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销中的博弈论
3204300000018

第18章 利用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心理(1)

5、利用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心理

年轻人在竞争中屡屡碰壁,感到十分迷茫,于是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笑而不答,随手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交给迷茫的年轻人,并对他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旧货市场去卖。”

第二天,年轻人带着石头,蹲在旧货市场的一个角落里,整天都没有顾客问津。晚上,年轻人沮丧地对智者说:“这块石头值不了什么钱呢。”

智者说:“明天你拿到黄金市场去,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年轻人心里想,这块石头在旧货市场都没有人买,到黄金市场怎么会有人肯买呢?然而他错了。在黄金市场中,他意外地发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年轻人谨记智者的话,怎么都不卖。

第三天,智者叫年轻人拿石头到钻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而且由于年轻人怎么都不卖,石头更是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这就是惜售的策略。因为惜售,一块小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因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样的现象在营销中也经常可见。

日产汽车公司推出一种被称为“极具浪漫风彩”的名为“费加洛”的中古型桥车。日产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种车只生产20000辆,保证以后不再生产这一车型。公司将在一定时间内接受预订,然后抽签发售。消息传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前来申请的人超过30万,能中签买到车的人当然欣喜万分,没有中签买到车的人千方百计去搜索二手车,令二手车的行情比原价高出1倍多。

这种限量刺激的创意,无非就是使市场上出现一定的“不饱和状态”,利用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心理,来刺激购买欲的。

意大利有个莱尔市场,专门出售新产品。有些新产品很畅销,许多顾客抢着购卖,没抢到手的,要求市场再次进货,可得到的回答竟是:很抱歉,本市场只售首批,买完为止,不再进货。

对此,有些顾客很不理解,还向旁人诉说。但从此以后,来这里的顾客中意就买,决不犹疑。不难看出,莱尔市场的“惜售”是个绝妙的创意,它能给顾客留下强烈的印象——这里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莱尔市场。同时,它还带给顾客一种“饥饿感”——总想知道最新的商品是什么,并且希望据为己有。