生、酵母片和淀粉酶等。并应进行饮食调节,忌食刺激性食物。
中医治疗以舒肝理气、健脾化湿、调理脾胃为主,可用柴胡疏肝饮、四逆散、参苓白术散和附子理中丸等。
第11节心理因素与磨牙症
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磨牙症多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不少见。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磨牙症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成人磨牙比儿童及青少年磨牙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其危害也同样不可小视。其中精神因素引起的磨牙症尤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曾对80位16~45岁的磨牙症患者和80位无磨牙症的人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当人为逃避潜意识里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
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很小,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因此,有磨牙症的人应积极就医。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应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存在心理障碍,则应该进行自我调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
第12节心理因素与慢性疼痛
一、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疼痛
一些患者的慢性疼痛可以找到躯体病因,但是许多找不到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常常使医生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医学家感叹:真的无法理解高度进化的人,何以允许慢性疼痛这样一种除了造成痛苦之外,别无意义的现象存在。
实际上,许多查不出器质性原因的慢性疼痛是心理疾病所致,这种由心理发出的信号往往被医生所忽视,以致患者四处求医,作多种多样的检查,消耗大量的医药资源,最终仍毫无疗效。
一般说来,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疼痛包括以下一些情况:
紧张性疼痛
这类疼痛常由心理冲突所致。人处于心理冲突或长期的精神压力状态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排解这些压力,除了可出现紧张、烦恼、失眠等症状外,也可表现为慢性疼痛,最多见为头痛、背痛、牙痛或腰痛,这是一种解脱压力、摆脱窘境的心理转换方式。这种疼痛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精神压力的消长而消长。
暗示性疼痛
心理暗示也可导致疼痛的产生。如某女工自感上腹部不适,到医院做上消化道造影时听到技师说:“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这是正常现象)。”此后病人上腹出现持续闷痛,伴有恶心、呕吐,并反复发作,但多项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因,最后作心理治疗方愈。此种医源性的暗示常常是慢性疼痛产生的原因之一。
抑郁症性疼痛
有学者认为,非器质性的慢性疼痛中,大多是抑郁情绪所致。这类病人往往抑郁的感觉较轻,如仅表现为缺少愉快感或高兴不起来,但躯体疼痛却持续而顽固。这类疼痛早期以头痛为常见,其程度和性质随心境变化而变化,尔后可发展为躯体其它部位疼痛,如背痛、腹痛、腰痛,而病人往往认为心境抑郁是疼痛不愈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有时可使缺少临床经验的医生忽略抑郁的病因作用。
焦虑症性疼痛
焦虑可引起疼痛。常见为紧张性头痛,也可有背痛、腹痛、胸痛或肌肉痛。其特点是同时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如紧张、不安、心慌、气促、出汗等,疼痛部位不如抑郁症疼痛的部位固定。
神经衰弱的疼痛
神经衰弱的疼痛是头部常有紧箍感、胀痛感,同时伴有疲劳乏力、失眠等症状。
疑病症的疼痛
其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多不稳定,缺少相应的体征。患者往往具有疑病者的特点,如敏感、多疑、焦虑等。
癔病的疼痛
其疼痛特点为痉挛性、发作性,与心理暗示有明显关系,并具有模仿、夸张的色彩。此类患者往往具有癔病的其它症状,有别于暗示性疼痛。
更年期综合症的疼痛
这种疼痛往往涉及多个器官、多个部位,或是难以名状的疼痛,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情绪烦躁、易激怒。疼痛发生的年龄在更年期,女性多见。
上述这些疼痛往往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虽然程度不特别严重,但因躯体治疗效果不佳而“折磨”着医生与病人。因此,当各科医生面临着临床上查无器质性证据的慢性疼痛时,要考虑到心理疼痛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作心理治疗,这才是根治这类疼痛的最佳途径。
如果你被不明原因的疼痛折磨时,应考虑找心身医学科或心理科的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会找出患者的心理症结之所在,根据病情,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放松治疗等办法,帮助你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摆脱疼痛的困扰。
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对生活、工作的期望值较高,有时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而导致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冲突较强烈,为此,在看心理医生之前或医生尚未查明病因时,可试着降低自己的目标,让目标更合乎现实,同时学会做放松运动,使肌肉放松,以缓解压力,还应尽可能利用假期,放下手头工作,调整自己。
二、控制疼痛的心理学方法
利用心理因素控制疼痛,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自我暗示法在疼痛时,患者自己口念或心里想“一会儿就会不痛了”,往往会收到一定效果。特别在使用镇痛药物的同时,配合自我暗示法,能够大大加强镇痛药物的镇痛作用。
转移注意法患者的注意力如集中于疼痛上,将使疼痛加重;把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去,如看电影、听音乐等,疼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情绪稳定法情绪稳定与镇静不仅使痛觉的感受迟钝,而且使痛反应减少。在疼痛时,保持情绪的镇定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意志控制法在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的支持下,对于严重的毁伤形体的疼痛,有着巨大的抗痛力量,以至能使其反应缓解。刘伯承同志眼睛受伤,在没有使用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这是坚强的意志战胜剧痛的范例。青年女工王世芬烧伤面积达98%,她以坚强的意志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坚持治疗,终于战胜了疼痛和烧伤,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